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实践研修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2021-03-25魏娜桑雷
魏娜 桑雷
[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要”的标准,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概括为三个层面六个维度,具体化为行为意识和能力的六个方面。对照这一要求,部分思政课教师素养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结构性缺失问题。社会实践研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短板的问题,拓展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具体需要发挥学校、部门、教师三个层面的积极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社会实践研修
[作者简介]魏娜(1981- ),女,河北衡水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苏州 215009)桑雷(1983- ),男,山东临沂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5-0097-05
2020年1月,教育部公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基于此,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分析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存在的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以社会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现实之问: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结构与缺失
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一直以来,学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更是教育引导学生成长进步的主渠道。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传道,作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不仅要有“真学”的意识,更要有“真懂、真信、真用”的素质和能力。
(一)政策文件“关键词”解读思政课教师素养结构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六种素质,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之后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均强调了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系列讲话和文件的发布,都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其内涵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六个维度。第一个层面,政治素养,包括政治要强和情怀要深两个维度,表现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第二个层面,专业素养,包括思维要新和视野要广两个维度,具体化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三个层面,品格素养,包括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两个维度,体现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
(二)思政课教师素养“理论够用实践不足”的现实问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标准,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既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目标。基于此,笔者选择江苏省属高职院校的180名思政课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思政课教师素养结构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思政课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和社会实践研修效用调查两部分。其中,基本情况调查涉及教师的教学年限、学历、职称、政治面貌、学科背景、主讲课程、研修次数等;社会实践研修效用调查包括了研修时间、地点、人员和结果的评价,也涵盖了与职业素养关联的20个具体题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思政课教师总体上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为:91.67%的思政课教师为中共党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较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召学生;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严以律己,自觉做好表率;87.78%的思政课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时事热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高职思政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也发现一些问题:52.78%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身存在结构性素养缺失,职业素养还有提升的空间。首先,由于思政课教师大多遵循着“从学校到学校”的职业发展路径,从一个学校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另一所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理论到理论”的痕迹比较明显。其次,思政课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多数思政课教师有着理论积淀,但缺少实践理解,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师在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时,缺乏实践经验观点,无论是情怀、思维还是视野都有局限性,往往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理论灌输,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路径之选:社会实践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效用
各学校为解决思政课教师实践素养不足的问题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其中社会实践研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提出将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纳入中央“马工程”国情调研活动,2013年和2018年又分别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为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提供了条件和保障。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陆续开展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获得的结果如下:
(一)对社会实践研修方法的認同感
有关高职思政课教师对于社会实践研修的意见调查涵盖了形式、时间、人员、地点和效果五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思政课教师对社会实践研修的总体感受均值[>]4,表明整体的认同感较高,满意率达到82.23%。但值得注意的是,“非常满意”占比并不是特别高,平均占比35.56%,这也反映出在研修的具体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在研修内容方面,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实践研修存在理论研修多、现场体验实践少的问题;研修的深度不够,往往以考察和讲解为主,缺乏深层次的理论追问;研修后的考核评价不完善,有时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等。在研修形式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提到了研修时间安排不够灵活,认为可以每年分两至三期进行实践研修,不一定都集中在假期进行;也有教师提出研修时间过短的问题,学习时间比较紧促,难以深度参与体验活动。在研修地点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提到了实践研修基地单一化的问题,建议不要局限于红色教育基地和改革前沿地区。此外,一些思政课教师还提到了实践研修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研修成果质量未达预期等问题。
(二)对社会实践研修效用的认同感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实践研修在总体上能够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其效度为:政治素养(均值4.45)[>]品格素养(均值4.31)[>]专业素养(均值4.26),与之相对应的相关性指数如表1所示:
社会实践研修的效用之一就是帮助思政课教师“明道”,进而达到“信道”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加自信地“传道”。调查中,100%的思政课教师认为,社会实践研修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增强了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怀,增强了传道授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超过95%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实践研修中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历史照片、视频等资料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此外,92%以上的思政课教师认为,随着实践研修的更加深入,思政课堂教学也更有底气,增强了传道授业的自豪感、获得感。
三、实践之思: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社会研修实践策略
