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学力在小学第一学段童话阅读教学的研究
2021-03-24孙健
孙健
摘 要:真实学力具体是指学生学情,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实施要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供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路径。本文聚焦小学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主要童话的概念阐述,现阶段童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结合统编童话的特点来进行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真实学力策略分析。
关键词:童话教学;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1-0144-02
【Abstract】True learning ability refers to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which is also the main principle of teachers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path of autonomous and active lear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rst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fairy tale teaching,the concept of the main fairy tale,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fairy tale teaching,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fied fairy tale to carry out the first stage of fairy tal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real learning strategies.
【Keywords】Fairy Tale Teaching;Unified Textbook
1.童话概念的发展
关于童话的概念历来有不同的说法,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丛书把“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代名词。这个时期童话的概念还是比较笼统地以阅读对象来定义的。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与赵景深二人探讨“童话”的定义时认为:“总的来说,童话这件东西,既不太与现实相近,又不太与神秘接触,它实在是一种快乐儿童的人生叙述,含有神秘而不恐怖的分子的文学。”从这个转变可以看出,童话的特性已经逐步凸显,即虚构的、快乐的、神秘的。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童话通常以拟人化的动植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浅近语言组成对话,在故事中宣扬爱的主题,或是阐明某种道理,或是介绍自然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童话概念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童话价值凸显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结合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童话历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
于2016年施行的统编语文教材相对以往版本的童话有两个变化:其一是篇目数量增多;其二是篇幅长度增加。伴随这两个变化而来的是两个鲜明的特色:反复的结构,精美的连环画。新的教材带来新的童话,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童话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统编童话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统编童话反复结构与精美连环画的两个特点。
2.真实学力能动学习的视角下现阶段童话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真实学力的能动学习是指以学情为根本遵循,结合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生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让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以此观目前第一学段童话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情,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真实学力,导致教学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学段童话的阅读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照课程标准,结合文献资料与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现阶段童话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忽视文本的理解
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目标主要以认字、写字及朗读为重点,因此文本的理解往往被忽视。这里所指的文本理解不是说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教化,而是应该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生成的。而在童话教学的现实情况中,大部分教师用一个个字词肢解童话,没有整体、系统地把握童话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学力,忽略了童话本身的文体特点,同时也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缺乏想象力的培养
童话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幻想性。这是童话的特征,也是童话教学的关键。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童话的出现就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平台。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童话文体特征缺乏了解,教学中往往比较依赖教学参考,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都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忽视了这一点,因而远离了童话阅读教学目标。
(3)缺乏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时长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许大部分教师出于教学安排的考虑,通常将文本内涵直接告诉学生,缺乏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同时小学的学生通常受限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文字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因此童话中的生动语言,以及童话想藉以传达的真善美,就这样变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审美情感的培养及其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采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内心的体验,感受童话的美妙。
这三个方面是童话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文本的理解是童话阅读的基础,而想象力的培养是童话阅读的关键,审美情感的培养是童话阅读的精髓。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缺少任一环节便会削减童话原有的鲜活生命力。
3.指向真实学力的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的策略分析
在探究童话阅读教学策略之前,我们要关注到学情,第一学段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教学策略的采用也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童话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生动的语言表达,体会生动有趣的想象。童话阅读的理想状态是,作为读者的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被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中精彩离奇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充满向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的想像力,获得如游戏般快乐的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所必需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情感模式。要达到这个理想状态,需要教学策略的引导。笔者认为童话阅读教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在诵读中理解故事
诵读作为阅读的不二法门,是理解童话故事的第一把钥匙。文字是故事的载体,学生只有在诵读童话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故事。诵读的过程不仅是理解故事的过程,也是认识生字、复习字词的过程。童话塑造的形象通常是动物和植物,童话的语言具有生活化、低龄化的特点,这也为学生诵读童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境。诵读不仅仅是理解故事,其要义在于还需要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统编一下教材中的《棉花姑娘》是一篇具有科普知识的童话,这篇童话是通过棉花姑娘和几位小医生的对话展开的。在进行这篇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人物的心情。如:蚜虫、可恶的蚜虫、许多可恶的蚜虫,这样递进的诵读让学生在一次次读的过程中体会蚜虫的可恶。“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句话棉花姑娘说了三遍,每一遍的语气都是不同的,这三句话也是逐次递进的。在递进的诵读中体会棉花姑娘急切的心情。而三个小医生没有办法给棉花姑娘治病,在诵读时需要读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感。在这样的诵读中,棉花姑娘与小医生的形象变得立体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
(2)在看图中想象画面
部编教材童话选用的插图非常精美,并且都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的。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利于一年级学生根据图画内容了解故事大意,同时还为学生识字插上了翅膀,学生可以借助图画猜读。本册课文中有两篇文章是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童话。在连环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图画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在说话的过程中想象画面。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想象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图画和语言的有机结合,让童话更加具有画面感。
统编童话《咕咚》是由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这一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相对应的四幅图画,属于典型的连环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段落和图片内容对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图画建立对文本的具象认知。同时还可以借助图画猜读、认识生字。
(3)在演绎中链接生活
童话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情节贴近儿童生活。演绎童话对于第一学段学生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他们喜欢在肢体的表演中感受有趣的童话,他们在阅读童话过程中,往往希望能够模仿、表演。演绎的过程也是学生同情共理的过程,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绎灌注到童话中,获得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在演绎的过程中练习口语表达。在教学童话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演绎童话。通过链接生活,让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得到呈现,让文本语境也不再是单一干瘪的文字,变成立体形象的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童话。
统编教材中的《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篇幅较长的童话,针对这一篇童话,学生在了解童话大意的基础上,能够了解通知具体需要哪些信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片段式演绎有利于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实现能力的提升。
这三个策略是相互递进的,学生只有在诵读中理解童话,才能通过想象来体会童话故事中的画面,继而通过演绎将童话中的真善美链接原有的生活经验,获得自身的价值体验。
基于真实学力的能力学习的童话教学策略分析,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情为遵循,寻找出统合学生经验与文本内容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童话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泉根,赵静(等)著.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
[2]张学青. 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53-57
[3]窦丽. 童话教学的“童化”探寻[J].语文教学通讯,2018(27):58-60
[4]倪文锦.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19(3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