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

2021-03-24黄婧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践分析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黄婧

摘 要: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通过观察比较、梳理表达、操作探究、练习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有步骤、有条理的展开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数学思维变得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序思维;培养策略;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1-0186-02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rderly thinking ability can improve the orderliness and logicality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quality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combing expression,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practice and practice,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mathematical thinking step by step and learn mathematical knowledge,so as to mak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clear and orderly,and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Orderly thinking;Training strategy;Practical analysis

受限于心理年齡和认知基础,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表现较为随意,喜欢按照主观意图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若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养成无序性、盲目性的思维习惯,对学生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教师应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课堂细节,在观察、表达、操作、实践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步骤、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养成渐进式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

1.观察比较,体验有序

小学数学教材多是将数学新知融入到情境图中,用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优化数学知识呈现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情境图中提炼数学信息时,要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观察次序完成观察比较,使学生能够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完成观察记录。低学段观察比较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动口相配合,使学生准确把握和比较情境图中的数量特征。

教材是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活动的第一手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每个情境图。如“观察物体”教学中,教材情境图展示了一个滑梯、两个秋千、三个小马、四个飞机……等素材,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内容,通过数一数初步基础和了解1-10各数,培养学生10以内的数数能力。教师在观察活动前,创设去游乐园玩耍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观察次序指导,强化学生观察学习意志。图片中小鸟、小朋友数量较多且较为分散,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这些内容的观察记录,示范用铅笔、食指圈出这些观察对象,一个一个慢慢数的记录方法。要求学生把观察记录的结果,用画圆圈的形式记录到课本的填空处。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指导下,学生都能体会到有序观察的必要性,了解有序观察的具体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而且用画圆圈表示物体数量的方式,也能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简单了解数学符号化表示方式和对应思想。

2.梳理表达,指导有序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准确、顺序颠倒等问题,教师担心影响课堂进度便直接用讲授剥夺了学生表达机会,会打击学生数学表达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表达对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表达机会,在学生表达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耐心,适时、恰当的给予必要的指导,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数学思维过程,针对性训练学生有序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有意识的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数学表达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收获和问题。如学习了“加与减”相关知识后,学生开始接触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运用加减运算规律,都能顺利得出算式的正确答案,但让学生说明计算过程时,大部分学生表达过程都磕磕绊绊,很难清晰、完整的讲出计算过程。教师列举了9+3-5=7的算式,说明该题目的计算过程是先用9加上3,得到结果是12,再用12减去5,得到结果是7,为学生做好示范。再板书“先算( )+( )=( ),再算( )-( )=( )”,列出4+6-1=9、8+3-5=6、2+6-3=5等多组算式,教师指着板书内容,引导学生有序的完成这些算式的计算表述。通过不断的模仿、引导、纠正、补充,使学生慢慢形成有序表达的能力。

3.操作探究,经历有序

缺乏操作的思维训练成效往往是低效的,教师设计操作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渐进式的动手操作中,经历有序思维过程,建立深刻、清晰的思维认知。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活动有很多,教师要立足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出发点,在确保操作活动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有效落实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操作探究教学的关注点集中于操作过程的整体把握中,细化和分解操作活动,关注学生操作探究顺序、操作细节把握等方面的课堂表现,指导学生按照合理的操作步骤,循序渐进的完成操作活动。

教师设计的操作活动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接受教师设计的操作过程,顺利达成操作探究学习目标。如“加与减”教学中,该部分内容是按照2~5各数的分与合、6和7的分与合、8和9的分与合教学顺序展开的,分成了多个课时内容。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意识,课堂操作活动时都会先做好示范引领,一边摆放小棒,一边说明小棒在不同位置取走、添加会对数的大小有什么影响。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要求学生从1根小棒摆起,慢慢递增到本课时要学习的数。这样的操作设计可以强化学生“每次移1根”的操作认识,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完成新知的操作探究,彰显数字变化的规律性,简化各数分与合的记忆与学习难度。随着操作活动的不断巩固,学生慢慢可以脫离小棒直接说出各数的组成,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4.练习实践,巩固有序

针对于学生有序思维培养的练习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应避免采取“一刀切”的训练模式,尊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性,遵循分层教学原则,提高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可以从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入手,逐步提高练习难度,让学生始终保持较为活跃的思维状态,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教师要加强生活素材的有效链接,将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融合到一起,观察和了解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巩固学生有序思维的认知和应用。

例如,“元、角、分与小数”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辨识人民币面值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数额,灵活组合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能力。教师在课堂巩固练习中提出这样一道问题:“小明想要买一支定价8角的铅笔,应该如何付钱呢?”大部分学生最先想到的都是付一张5角、一张2角、一张1角的答案。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付钱的方式不只有这一种,你能想出其他付钱方式吗?请你有序的把它们列举出来。”利用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付钱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付钱方案重复的情况,能够使学生自发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意识到有序列举的重要性。而且有些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另辟蹊径的列举了找零的情况下多种付钱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有序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教学任务,能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思维引导的重视程度,将有序思维引导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丰富学生思维认知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使学生逐步了解有序思维、爱上有序思维、应用有序思维。

参考文献

[1]郑杰.引导有序思考 提增学习活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85-87

[2]张志强.聚焦“有序” 促进儿童数学思维生长[J].江西教育,2019(02):63-65

[3]周伟仁.低段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20(05):51-53

猜你喜欢

实践分析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对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的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