实践证明,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走出思政课自身“小循环”、教育系统“内循环”,融入社会的“大循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出台,为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研修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分析调查问卷和教师提出的建议发现,学校、经费、制度、地点、形式等都是高频词汇。对此,结合高职院校组织管理和实践运行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作为指导者,科学制定“规划图”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研修,但对于研修目的、研修时间、研修考核等缺乏统一的指导性制度和文件。比如,当前大多数的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集中在假期,又因各种会议、培训的冲突,很难全员参与且静下心来研学,最终研修效果不理想。另外,虽然学校能足额下拨思政课建设经费,但是思政课建设任务较重,除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经费,对于部分学校来讲,剩余的经费不能满足全员全方位实践研修的需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做好宏观指导,科学制定“规划图”。
1.在建章立制上“做文章”。结合权威文件精神制定规划,从宏观层面为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将社会实践研修“常态化”,纳入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比如,思政课教师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在职称评审中明确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的学时要求,或者将社会实践研修经历等同于教师顶岗实习、实践锻炼等条件。
2.在支持保障上“做文章”。一方面,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①。另一方面,在两级管理的权限內,赋予组织实施部门更大自主权,支持思政课教师在假期集中实践研修,鼓励思政课教师利用假期以外的时间分散实践研修,做到集中研修和分散研修相结合。同时,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吸收部分学生一并参加实践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观照和比较思维能力。
3.在监督评价上“做文章”。对于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的成效,既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又需要柔性的全程监管。比如,学校层面关注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可以采取领导现场办公会研究、听取专题调研汇报会、专项课题立项会议等方式,全方位监督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的执行情况,及时帮助思政课教师总结经验,审视存在的不足,尽可能地避免“形式重于内容”“活动代替学习”等问题,提升社会实践研修的效果。
(二)部门作为组织者,合理设计“路线图”
社会实践研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研修与其他的干部培训、辅导员培训混杂在一起,导致研修队伍庞大,从组织到管理再到最终的考核评价都很难形成统一意见,这些问题可能会使研修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研修内容五花八门、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导致实践研修浮于表面。基于此,高职思政课教师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需求,精心选择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合理设计社会实践研修方案“路线图”,组织开展好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1.在研修方案的调研论证上“下功夫”。目前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实践研修基地都有比较成熟的研修计划和方案,能够满足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普遍性”的要求。鉴于不同学校思政课教师群体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差异,实践研修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求。为此,学校组织实施研修应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做好研修前的调查研判和征求意见。比如,结合年度重大事件和教学重点,具体设计相关主题,在充分论证和协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实施方案,做到主题清晰明确,措施可行可操作,成果可见实效。
2.在研修模式的选用上“下功夫”。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的模式主要有集中研修和分散研修两种。集中研修以思政课教师整体队伍教育培训为主,成本相对较低,受益面较广;分散研修以分散的团队为主,相对更加灵活,实践效果更为明显。无论是集中研修还是分散研修,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和调查的信息反馈,在研修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关注到红色教育资源,更要深入了解农村、企业、民族聚居地等不同生活工作层面的信息;在研修形式方面,考虑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重点不同,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要求也不一样;在研修规模方面可以根据教研室设置等,有针对性地组建多个不同的小规模研修团队,选择不同地点同时开展调研活动,最终实现研修成果的共享共用。
3.在研修过程的管理考核上“下功夫”。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主要是对教育资源的研究,努力挖掘研修资源的教育内涵、教育价值,更好地提升思政教师素养。社会实践研修的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量化评价,因此加强对研修过程的管理和研修成果的考核非常关键。在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研修过程中,需要做好社会实践研修成果的理论提升和实践转化,加强对实践研修成果的整合和结果的运用,通过高要求的现场教学、高标准的心得体会、高水平的理论文章、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等形式,增强社会实践研修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三)教师作为参与者,有效拓展“知识图谱”
调查中发现,部分思政课教师将社会实践研修看作是一次普通的培训任务,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难以真正提高职业素养。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师来讲,社会实践研修是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要树立自省自觉自强的意识,通过实践研修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图谱”。
1.认真的态度。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有“传道首先明道信道”的教育自觉性,把社会实践研修作为提升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休闲放松的活动。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珍惜难得的实践研修机会,研修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研修过程中带着问题学,把学习的内容及时转化为教学素材,让社会实践研修真正成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途径。
2.主动的意识。社会实践研修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研修内容认真体会、深入思考,更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思政课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思考。此外,社会实践研修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身就是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最好的课题。比如,通过对党史国史等主题的实践研修,能够帮助教师以史为镜,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启发对现实问题的历史视角分析和研究。因此,社会实践研修的过程也是思政课教师深化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同时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3.积极的交流。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研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思政课堂的“获得感”。社会实践研修结束后,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学术沙龙等方式,及时把研修获得的教学素材和心得体会与教学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實现资源共享、能力同塑。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实践教材、编制研修心得汇编、组织教研活动研讨、开展研修专题报告会等活动,思政课教师可以把社会实践研修获得的教学素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引起思考的现实问题体现到理论研究中,在边学边研边用中增强教学水平,提升课堂质量,努力打造思政“金课”。
总之,社会实践研修既能够加快高职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补齐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短板,拓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解决思政课教师实践弱的问题,又能成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社会实践研修作为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需要各个学校能够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和建立考核机制,使社会实践研修更好地成为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载体、思政金课打造的抓手,从而让思政课更加“有知有味”“有趣有料”,更好地增强学生思政课堂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注释]
①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0-01-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EB/OL].(2019-04-18)[2020-01-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904/t20190428_379873.html.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德)伽达默尔.赞美理论[M].夏镇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