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2021-03-25陆洁

考试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生活情境人文素养

陆洁

摘 要:语文作为知识传承的桥梁,其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以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相互融合性最为显著。这是一个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小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科学合理地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知识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实践;人文素养;生活情境

一、 引言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及详细情况,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轻松自如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能脱离现实,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强化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改善教学质量。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课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均来自生活,而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进而感悟生活,发觉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然而现阶段语文教学并未将课本与现实相联系,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过度地将重点放在分数和成绩上,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二)缺乏趣味性

虽然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改,但依然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板书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教师分析课文时也是单调地讲解让学生理解,甚至让学生以背诵、抄写等方式加深课文印象,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失去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脱离生活认知

小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有限,在语文学习中无法避免会遇到理解不了的片段,教师并未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应对措施,反而使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认知领域,使知识理论更难以理解。例如,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部分学生并不理解其意义,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些情况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盲目性,严重脱离了学生的认知,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前进和发展。

三、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非常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认知水平不高,假如教师一味地强制学生学习,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影响到其学习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就要积极地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为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接触到常见的事物以及情境,拉近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语文的陌生感,建立亲密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的教学生活化,即为在教学中将要讲的教学内容放置在学生比较了解、熟知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得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而且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得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使得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教育教学中,使其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传统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思维受限,这就需要教师发掘新型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活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存在极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效率、课堂形态等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以素质教学思想理念为核心,构建生活化课程体系。此外,在课堂上要开放生活化教学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气氛和谐,提升学生兴趣和动力。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使得语文教学更高效,推动语文教学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应重视教学改革,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打造新生态的课堂形态。

(四)拓展学生的视野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能力不足,只是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桂林的美丽风光,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

四、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的具体策略

(一)再現生活情境,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应以学生获取信息为前提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每篇课文都会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获取主观感受。而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以生活背景为前提的情景化学习。每一篇要学习的课文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课文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而有的课文则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理解时就会出现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将远离实际生活的课文剖析成生活中的信息,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有趣的互动性文章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表演出课文内容。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并加深学习意向。

(二)走出课堂,组织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生活情境人文素养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