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2021-03-24徐媛

考试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文章主要对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以及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 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制造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使人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恰当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存疑解惑,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这样就为学习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时,可指名学生出示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教师猜出这个家庭成员是谁。学生见老师次次都能猜得准,情绪渐渐高涨起来,也对老师产生了疑问:究竟是用了什么窍门猜出来的?学生迫切想知道老师使用的方法,这个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索身份证号码编写的规则,达到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目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可先出示与侧面积相近的空心纸筒和实心圆柱各一个,提问: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圆柱的侧面积大?当学生为哪个圆柱的侧面积大而争论不休时,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这两个圆柱,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学生会用剪刀把空心纸筒垂直剪开,展开后发现是一个长方形,用尺量出展开的侧面——长方形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侧面积。实心圆柱不能剪开,怎么办呢?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将前面展开硬纸侧面重新围起、展开、再围起……让学生发现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再用绳子测量出实心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后,求出它的侧面积,最后再引导学生发现以下的问题的答案。

问题一: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问题二: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是圆柱的什么?

问题三:圆柱的侧面积怎样求?

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从而看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概括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应用生活情境,积累实践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认识人民币,认识年月日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得到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知识,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接触过百分数,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与构建。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与小组里的同学分享,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通过小组交流以及教师引导,学生不难说出这个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构建,获得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组织操作情境,培养探索能力

知识不应是通过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获得的,而应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材料,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而主动获得。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对数学规律或者公式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索。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准备几组形状不一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在充分的操作后,通过自己的探索,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新知,又学会了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又如,特级教师张齐华曾上过一节《认识整万数》的公开课,教師为学生提供了标有“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计数器和一些珠子,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依次拨出3、30、300和3000。学生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快速地拨出这几个数。教师问:猜猜看,第五个数该拨谁了?这个数该怎么拨呢?有学生说可以在千位上拨30个珠,大家有的表示反对,有的赞同。教师让学生照此在千位上拨,拨着拨着,就有不少同学开始反对了:计数器每个数位上最多只有9颗珠,而且满十就得进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个计数器拨不出3万,是算珠不够吗?学生意识到其实是计数器上的数位不够,这时有同学兴奋地把两个计数器合在一起,组成了8个数位,摆3万的问题在学生创造性拼一拼操作中自我解决了。拼计数器的创新举措是对千位上摆30个珠的学生思考所进行的改进,体现了前后思维的联系性,而提出拼计数器的方法,体现了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动手操作促成了学生的自主生成与思维创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

二、 应用情境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结合学情,不能为了情境而制造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发现、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达到自我建构的目的。

(一)真实、贴近日常生活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儿童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发现的情境中的挑战,促使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有生活经验作支撑,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能使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知识迁移。

(二)典型、体现问题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若直接出示情境可能会使问题过于宽泛、研究目的不够明确,让学生摸不到头脑,把学生思路引到繁杂的干扰因素之中,造成了偏离教学主题的结果。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需要针对本节课的研究重点进行提炼,要是典型的、能够突显知识本质属性的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同时要明确,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内容适合的情况下才需要运用情境教学。

(三)恰当、适应学生发展水平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才能把握住课堂。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来设计问题,抓住“最近发展区”,发挥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开放、富有探索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由自己探索、发现的规律和知识,学生对它的理解是最透彻、体会是最深刻的。运用情境只是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才是目的,因此情境要开放、富有探索性,要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找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得到思维的发展。

有效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的空间,能让学生在情境里体验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丰富的内涵,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在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切勿迷失于情境之中,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情境,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只流于形式。情境创设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艺术,探寻情境创设有效性任重而道远。恰当合理地运用情境,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从而得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6-110.

[2]高小環.让情境教学成为小学数学课堂靓丽的风景[J].中华少年,2019(17):91.

[3]赵保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6(29):74.

[4]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1):44-45.

作者简介:徐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