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中小学作业问题的解读
2021-03-25张爱萍
张爱萍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作业管理、设计、批改、辅导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十条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进行作业革命的坚决态度和鲜明导向,也表明了进行作业革命,是摆在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家庭等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命题、时代课题。
2021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作业育人功能:明确了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通过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 作业问题的解读
1.焦虑的作业“量”
目前学生的作业从来源看,有老师布置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等。从年龄来看,作业基本覆盖基础教育段的学生,甚至学前教育的孩子都有一定的书面作业。这背后隐藏的是教师和家长对成绩的重视及希望通过增加作业量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焦虑心理。
2.固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就内容而言,同质化特点鲜明,都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如语文作业中多以课堂所学的字词、课文内容理解為主,少数作业涉及手法技巧的运用、阅读拓展等。其次作业同源性突出,多数出自教科书或练习册。就作业类型而言,主要是记忆型和积累型。这种固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表层是思维固化,其深层是教育主体缺失,是对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特长爱好,有着不同学习层次、多样学习需要的学习个体的忽略。
3.简单的作业层次
简单的作业层次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布置的作业是面向所有学生集体的“一刀切”,另一方面虽有较少的教师对作业进行了分层,但分层的作业能力层级相同,缺乏层次性。这种简单的作业,是教师对当前全面育人目标的概念化认知,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的洞察不足,致使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布置有针对性的、全面而有意义的作业,无法发挥作业循序渐进的教育功能。
4.划一的评价方式
目前教师作业批阅结果主要有两种形式:“对”“错”的定性评定和具体分数的定量评定。这种简单划一、符号式的作业评价方式,其结果不仅难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也无法通过作业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严重异化了作业的本质与功能。长此以往,这种划一的评价方式会削弱学生探究的兴趣,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抹杀学生的个性。
5.忽略的作业过程
在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人们较多关心的是作业完成情况与考试成绩的关系,而很少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日常学生的作业,多为课堂内容的复习巩固,教师一般不进行指导。而家长基本上是“监督者”,很少是一个“合作者”与“指导者”。有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并跟学校保持联系和沟通,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比那些具有同等智力、同样家庭背景,但无家长参与作业过程的学生成绩好。可见,作业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 作业优化的实践路径
鉴于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业优化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出发。
1.理念引领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教育者要坚决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以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核心素养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解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和学生对教育的不同发展需求,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作业设计、布置、指导、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方法变革
首先,战略部署,实施作业的顶层设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作业问题,依据作业目标,从上到下分层逐层设计,整体部署,发布决策指令,进而在筹备和实施的全过程中实现各方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联动,确保各项措施切合实际、科学合理、有效扎实。
其次,战术实践,深化作业的细节研究。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目的。作业的设计布置必须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情、教学内容,依据作业类型,目的明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练有所得。(2)合适的作业时间。根据相关家庭作业与时间关系的研究,为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通知》明确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以此来设计作业的量,保障作业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实施分层作业。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特点,教师既要设计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巩固类作业,也要设计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同时还可根据个体差异设计系统性作业,搭建学习“支架”,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不断开展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热情。(4)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需践行《通知》中“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的规定要求。布置的作业不仅可以是书面知识巩固性作业,也可以是应用性或实践性作业;不仅是单科作业,还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5)改进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要突破简单划一的评价价值形态,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和作业的具体内容等情况,正确使用师生间达成共识的多种批改符号和个性化评价语言,灵活运用多种批改方式,把正误信息、评定等级及鼓励性、建设性的评语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作业中的优点、特色等加以总结、表扬和推广,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及时矫正和消除错误。(6)重视对学生作业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教师要积极落实《通知》规定:“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同时,教师与家长要保持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3.制度规范
用制度规范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国家相关作业的规定和学校实际,制订本校家庭作业规章制度,如学校要制订全校性的作业规范,包括作业的总体要求、类型、数量、难度、频率和完成时间;教师设计、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程序与方法;各科作业比例结构,教师协调作业的方法;作业的审核、监管、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等等。督导部门要制订本区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明晰监测对象与内容,加强对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作业管理的督导检查和督学监管,要对违反政策的学校给予公示或行政处罚。同时,督导部门还要向社会提供畅通、方便、快捷的问题反馈渠道,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