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

2021-03-24刘大伟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刘大伟

【摘 要】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本文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行为习惯  健康人格  养成教育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纠正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生常因家庭环境或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不仅仅是品德和心理健康学科的内容,也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目标

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卫生的习惯,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当代教育专家林格认为: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应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與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应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二、科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基本原则

1. 正确认识、形成共识

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懂得了这么做的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按照要求去做。如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规定都是从安全角度出发,保障师生安全而制定的,一旦违反其中的某项规定,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大家的生命安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必然会形成遵守纪律的意愿和行为。

2. 树立榜样、示范引导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自己好奇、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模仿,同时由于认知能力较差,对事物缺乏判断,好的和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加选择地模仿学习,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树立优秀的榜样,让榜样的言行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

3. 积极评价、鼓励引导

小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评价,评价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评价要因人而异,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同学,教师要侧重于寻找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地评价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加强好的行为习惯,逐步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4.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科学学科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少有反复地训练,更多的是在各种探究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贯穿于整个科学的教学过程始终。

三、科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具体方法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科学学习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从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途径角度来看,包含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如观察课、实验课、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在观察、实验等有科学课程特色的探究活动中可以渗透培养很多方面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1. 遵守纪律。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教学活动有利有弊。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各项纪律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做事有计划。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用于指导整个实验探究活动。实验计划制定得全面详细,那在实验中就能做到按部就班、遇到问题时不慌不乱,很容易顺利完成实验;实验计划制定得粗略、不完善,就可能出现实验数据不准确,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等情况;而没有实验计划,想到哪做到哪则会遇到更多的问题,甚至难以完成实验。这样通过一次次实验活动,学生就能很容易将这种行为由课堂内带到课堂外,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3. 团结互助。合作学习是科学课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既要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也要各负其责、各显其能,还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孤僻不合群的同学能够逐渐地融入到集体中,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认真负责的品质。

4. 独立性和坚持性。科学课中有很多长期性的活动,如观察月相、记录天气、种植凤仙花并记录凤仙花的生长等等。这些活动很多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且普遍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观察和记录,其中部分活动更是要在没有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坚持性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5. 诚实。科学课中进行观察和实验后,都要做好记录,记录的要求是要及时、客观,目的是为了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6. 自信。科学探究获得记录后,要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并进行汇报,这些环节在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易于养成自信的品质。

总而言之,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2] 王淑霞.浅谈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13):23.

[3] 马惠珍.农村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186.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020年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研究》(立项编号20200157910B)的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