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统木房的雕刻艺术与传承
2021-03-25曹雅迪
曹雅迪 c
(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1 木雕艺术的历史发展
我国的木雕文化已经有几千年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期已经出土的木雕鱼。在殷商时期,西周初期的原始建筑遗址中也曾发现过檐下椽木等多处使用玉雕、蚌雕和骨雕等装饰的遗迹,人们已开始把文化元素融入木雕艺术中。唐宋时期,受宗教文化与经济的影响,人们的审美品位得到了提升,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精美的雕刻,使传统木雕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这大幅度推进了传统木雕的艺术开发,并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等领域。随着社会生产率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木雕已不是道具附带的装饰物了,而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发展成不同类型的木雕成品。一类为木雕工艺品,注重木雕的艺术性,需要制作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适当的艺术敏感度;另一类是依附于木制房屋的木雕实用品,注重使用功能,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以土家族和苗族少数民族为主的湘西有着一种质朴的文化生态体系,以木房为主体的木雕艺术也有着与自然融合的艺术质感,并与地域特点和传统文化交相辉映。此外,从事湘西木雕的艺术家们吸收了外来的文化的精华的部分,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才形成今天我们所见的独特却又蕴含丰富价值的湘西建筑木雕艺术。
2 湘西传统木房中木雕的应用
湘西少数地区的建筑大部分为干栏式或砖木式结构,梁、柱、杭、斗拱构成的框架是房屋的主体。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湘西民俗木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流程:以民俗木雕技术为主,用圆雕、浮雕、透雕、线雕、半浮雕和半透雕等方式对木房的门窗、梁、柱、斗拱等部分雕刻出传统的风格,色彩鲜艳,简单独特的图案。下面主要从婚嫁家具、门窗、和信仰崇拜用具等方面来分析木方中木雕的应用。
在以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种并称人生中的四大喜事。其中具有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婚俗家具雕刻,也体现湘西独特的婚嫁习俗,家具上展现着各式各样的雕刻图案。工匠们在雕刻时采用象征、谐音、暗喻等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吉祥喜庆的气氛和美好的祝福。湘西苗族的婚嫁质朴自由,在一夫一妻制的前提下有订婚、过礼、结婚、回门等婚嫁仪式。因此,衍生出众多专为结婚庆典使用的家具,如花轿、抬盒、挑盒、首饰盒与滴水福床等,雕刻有鸳鸯、石榴、百合等图案,图1则是雕刻了蝙蝠与鲜花,“蝠”与“福”同音,而鲜花一向以女子多喜爱装饰于梳妆盒,寓意新婚夫妻和和美美、多子多福。
图1
其次,湘西木雕的艺术呈现与环境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湘西的木雕文化非常纯粹的凝结了当地文化的灵气,并不像皇家雕刻那般象征权威精益求精,也与江南清新细致小雕全不相同,更多体现一种质朴而狂野的灵动,令人难忘。湘西木雕的形式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体临摹对象为自然山水与虫鱼鸟兽,门框与窗虎的格心较为简洁,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依赖。如图所示,图2雕刻以祥云、貔貅以及铜钱象征招财进宝,财源滚滚。图3雕刻的多尾神兽,更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
图2
图3
最后,湘西在历史地理的环境中一直处于比较特殊的位置,因此在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处在民族文化冲撞的旋涡中心,多元丰富的信仰和崇拜现象更加生动而蓬勃。其信仰崇拜主要有祖先神崇拜、鬼巫自然崇拜、部落图腾崇拜等。神龛也叫神椟,是人民放置宗教雕像和祖宗灵牌的阁子。神龛大小样式多变,是根据祠堂的大小和供奉神位的多少来定的。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龛一般都是木头雕刻而成,雕刻吉祥如意图案如帝王将相、英雄传奇、神话故事、奇珍异兽等。部落的图腾多以民间相传的神兽为主体,大多是根据现实已有的动物大胆拼凑、想象出来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憨态可掬,有的雄姿英发,丰富多彩。图4则是体现了这一点,既有自然崇拜的高山流水,还有充满灵气的神兽脚踏祥云,体现出人民以图腾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敬畏。
图4
