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心饮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21-03-2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强心气虚血瘀

罗 琦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充盈功能和射血能力受损等,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1]。其患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效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程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目标[2]。目前,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靶点和机制基本明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西药靶点大多单一,部分病人耐受性较差、依存性较低,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而影响其应用及疗效。《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心气充足,血行充沛,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于全身;心气亏虚,推动无力,则血瘀水停,痹阻心脉,发为心力衰竭[3]。中医治疗本病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尤重视调节各脏腑功能。基于长期实践观察到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水停,善用益气活血之强心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入选标准 ①符合西医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1];③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5];④年龄40~75 岁,性别不限;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急性冠脉综合征(30 d 内)、心源性休克;③精神病病人;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⑥合并心、脑、肾、血液、内分泌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⑦正在服用其他中药及中成药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 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 例,男14 例,女16 例;年龄42~74 岁,平均63 岁;平均病程5 年。对照组30 例,男13 例,女17 例;年龄40~75 岁,平均62 岁;平均病程5 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药规范化治疗,包括给予依那普利2.5~10.0 mg,每日1 次或2 次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47.50 mg,每日1 次口服;螺内酯20 mg,每日1 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心饮治疗,组方:黄芪20 g,桂枝15 g,当归10 g,丹参15 g,红参3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五加皮3 g,甘草3 g。水煎服(约200 mL),每日1 剂,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4 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5];②采用Siemens 公司生产的S2000 型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检测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NYHA 心功能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NYHA 心功能疗效 显效: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基本控制,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各种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心功能改善1 级,但不到2 级,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心功能改善未到1 级;加重:心功能恶化1 级或甚至1 级以上[6]。

1.5.2 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进行疗效判定。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病人无明显不适症状,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 ~7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50%;加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高于治疗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 结 果

2.1 两组LA、LVEDD、LVEF 比较 两组治疗前LA、LVEDD、LV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A 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LA、LVEDD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LVEDD 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LVEF 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LA、LVEDD、LVEF 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A、LVEDD、LVEF 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A、LVEDD、LVEF 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LA(mm) LVEDD(mm) LVEF(%)对照组 治疗前 30 35.2±2.1 54.3±5.3 46.8±2.3治疗后 30 35.1±1.1 52.9±2.7 48.9±2.8①治疗组 治疗前 30 34.1±1.2 53.8±4.7 46.7±2.7治疗后 30 33.3±2.1② 50.2±1.7①② 50.8±3.7①②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病人单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悸 胸痛 胸闷 乏力对照组 30 治疗前 2.74±0.68 3.51±1.45 3.57±1.21 4.86±1.27治疗后 2.28±0.61① 3.42±0.75① 3.12±1.33① 4.26±1.16①治疗组 30 治疗前 2.86±0.89 2.97±1.23 3.56±0.88 5.88±1.38治疗后 1.54±0.47①② 2.56±0.80①② 2.79±1.12①② 2.68±0.21①②组别 时间 气短 下肢水肿 口唇紫暗 面色晦暗对照组 治疗前 5.56±1.23 7.23±0.83 2.38±063 0.98±0.33治疗后 4.77±0.98① 4.41±1.24① 2.11±0.64① 0.92±1.01①治疗组 治疗前 2.94±0.99 8.06±1.74 2.56±0.62 0.98±0.29治疗后 2.83±0.96①② 4.24±1.15①② 1.41±0.46①② 0.81±0.36①②

2.4 两组NYHA 心功能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NYHA 心功能疗效比较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多由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而来,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引起心室重塑是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病机制,且血流动力学障碍则是最终结果[7]。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多数病人服用西药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副作用。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整体审察、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从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角度入手,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邪郁为先,病理变化为心气亏虚,血行乏力,或气损及阳,温煦失职,遂致血瘀水停,痹阻心脉,发为心力衰竭。血不利则为水,水饮停聚又能阻滞经络气血运行[8],两者相互影响。故心力衰竭治疗当遵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旨,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时重视活血利水,平时注重益气温阳。方中黄芪为“补气之长”,擅补心、肺、脾之气,为君药;臣以桂枝温通心脉,以畅血行,使瘀得温则行;丹参、当归活血又补血,寓补于消,祛瘀不伤正;白术、红参、茯苓、五加皮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甘草味甘性平,一则补益心气,合桂枝助阳化气,温补并行,二则健脾益气,资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功,使气旺则血行、阳足则水行,故名“强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强心饮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组在提升LVEF 及NYHA 心功能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强心饮对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治疗组LVEDD 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LVEDD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强心饮有利于改善左室重构。

综上所述,强心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缓解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

猜你喜欢

强心气虚血瘀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他能为中华神盾“强心”
单中心视角下杭州都市经济圈内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