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2021-03-24李小林
李小林
摘 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要求。班主任作为任何一个学习时期班级学生父母一般的存在,在培养班级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这也是中国华夏文明的体现,所以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直接方式之一。
关键词:班主任;责任感;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1-0056-02
【Abstract】From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good behavior habit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r teenagers. As a general existence of parents of class students in any learning period,the head teach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good behavior habits of class students. Good behavior habits will benefit students for life,which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refore,cultivating good behavior habits of children is one of the direct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Class teacher;Sense of responsibility;Good behaviors
教师于任何一个还正在处于学生时期的学生而言都是榜样的存在,然而能在较长时间内给学生们心中保留下深刻印象的无疑是班主任。除去给学生们讲课的本职工作,班主任还关注着学生们在学校各项事宜,所以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对于班主任教师的印象总是最深刻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并且小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探究班主任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计划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在小学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素质教育的体现之一。“责任感”是一种自觉做好分内事情的意识,责任感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一项品质。社会中任何一项职业都包括其自身所体现的责任感,无论是“工人、教师还是文字工作者”他们身上都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以及责任感,人类具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同时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所有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良好品德,对于小学生未来自身的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整体形成青少年素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自身行为阶段养成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不良风气的气焰,又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龄和心智的特点,还不具备准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就会存在一些怀有不良居心的人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他们灌输类似“读书没用、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错误的思想,这样往往会造成小学生“蛮横骄纵、不讲道理、受挫力差以及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像如今常见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出言不逊、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造成学生自身思想和家庭生活的紊乱,同时也给社会整体的青少年成长风气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2.班主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
(1)仔细筛选学生干部,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学生们初次踏进小学校门时教师对于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了解程度都是一样的,不明白他们内在的脾性同时也还未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由于自身在客观条件导致的缺乏师资、条件艰苦、课务繁多的问题,首先要班主任从自身意识出发,坚定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所以选取班级学生干部是建立教师和同学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这样才能够保证班主任在未来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取得良好成果,同时班主任自身的行为也能够有效地影响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行为体现和责任感。
(2)开展师生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能够从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品质,需要学生们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谆谆教诲在他们听来就和唠叨没有差别,所以在师生活动中需要班主任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某些行为并不能区分对错,如果小学生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但是没有人纠正他,那么就会认为是正确的,这也就导致他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自制和自律”,而不是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学生的自由。所以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尤为重要。
(3)家校联合,促进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涯被所有成年人认为是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学习阶段,因为小学阶段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而言时间更加自由,既不会因为过多的家庭作业而烦恼,同时也不会为了考试而忧愁。所以小学生的童年时期除了在学校中度过就是在家里了,班主任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但班主任无法时时刻刻在学生身边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这时就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督促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社会责任感。
无论是班主任也好还是学生家长也罢,在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若想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更多的信心和耐心,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可以通过定期开设家长会,让双方共同了解学生在校内和家庭中的行为体现,为下一步的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责任感工作部署。有些家长自身在管理和教育孩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家长的想法,共同制定适合学生自身的教育方式。一味的使用強硬的手段来逼迫学生达到家长或教师的期望并不能使他们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具备社会责任感,同时还有可能起到反面作用,激起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及家庭关系的稳定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传承的脊梁,需要在一个正确且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任何过度的爱护或者打压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班主任作为所有任课教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在学校中对于班级学生而言充当的角色就相当于家庭中父母的角色,班主任由于班级管理工作而忽视自己家中儿女这样催人泪下的报道数不胜数。学生在日常被认为是教师的缩影,而大多数学生身上所体现的行为方式都与班主任别无二致,所以,班主任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还需要在与班级学生不断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和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开展。
3.班主任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首先,班主任作为整个班集体中的核心领导人物,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学生日常的学校生活中都坚持“立德树人,德育先行”的理念,帮助“对未来仍处于懵懂与渴望”的儿童初步了解日常所接触的社会。在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群体,发现单纯在课堂中学生与众不同的一面,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未来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
其次,对于小学生而言,责任感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直在繁衍生息的优良品德,它是每一个公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责任感的体现,从而让小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加强对于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养成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帮助他们养成自制力的开端,在教师的良好带动作用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感染和影响,有助于学生们在未来将这份责任感传递下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可以表明,这既对学生自身产生有利的影响,也能够帮助班主任走进学生内心,无论是在未来教学还是日常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都能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班主任应该意识到开展培养学生良好责任和行为习惯教育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应当不断根据学生自身的行为表现,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和人文关怀。切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任由学生走上不归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班主任的关怀之下养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周原驰,张凡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76-177
[2]张丽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分析[J].学周刊,2020(2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