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2021-03-24罗维芳
摘 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打好基础,所以教师会让学生不断记忆不同的数学公式定律,让学生可以在背诵这些不同的公式定理之后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导致当前的数学教学内容枯燥化,同时也无法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现代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需要转换教学视角,比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把“启发学生”作为教学主题,借助启发式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由此,文章就以小学数学学科作为示例,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
一、 引言
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变成了素质教育。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机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尝试启发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 启发式教学模式概念及其对学生成长产生的帮助分析
启发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变成以启发为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之前会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数学水平选择定制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让他们变得更为主动,自发思考不同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更多发挥机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而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会给予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深入分析,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不仅如此,通过启发式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习惯被动地接收教师所讲授的一系列数学概念,没有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教师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但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给予学生更多的尝试机会,在这种情形下,对于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智力的发展都能够起到明显的帮助。不仅如此,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展开教学策略的调整,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 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出现的问题
基于启发式教学对于当前教学所产生的实际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采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观察发现,一些教师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时还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之后,会更加关注学生所得出的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没有关注学生的具体思维过程,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疏忽。而且,一些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能更加关注提问形式,比如在课堂上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没有把握好提问的度,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没有提升当前的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教学产生明显的排斥感。
四、 试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由此可见,当前一些数学教师对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并不清晰,在具体的应用阶段还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对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帮助,由此接下来文章将着重分析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过程。
(一)设置课堂问题,营造自主思考环境
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大关键环节。但是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关注提问数量,导致当前的教学效率尤为低下。还有的教师只是随意地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当前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学科知识点,围绕着教学内容提出合适的问题,以保证当前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会先接触到整数的乘除法,然后学习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具体的乘、除法运算。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先不要急着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算定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比如,教师可以直接设置一道数学题目,题目为“一只玩偶5.5元,购买5只玩偶需要支付多少金额?”根据题目信息,学生可以快速地列出算式为5.5×5,但这时候学生发现题目里面有一个小数,所以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迷茫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引导,让学生尝试着运用之前所学习的整数乘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这时候学生发现5.5角正好等于55角,所以他们就直接将算式变成55×5,得出结果为165角,最后将其换算为16.5元。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回忆自己已学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机会,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二)利用数学教具,收获数学学习灵感
在现代化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也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灵感。比如,之前学生在遇到一些具有复杂数量关系的问题时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梳理数量关系,并展开大量的运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的难度过大。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的教学学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转换方式。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周长之后,知道图形的周长就是将各边之长进行相加,但是如果学生遇到的图形是由几个不同的图形重叠的,学生有可能会由于自己的视觉盲点而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工具来扭转学生的学习观念。比如题目中提到“用四个边长为四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周长最大是多少?”在遇到这一题目时,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如果直接进行计算,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正方形盒子,和学生一起来进行拼接,通过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思考,同时,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数形转换思想,如果自己无法合理地梳理数量关系,就可以借助直观图形,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借助这一手段,可以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灵活,产生更多的数学学习想法。
(三)设置探究活动,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还需要设置不同的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以个人或者是群体合作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这种情形下,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点,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还可以巩固自己的弱项。比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把数学和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生活类问题,借助这一手段,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还能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数学题目为“有九个大小、颜色都相同的羽毛球,其中有1个球的数量比其他8个轻,试问,如何利用一台天平,在称两次(不用砝码)的情况下找出最轻的球?”在解决这一生活问题时,学生可以借助自己之前所学习的概率性知识来进行分析,比如学生可以先把九个球分成三组,每一组三个,第一次在天平的两边各放三个,如果天平保持平衡状态,那么次品就在另外三个球中,如果不平衡,次品就在轻的那一边。第二次,学生可以从有次品中的三个球中随意选出两个来看,天平是否平衡。通过这样的分类讨论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找出次品。通过这些具体生活问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比解题方法,增强学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异常灵活的学科,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让学生运用固定的解题方法去解决不同的数学题目,在这种情形下,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定式的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需要给予实用的提示,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以“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问题作为示例,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这一问题中提到了“一只笼子里面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头的数量为8,从下面数,脚的数量为26,求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有的学生采用了顺序列表法,将鸡、兔的数量利用表格进行列出,得出最后的结果。还有的同学运用了假设法,比如他们假设笼子里面都是鸡,所以笼子里面就会有16只脚,还剩下10只脚,考虑到一只兔比一只鸡要多2只脚,所以就是5只兔。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也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些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换位思考,增强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菁.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2020,17(5):190.
[2]张其勋.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8):54.
[3]刘志平.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58-59.
[4]易炼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5]陈丽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4(6S):22.
作者简介:罗维芳,甘肅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