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功能完善与改革策略
2021-03-25张慧芳崔发周
张慧芳 崔发周
[摘要]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老年教育规模大、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和功能单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该将促进老年个体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统一,完善老年教育的功能,使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实现老年教育功能的科学化、多样化、现代化,需要改革办学模式,实现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改革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索“互教互学”模式。
[关键词]老年教育;教育功能;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张慧芳(1975- ),女,河北高邑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崔发周(1963- ),男,河北曲阳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河北 唐山 063299)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5-0078-07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18.1%。“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①完善老年教育体系,促进老年人口的科学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但是,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历史不长,老年教育整体水平较低,目前尚不能达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因此,完善老年教育功能,科学规划老年教育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的迫切任务。
一、我国老年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老年教育的基本特点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老龄化工作,并设置了老龄委等专门化工作机构。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到2022年、2035年、2050年的工作目标和战略任务,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并且明确了“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任务。针对老年教育而言,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专门颁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老年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一些地方也提出了阶段性的老年教育目标,如湖南省要求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多元参与、灵活便捷、特色鲜明的现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可见,党和政府的重视为老年教育提供了根本保证。
2.教育对象规模巨大。我国老龄人口规模之大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以占老龄人口的30%计算,目前需要接受老年教育的人口仍达7500万人以上,超过了英、法等国的总人口,也超过了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1倍以上;未来老龄人口达到高峰时,接受教育的老龄人口将会超过日本的总人口。这样大的教育规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是巨大的。仅以师资为例,按照20∶1的生师比保守计算,需要的专兼职教师数量将达到370万人,超过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数量。这对于一个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还不够充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国老年教育的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必须在借鉴国外老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体系,用中国方法解决中国问题。
3.区域发展不平衡。自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老年人大学(现山東老年大学)成立以来,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共有7万多所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在校学员800多万。”②但是,我国的老年教育机构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的老年教育尚处于初创阶段,特别是对于农村而言,老年教育几乎是空白。“在全国171个远程老年教育机构中,西北5省区只有3个。”③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不仅在于经济支撑和资金投入上的差距,还与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预期寿命、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民政部2015年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当年老年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1%,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1%。”④我国老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且西部低于东部、农村低于城市,由此导致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接受终身教育的动机不足,出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二)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教育功能单一。我国老年教育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和终生发展,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我国的老年教育目前主要侧重于发挥养生保健、文化娱乐等生活功能,而对于代际沟通的社会功能、完善自我的发展功能和工作能力提升的生产功能发挥不够。在老年大学中,书画、舞蹈、音乐、棋牌等课程的学习者占了绝大多数,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而对于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几乎无人问津。这种娱乐保健式的老年教育对于老年个体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还远未发挥出老年教育的应有功能,或者说老年教育的功能结构还不完善。
2.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老年教育具有社会性、福利性、教育性等特征,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工作。目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委,组成人员还涉及中组部、中宣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从办学机构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老干部系统举办的老年大学,目前一般老龄人口都可参加学习;二是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举办的“远程老年教育”,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活动;三是一些普通大学和职业高校,利用原有教学资源举办“第三龄大学”,并成立了“第三龄大学协会”。此外,一些社区也举办了规模不同的老年教育机构。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广泛吸纳教育资源,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拓展教育渠道,但也存在协调难度较大、教学质量不便监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在户籍城镇化率较低的条件下,不利于广大农村的老年教育发展。
2.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建设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的老年教育,既要注重规模覆盖,又要注重教育质量和功能完善。从社会成本节约的角度看,老年教育应该通过老年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避免资源浪费。一是普及现代保健知识,杜绝过度医疗和不科学保健,改变不良嗜好,节省卫生资源和生产资源;二是教育老年人维护公共秩序,减少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为职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积极配合老年教育机构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老年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老年人均教育资源占有率。有效老年教育所带来的社会资源节约完全可以抵消甚至大于老年教育投入。从社会财富创造的角度看,老年教育可以开发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所需要的补充性人力资源,增加社会人力资源总量。老年学员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强化老年教育的职业能力修复功能,实现原有传统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原有职业经验与现代技术要求的“嫁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直接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二是利用职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受聘担任企业师傅和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对新一代职业人员进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企业技术能力传承和积累;三是利用老年教育机构的组织和中介职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才投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3.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开展公平而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既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从系统内部来看,需要以老年教育机会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我国老年教育机会均等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我国目前的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6个百分点,有2亿多的农民工处于流动状态,这些流动人口的老年生活和老年教育问题,是老年教育治理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按照城乡常住人口数量,在社区建设配套的老年教育设施,并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资源共享,是实现我国老年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的基本途径。目前,老年教育的这种社会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弱于基础教育,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的方面。从系统外部来看,老年教育可以大量提供社会基层治理人才。目前,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行村民委员会制度,城市社区实行居民委员会制度。这种基层社会自治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为”的广阔舞台。通过举办老年大学,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系列课程,可以提升基层社会组织的整体治理能力,成为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的“黄埔军校”。为了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具有现代观念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利用城乡老年大学,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退休职工(企事业单位工会、妇联干部等),培养一批志愿从事城乡基层组织工作的社会人才,形成新时代的“乡绅”群体,应该成为我国“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特色。