其中神龛的雕刻,还有湘西少数民族居住空间中的堂屋中壁立的,雕刻的构图、色彩、题材体现了一定的楚巫文化内涵。第一,在神的崇拜方面,神龛上一般雕刻有土家族的八部大神、吴王、向王等,人们认为其灵魂可以保自己宗族部落平安与繁荣。第二,在鬼巫的崇拜方面,湘西人民认为万物皆有灵,并且听命于某些超自然的力量,渐渐地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在神龛上雕刻日月星辰,风火雷雨等自然因素,试图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对抗人力不可征服的困难。第三,部落图腾崇拜方面,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是密不可分的。例如白虎在土家族的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他们甚至自称是“白虎之后”。土家族人敬畏、崇拜白虎,不仅建有白虎庙,有能力的家庭神堂上常供有白虎神位。
3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湘西传统木雕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术界、社会组织等不同机构的关注,希望通过木雕档案管理、技艺传承和现代数字化技术处理等方式来继承传统木雕技艺,走出具有现代艺术感的木雕发展之路,不少专家与学者正在努力的推进,但湘西木雕在具体的传承方式与发展过程中也有已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部分学者认为这些措施只能保护已有的木雕成品,并未在木雕手艺上有实质的传承措施。传统的木雕技术主要是工匠们手口同时教授进行的,必须有特定的实用操作和大师指导。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传承者除了有浓厚的兴趣与极高的领悟能力外,需花大量的时间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去收集民间一些提高挈领的创作口诀,专研雕刻技巧,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其次,建筑雕刻技术缺少革新。虽然经历数千年的进步,湘西建筑雕刻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木雕艺术家没有尝试过新技术,生产效率低。缺乏技术革新,影响了裸木雕刻工艺品市场的普及。考虑到湘西木雕制作的特殊性,可以对传承模式进行创新,可以学习日本创办手艺大学。也可结合我国的例子,借鉴四川泸州依托高职教育开展分水油纸伞学习学校,通过开设专门学习机构将这门手艺传承发展下去。最后,商业推广方式传统、老旧。在这个信息科技至上的时代,湘西木雕的推广依然落后,仅仅通过线下店面和一些景点或者民俗体验。现在人接触信息大多都是互联网,所以商业推广方式需要跟上时代热点,进行创新。
3.2 改进措施
3.2.1 造型元素方面
我们可以既保留建筑木雕传统造型,又赋予木雕新的造型,融会贯通现代人需要的审美。在纹样符号上,通过平面构成的技法,以简化、变形、对称、重复等艺术重构手法,对纹样符号现代设计化处理,提升建筑木雕外形的美观性,使纹样图案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力,实现更多的创想空间,但是仍不能丢弃传统的精神。在设色上,创新中国传统色彩特色,根据环境或人的心境物语赋予其色彩新的意义。
3.2.2 雕刻技术方面
设计的本质是提供观众。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使用而设计。因此,通过运用有效的新技术、新技术和新材料,为消费者设计新产品。首先,从设计、加工、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工艺特性、工艺和缺点,从色彩、材料、功能、建模、技术和美学的全面革新。利用新技术,提高木雕的效率,将创新设计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保持传统工艺和雕刻的特性的基础上,改变设计、处理、生产等联系,以提高形式的感觉、多样性和兴趣。
3.2.3 推广方式方面
首先在创新性发展上,一是对传承模式的创新,可以学习日本创办手艺大学,与我国木雕作品艺术结合,这样不仅提升艺术价值,而且提升了商业价值,让更多的人看到商机,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木雕技艺,不失为一种重要传承方式。其次,通过政府部门对木雕有关的民俗文化的推广与扶持,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政府可以积极倡导与湘西木雕有关的民俗活动,比如结婚仪式、丧葬仪式等,让现代年轻一辈真正参与到有关的民俗文化当中,感受木雕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了解木雕成品从选材到制作与加工过程,雕刻图形的寓意等,从感官上到理性意识上培养人们对木雕民俗文化的情怀。最后,将木雕艺术融入现代旅游行业中,体验并延长产品附加值。木雕产品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活动息息相关,以艺术鉴赏为引导,以精神提升为目的,使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人们通过对木雕艺术品的拍摄、购买、短期学习等方式,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木雕艺术的传承与推广。
4 结语
湘西传统木房的雕刻艺术是我国从古至今灿若星辰的一个瑰宝,它体现了湘西人民精湛的技艺,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文化的沉淀,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宝藏更是独特精神的传递。但是现如今湘西木房屋雕刻的传承也面临一些问题,相信通过一些措施和创新,这颗艺术之星会一直闪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