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2021-03-25赵艳娟
赵艳娟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被采访人有三类,分别是六组知青、六组村民、七组其他身份的人,他们都以参与者的身份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69年-1975年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该书一方面反映了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博览群书、善于思考的好学精神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另一方面真实再现了陕北农村——梁家河村落后面貌的逐渐改变和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带领群众改善民生的实践举措对我国农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启示。
1 关注农民精神需要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知青雷平生被采访时谈到冯家坪公社书记赵廷壁不仅在与近平的沟通交谈中给予信任和鼓励,还亲自到县里与白光兴书记商量培养近平入党事宜,这使近平放下思想包袱彻底从往年的忧虑和苦闷中解脱,不再犹豫、彷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群众奉献的工作中去了,为改善梁家河的民生做出了交口称赞的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条第二款强调,坚持农民主体地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把农民的内生积极性和原生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必须关注农民精神需要,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关注农民精神需要不仅要倾听人民心声,让人民讲真话,同时要注重民主政治发展与民生建设的结合,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2 培养农业农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助推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知青戴明被采访时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做村支书时的业绩,谈到虽然近平任梁家河村支书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很大地改变了村里贫困的面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梁家河村民石春阳被采访时谈到近平当村支书的鲜明特点有:一是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二是他实事求是,说公道话,做公道事,敢作敢当。其他村民被采访时也谈到了是因为近平说话办事稳妥、考虑问题周全、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才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又因为近平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对很多农村的问题有很深入的思考,才能把工作做得这么扎实,为村里办了很多惠民实事。
“群雁高飞头雁领”,落实中央的举措,协调各方的资源,调解不断出现的矛盾从而凝聚强大合力不得不依靠基层村干部有效发挥“领头雁”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真心为群众、又确实有才能的人吸引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不断强化村干部的政治意识,增强村干部的政治能力与政治定力,发挥好村干部的“领头雁”作用。
3 发展“品牌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知青雷平生被采访时谈到张卫庞的果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年近70岁的张卫庞凭借“梁家河塬上苹果”品牌,实现了年收入20万,一步步走向富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化,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能有效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各地应以高质量、高营养、高安全系数的农产品为保障,并建立或合作一个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再积极运用网络广告、线上电商平台等网络营销方式运营一个农产品品牌,找到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
4 改善乡村人居条件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知青陶海粟被采访时谈到当年他由于晚于习近平到赵家河,一到地方就看到习近平正在修厕所,原因是赵家河大队公窑外面的厕所又脏又臭,难以下脚,从城市来的知青都难以接受;村民武晖被采访时列举了习近平做的惠民实事:重视打坝(重视农田基本建设)、打深水井、建沼气池解决燃料问题、办代销点、铁业社和磨坊,习近平把他亲身体会到的农民生产生活面临的难题一一解决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而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年轻的剩余劳动力出去打工,既不能彻底在外地扎根,也不满意本地的公共服务落后不愿完全留在农村,只能奔波于村庄和外地之间进行候鸟式流动,只有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才能留住这些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才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因此农村人居条件的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5 培养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十六条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未来的农业是知识的农业,乡村振兴与农民的知识素养息息相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素养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经之路。不但要夯实基础教育,还要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教育的均等化。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形成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在农民关心的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等问题上提供更多服务,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二要鼓励在外农民返乡创业。农民的乡土情结极为深沉,要“筑巢引凤”,吸引一批在外发展较好又愿回乡创业的农民回乡,发挥其了解农村、熟悉农业、热爱农民、思路开阔的优势,将其在外所积累的经验、知识、资金、技术等优势与乡村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乡村共同创业致富。
6 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知青雷平生被采访时谈到近平在村里办铁业社时,为了说服嫌弃在梁家河打铁收入低的根栓继续留在梁家河为铁业社做贡献,他不仅对根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做通根栓婆姨的思想工作;村民梁玉明在被采访时谈到遇到偷奸耍滑、生事打架的社员,近平都能帮忙做思想工作,列举了近平做通了村里两个婆姨闹架和不务正业、偷鸡摸狗的“二流子”的思想工作并冰释前嫌和改邪归正的例子。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大道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生命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农民集体意识淡化、功利主义思想盛行和对基层党组织不信任,对党的路线政策不理解、不执行等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才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生命线。
7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七年是其体会农村生活最深刻的时期,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打下坚实实践基础的时期,我们要认真领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精神,深刻理解重视农民的政治民主、重视村干部培养、发展“品牌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做好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