三、我国老年教育的改革策略
(一)改革办学模式,实现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我国老年大学应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以“增长知识、服务社会、促进健康、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为办学宗旨,将促进老年个体现代化与促进社会现代化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为全球老年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1.城市社区老年大学模式。由于老年教育规模庞大,应该主要采用居住地就近学习的模式,减少交通资源占用。在居民住宅小区建设规划中,应该配套规划老年文化教育设施,且不低于幼儿园规模,形成老年教育的主阵地。社区老年大学的突出优势是学习方便,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学员之间较为熟悉,易于形成学习共同体;可以结合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与文化活动相协调,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这种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具有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
2.乡村老年大学模式。乡村老年教育是我国老年教育普及化的重点和难点,是现代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乡村中小学规模的急剧下滑,乡村老年大学宜采用“小学改建大学”的模式,将闲置的中小学校舍资源加以改造利用,成为老年人的学习和文化活动场所。这种方式投入小、见效快,适合农村村民的生活习惯,是一种可行的老年教育模式。
3.高校老年大学模式。利用现有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承担部分老年教育职能,实现老年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混合办学的模式。法国的老年教育就主要采用了“高校套办老年大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質量较高,而且可以快速获得教育效果。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因而这种模式只能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4.网络大学模式。网络大学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开放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于我国老年教育起步较晚、规模巨大的特点。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包括教育质量不易控制、对学习者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要求、师生交互较为困难、学习者获得感不足等。较为理想的模式是综合利用实体老年大学与网络教育的优势,采取网上分散学习与学校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混合式老年大学。
5.企业大学模式。企业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提升在职职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具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企业退休职工,可通过企业大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培训技能,成为合格的企业培训师和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完成由职工向师傅的转变。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培训与老年教育的结合,对于我国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和企业培训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改革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
老年人群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历丰富,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直观感受,因而在老年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老年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重点实现新知识与老年人原有经验的对接,将老年教育与老年服务融为一体。由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文化结构和学习目的不同,也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新信息技术条件下创新丰富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老人为中心。在老年教育教学中,应主要采用讨论式、活动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强化老年人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特征,将学习过程作为社会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宜采用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依据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按照学习目的、兴趣爱好、社会关系、社会经历、任务特点等因素,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并根据学习任务对小组成员构成进行灵活调整。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以老年人为中心,不能单纯地评价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实现程度,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互影响、经验分享、情感交流、愉悦感受,突出教学的服务特征。
2.在教学内容上,以生成性内容为主体。老年教育课程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并适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有充分的弹性,以课堂动态生成性内容为主体。主要原因包括:一些老人在某些方面身怀绝技,并具有成功经验,可以与师生进行分享;一些预设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多数学习者的要求,需要进行更换;一些意外事件、重大新闻、现场变化容易引起学习者兴趣,需要临时调整学习内容;部分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掌握较为困难或者要求更加深入地学习,需要延长学习时间等。老年教育的这种生成性教学更为关注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重建和整合,使得课程内容具有动态性、易变性、模糊性和综合性,这对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
3.在教学手段上,普及信息化教学。首先,老年人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其自身健康状况等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现场教学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需要将居家网络学习与学校班级学习相结合;其次,老年学习者个性差异明显大于青少年学生,与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形成较大矛盾,因而需要有能够满足个性学习的网络异步教学手段;再次,网络教学可以组织跨地域的教学,实现广泛的教学资源共享,适应我国地域广阔的特点;最后,网络学习可以提高老年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消除代际沟通障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扩大老年教育的影响,形成全球最大的老年开放大学,构建一个联结城乡、覆盖东西的学习共同体。
(三)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索“互教互学”模式
老年教育要想办得好、办得实,真正形成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具有爱心、知识渊博、技能娴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需要专兼结合。没有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就无法进行长远规划和基础建设,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年教育文化;没有大批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无法解决老年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也不能体现出老年教育“服务与教育相结合”的特征。
1.构建老年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制定相应师资标准。老年教育有着特定的规律和特点,需要具备老年教育学和老年心理学的丰富知识,掌握综合性教学方法,处理特有的教学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尚没有老年教育专业,国家也没有老年教育师资的职业标准,这对老年教育的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都是十分不利的。为了实现老年教育普及化的目标,亟待组织开发老年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师职业标准,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老年教育专业教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学科体系和研究群体。
2.吸纳老年教育志愿者,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制定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从事老年教育服务的激励措施,选择一批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志愿者组成兼职教师队伍,满足老年教育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兼职教师不受年龄、性别、专业、职业和职务的限制,在接受必要的培训后从事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社会各界应该大力支持老年教育兼职教师的公益行动,在工作时间安排上给老年大学兼职教师创造便利条件。
3.探索老年教育师资的“就地取材”模式。与入职前的青少年学生不同,老年学员已经经历了长期的职业生涯,有着丰富的职业经验。学员中有的是退休干部,有的是演员、画家,有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厨师、花匠,还有一些学员本身就是大学退休教师,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增加不同领域的生活体验。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每名学员都可能成为临时教师,分享自己的独门绝技,构建起一種取长补短的教学机制,从而形成老年教育的独特优势。
[注释]
①吴少伟.探索我国农村养老的新起点[N].社会科学报,2018-04-19(2).
②叶忠海,马丽华.中国老年教育40 年:成就、特点和规律性[J].当代继续教育,2018(12):7.
③陈岳堂,宁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发展[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12):14.
④秦一鸣,国卉男.我国实施普惠性老年教育的SWOT 分析与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18(12):83.
⑤胥柳,尤网,郝明君.我国老年大学研究态势分析[J].成人教育,2019(1):83.
⑥韩伟,郭晗,郑新.老年教育需求动机研究——针对老年大学层面[J].人口与发展,2018(5):56.
⑦江曼莉,郭月兰.老年大学学员学习需求调研报告——以上海市X老年大学为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5(12):73.
⑧孙建国,薛承会,王琴.从社会参与角度探讨“后职业发展”概念及其与老年教育的关系[J].老龄科学研究,2015(2):15.
⑨李娜.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9(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