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简”入手,让数学课堂更具智慧

2021-03-24孙宝霞王祥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简约智慧小学数学

孙宝霞 王祥军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简约化教学策略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简化学习素材、创设简单情境、设计简练环节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小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智慧。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93-02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让数学课堂更具智慧,可以从“简”入手。应该用何种方式实现“简”的目的,体现出课堂教学中的智慧呢?

一、聚焦数学核心,简化学习素材

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学习素材,教师选择的学习素材是否科学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会预备许多学习素材,或者所准备的素材过于复杂,其实学习素材多且复杂对于学习数学并无益处。要想打造智慧课堂,教师需要对学习素材进行简化,使学习素材能够直接体现出重点知识,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紧扣重点难点,坚持一“材”多用

教师需要秉持一“材”多用的原则,根据教学重难点对学习素材进行简化。教师选择的素材数量可以不多,但是一旦选择了某个素材,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它,让素材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例1】苏教版教材“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文具盒、作业本、教材等当作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触摸学习素材,体会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而构建面积的概念。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说:“同学们从自己的文具盒、作业本以及教材中选择一样物品,然后用选好的物品测量并估计课桌面的面积,看看课桌面的面积等于多少个文具盒、作业本或教材的面积。”学生在操作后进行交流,自然会产生疑问:“大家的课桌是一样的,但是测量得出课桌面的面积却存在差异,这是为什么?”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便说明学生初步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接触学习素材,再组织学生用素材估计物品的表面积,并且在测得的数据后填上对应单位(文具盒、作业本、教材),不仅实现了一“材”多用,而且这种活动形式可行性强,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超出了预期。

2.紧扣数学思维,进行一“材”多变

数学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思维,因此根据锻炼数学思维的需要对学习素材进行改造很有必要。把某个学习素材做不同的调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差异性,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2】苏教版教材“简单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片段

教师首先让学生回答问题:“果园中共有桃树40棵,李树比桃树多1/4,李树有多少棵?”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師在该应用题的基础上,保持已知条件不变改变问题,或者保持问题不变调整已知条件,这样就能生成许多和原应用题存在共性的问题,整个课堂由这些问题贯穿起来。

保持已知条件不变,可以改变的问题有:①李树比桃树多多少棵?②李树棵数是桃树的几分之几?③桃树比李树少多少棵?④桃树棵数占两种树总数的几分之几?⑤桃树比李树少几分之几?⑥桃树棵数为李树的几分之几?然后教师让学生列算式回答这些问题。

调整题目已知条件,可以改变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①李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4;②李树的棵数是桃树的1/4;③桃树的棵数是李树的1/4。在调整题目的条件之后,题目的难度将会由于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对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很有帮助。

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些题目存在什么相同以及不同之处?你认为解分数应用题最重要的是什么?”

由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将一个学习素材做不同的改造,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学习。

二、紧扣数学本质,创设简单情境

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然而,一些教师创设情境时比较敷衍,无法让学生通过情境掌握知识。其实,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学过的知识为切入点,以数学实质为核心,创设简单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紧扣知识生长点,创设对比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许多新知都建立在旧知之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围绕知识生长点创设对比情境。

【例3】教学苏教版教材“近似数”时创设的对比情境

学校的阅览室十分受同学们欢迎,每周借出去的图书大约有700本,而阅览室内的数学读物刚好有700本。大家知道“大约700本”和“刚好700本”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吗?请在下面的数轴上标出“刚好700本”和“大约700本”的位置。

上述情境很简单,然而在数轴中标出“刚好700本”和“大约700本”却可以让学生比较准确数和近似数,“刚好700本”是准确的,所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大约700本”是近似的,在数轴中为700附近的一部分线段。通过这个简单的情境,学生能深入理解“近似数”的实质。

2.紧扣认知需求点,创设冲突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依托于学生的认知情况和需求创设冲突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例4】创设冲突情境教学苏教版教材“平均数”

教材中的情境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冲突情境:“体育课上,小明进行了5次60米短跑测试,成绩分别是10秒、14秒、12秒、15秒、14秒,晚上回家他应该如何用一个数字向爸爸报告自己的成绩?”有的学生回答报告15秒,有的说报告10秒,但都被其他学生反驳了:“15秒显得跑步速度慢,10秒则太快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时体会到报告这5次成绩中的任意一次都不合理,因为有的成绩显得稍快,有的成绩显得稍慢。接着有学生提出可以汇报13秒,然而又有学生产生疑问:“5次测试成绩中并没有13秒,报告13秒合适吗?”学生就此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教师再导入“平均数”的概念,学生便可以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三、启迪数学智慧,设计简练环节

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智慧,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要简练,让学生有独立学习的空间。

1.基于数学探究,让环节环环相扣

课程标準中提到,探究学习属于重要的学习形式,数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围绕数学探究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苏教版教材“圆的认识”一课中知识点较多,如果不简化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混乱,所以教师可以计如下教学环节。

(1)向学生展示如下五个基础图形,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提问:“我们需知道哪几个数据便可以明确长方形的大小呢?那正方形呢?”

(3)追问:“今天要学习的图形是‘圆。要想确定圆的大小,我们要知道哪几个数据?”

(4)整理学生关于环节(3)中问题的答案,对认为“一个数据便可以明确圆的大小”的同学表示肯定。接下来提问本课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数据可以明确圆的大小?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画圆探究这个问题。

上述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完成数学探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环节(4)中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寻找圆中的直径以及半径,进而高效地完成圆的知识点的学习。

2.基于数学思维,让环节层层推进

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围绕数学思维设计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苏教版教材“认识三角形”一课需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概念,了解三角形高和底,那么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环节。

(1)依托学具,简单感知。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预备好的各种图形纸片分类,再进行小组展示,让各小组谈谈分类标准。有的小组按图形边的条数分类,将边数相同的图形分为一类,教师以此展开,让学生找到边数最少的图形,并告知学生这就是三角形。

(2)引导操作,观察对比。组织学生观察三角形,让学生讨论这些三角形的相同之处,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3)依托画图,体会高的定义。组织学生观察“人”字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以及高,了解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然后让学生应用自直线外一点作其垂线的方法作三角形的高。

上述教学环节逻辑清晰,突出重难点,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简约教学也可以成为构建智慧数学课堂的重要驱动力,相信简约的智慧数学课堂必然可以为学生增添更多的数学智慧。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简约智慧小学数学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