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策略探析
2021-03-24杨佩
摘 要:探究式学习在于发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掌握知识点。高中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偏好,同时又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十分重要,既要保证课堂输出质量,同时保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
一、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中课程教学标准中最新的变化点是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变化点也同时说明,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受中国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现阶段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教师往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最终目标,同时为了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课堂上以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状况下,高中地理教学主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地理产生了厌烦情绪,加上教师在教学中以分数作为最终目标,而相较于数学、语文、英语等,地理课程的成绩占比较小,所以一部分学生选择放弃地理,不愿意进行主动学习。第二,地理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堂学习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使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第四,地理课程由于分数占比较低,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重视,特别是计划学习理科的学生,在分科之前,地理课堂的参与度较低。
三、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利用探究为主的手段进行教学,就是文章所讲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研究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的解析问题。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以教学材料当中的内容为主要探究的內容,引导学生将当中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分析过程当中。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将有教学价值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思考,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而言,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设置相关的探究是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归纳学生的探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局限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效地展开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由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探究式学习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利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中心思想就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掌握知识点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纠正的作用。同时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情境教学、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造和谐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探究式教学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过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长久处于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之中,导致学生不好意思提出问题,害怕提出问题会造成教师的反感,认为提出问题是不懂或者是没有认真听课的表现。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了教师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使学生认为向教师提问是一种挑战权威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和谐的、全新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就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度鼓励不敢提问的同学,对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让学生有“安全感”。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当中所产生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一种和谐教学氛围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例如,张贴地图和学生自制的画报,摆放地球仪,在教室的板报上每天分享一个小的地理知识点,使学生长期处于一个地理学习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陷阱问题,作为课外任务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大胆提问。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想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有效方法:第一,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可以将书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人爱好相结合。旅游是现在高中生最为普遍的爱好之一,因此,在讲解人文地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各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适当地扩展,例如,在讲解成都地区时就可以介绍一些当地的饮食习惯,成都处于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当地人喜欢吃辣,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再比如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大气层稀薄,紫外线强烈,所以当地人的肤色偏黑。将人文地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可以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讲解各地区的农业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于发现与教科书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大胆的提问。例如,为什么农民选择在春天覆盖地膜?如果秋天雨水过于充足,会对粮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有趣的地理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进行究,寻找问题的答案。第三,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台风、降雨降雪等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内容,因此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六七月份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梅雨季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结合地理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丰富课堂内容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录像、纪录片等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近几年来,情景教学普遍应用在中国高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地理教学也应当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例如,在讲解其他国家人文地理时,教师可以找到适合的纪录片为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河流走向。同时,在使用情境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应当注意设置不同的切入点,例如,在讲解埃及时,就可以以金字塔作为切入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兴趣。另外,在讲解大气层、洋流时,教师可以展示动态图片,使学生对于这类知识点的记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图片,而是更加生动的动态模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洋流走向的标注,开展课堂内部的小竞赛,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更加适合自己并且高效的地理学习方式。
(四)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相结合
课堂展示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或者复习相应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分组展示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共同探究问题并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率先提问,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到两名代表进行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直接评价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避免打击学生能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发现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给予及时的引导,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路上来,从而更好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答。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应用,教师应当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着手,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合理有效运用教学工具,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小组讨论并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的同时,主动进行的探究,从而提升自身的素养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朱小色.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高考,2020(35):81-82.
[2]潘春燕.浅议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9):30-31.
[3]高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中学政史地:教學指导,2020(9):74-75.
作者简介:杨佩,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临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