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理实践力培养融入初中地理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1-03-24李筛元
摘 要:地理知识不仅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中也是人们生活所必备的常识性知识。但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往往受诸多条件限制,且因其安全性及活動的复杂性使教师往往更加着重于提升学生成绩的理论知识教学,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并未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了限制。文章针对初中阶段地理课堂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地理实践;培养策略
一、 前言
在学习及生活中,地理实践能力的涵盖较广,其主要包括如地理人文观念、综合思维能力、地域特征认知等方面,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为学生进行良好的核心素养构建,还能够在后续的学习及生活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实践性更加重要,且因其相对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应用方向。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往往较为枯燥,因其较为繁杂的知识及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往往着重于知识的记忆应对考试,而非通过自身的兴趣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言,受到如环境、安全、交通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学方针往往也对学生进行外出并未予以重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长期的学习中难以得到提升。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中,学生正处在地理思维的成型及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不仅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自身能力及学习方式也正在进行改进。在这一阶段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较为简单明了地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减缓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成绩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 地理课堂探索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再认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主要的地理知识获取途径便是学校的地理课堂中,课堂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及个人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环节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环境的改善,帮助学生以简便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良好学习并充分完成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升学考试中达成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其培养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良好掌握,还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良好发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地理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的认知,其不仅仅是通过地质考察及社会调查等方式存在,在课堂中教学器材的制作及地图的绘制等都是重要的展现方式,部分的地理实践活动能够在课堂及学校中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生活化的改进,在课堂中进行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能力提升。
三、 地理实践力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良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地理实践能力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通过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充分运用进行掌握程度的提升。通过两者长期相辅相成的特性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良好学习兴趣的提升,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及实践中进行自身能力的良好提升。
四、 应对中考新变化,理实践能力必须在课堂培养
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中考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中考的要求下,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综合现阶段考试命题规则及今年命题方式不难发现,在命题过程中各地都提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地理实践能力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正在逐渐提升,这便要求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自身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到现阶段考试方向,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提升,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完成中考任务。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针对实际情况为学生进行良好的能力引导,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便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为学生展示地球的运转方式及其结构,还可通过局部地区的放大为学生进行具体地表地貌的展示。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地球进行整体上的认知,还能够根据教师适时地暂停讲解等方式充分进行地理知识框架的构建,并通过后续的教学内容逐步进行丰满。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初步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认知,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对初步接触地理的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构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进行自身地理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促使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和代入,强化教学有效性。
五、 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创设地理实践情境
实践能力依托于学生本身进行能力的发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进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通过真实的情境构建便是最为直观且有效的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和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例如,在对《俄罗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便可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自主进行俄罗斯信息的收集,通过双方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汇报的方式进行学生情境的代入和信息收集的表达。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进行角色及任务分配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任务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记录。例如,小明的任务是气候考察,其主要探索方向便是对俄罗斯境内地区气候特质进行探索及总结,并在后续的发展中进行汇报。小徐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俄罗斯进行人口分布的统计。在各小组进行自身总结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通过评委的身份对其汇报内容进行评分,因评价标准的提升,并未进行报告的学生也能够积极进行知识的汲取和学习,在趣味性较高的课堂中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进行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充分的应用,并在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汇报内容进行收集及整理,也可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地形地貌对俄罗斯的地貌进行代入和推测,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六、 促进学生形成地理课堂與课外活动的良性互动
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主要的培养渠道便是在课堂中和户外活动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通过学生的野外探索进行培养,两者的交叉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联及重要性。在户外实践中主要的方式便是由学生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如参观、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式对给定的地区及环境进行计划严密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活动,对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起到主要的培养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调查方式及信息收集程度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对自身户外活动结果进行反思,提升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发展的同时通过调查报告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经验的交互,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的解析,通过自身思想的验证进行过程的推理,引导学生重视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并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尝试问题的解决。例如,在对《自然灾害》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展示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对地质灾害进行解析并发表意见。教师还可通过虚拟的教学情境构建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模拟教师在山洪中受困,让学生通过对山体结构及建筑等进行分析的方式推断出教师的所在位置,参与到教学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并在对位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对山体结构进行解析,逐步完成教师的解救,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个人品质进行铺垫。
七、 提出针对性的课堂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是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式。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充分地思考后以自身独特的认知能力对知识进行重点内容的提取及应用,完成问题的解答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多变的天气》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针对内容设立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如天气是由什么决定的?不同地区的天气有着什么样的差别?在解题过程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地理认知基础打下基础。此外,在提问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尽量通过积极正面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提升,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八、 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意识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正确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保证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对问题进行充分地细化,在大量的知识中进行快速、准确的知识点应用。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便能够有效为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整理,通过知识间的关联性进行逐步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还应为学生构建正确的地理学科观念,提升实践教学在学生及教师心中的地位,通过充分认知其重要性的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实践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九、 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
在课后,教师也可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地理能力的提升,以创新、改进的作业布置方式为学生进行良好知识巩固的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强化。例如,在对《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后作业布置中,便可通过让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南方地区、西藏地区及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进行自身观点的表述,引导学生在课后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的复习并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完成评价。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地完成地理学科作业,更能够在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充分带入生活及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自身地理思维的提升和培养。
十、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应用为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地理实践进行充分的运用,巩固学生所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关明哲.浅议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3(1):86.
[2]李朝斌.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成才之路,2008(24):463.
[3]徐沈金.构建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的途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8.
作者简介:李筛元,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