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读写的策略研究
2021-03-24季科平
【摘要】文章以“抗疫”主题的创意读写为例,对创意读写的关注策略、共情策略、设计策略、力行策略、共振策略等进行阐释和探究,让学生在“抗疫”的大课堂里收获进步和成长,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创意读写;“抗疫”;创意习作微课程
创意读写是指运用富有创意的多种形式展开读写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从输入到输出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疫情下,笔者通过创意读写,将“抗疫”生活转化成生命大课,引导学生聚焦真实的“抗疫”生活情境,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融合价值观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创意读写,充分发挥“抗疫”生活特殊的教育意义及教育力量,让学生在收获学业进步的同时,也收获精神上的成长。
一、关注策略——通过主动阅读,汇成“抗疫”主题资料袋
2020年的疫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有效学习的真实情境,但学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引导,那么他的关注就是无意识的,甚至可能出现偏差。实施关注策略需要注意:一是关注要有主题,面对一个信息量极其丰富的真实环境,引导学生聚焦“抗击疫情,众志成城”的主题,学生才不会在浩瀚的信息流中偏离方向。二是关注要有方式,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主动阅读。主动阅读是相对被动阅读而言的,主动阅读有明确的目标,为获得相关的“抗疫”资讯而读;主动阅读有清晰的阅读内容,阅读相关的“抗疫”知识、“抗疫”新闻、“抗疫”人物、“抗疫”故事、“抗疫”数据……主动阅读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发现相关“抗疫”资讯的价值。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的好习惯。钟南山院士讲道:在这次疫情中,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民族团结“抗疫”的精神。如果学生对这次举国“抗疫”行动没有足够的关注,那么他的所得是有限的。学生通过主动阅读去了解“抗疫”,运用摘录、剪报、拍照、画图、讲述等方式留存资料,汇成有形的“抗疫”主题资料袋,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
二、共情策略——通过检视阅读,形成“抗疫”人物资源包
作为教师,肩负着爱与责任,必须巧妙地运用共情策略,让学生对事物的体会与领悟感同身受,更有利于开展有效的创意读写。面对这本“抗疫”生活大书,教师要用心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去检视阅读,让学生快速地把握有用的阅读材料,从浩瀚的信息中过滤出真正有价值的资讯。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已经拥有的“抗疫”主題资料进行检视阅读,试着将资料根据个体人物和群体人物(或者知名人物与平凡大众)进行分类。比如,84岁的钟南山院士的一次次行程、一次次铿锵有力的发言成为我们坚强的精神支柱;73岁的李兰娟院士赴武汉“抗疫”不问归期;跟病毒打交道29年的女将军陈薇出征武汉与病毒不懈抗争……这些是英雄的个体人物。比如,数不清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公安干警、志愿者、社区干部、新闻记者、爱心人士……这些是英雄的群体人物。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检视阅读,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聚焦人物、定格画面,整理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抗疫”人物资源包。比如,一名学生整理的“钟南山人物资源包”里有微视频“钟南山,战役全记录”、诗歌《致敬钟南山》、典型图片、新闻报道材料等。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人物资源包的资料来引导学生绘制相应人物的思维导图,让资料真正为学生所用,为接下来的创意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策略——通过巧联妙结,打造创意习作微课程
创意读写是需要设计的,需要在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创意习作微课程,以利于学生在创意表达的过程中感同身受,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在引导学生阅读“抗疫”大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并通过文字来表达真情实感。考虑到自媒体时代学生表达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我们提供了“善待、文明、逆行、大爱、奉献、价值”等关键词,要求学生可选择说明文、倡议书、记叙文、诗歌、想象作文等习作类型,来完成本次创意习作微课程的设计。
创意习作微课程适用于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如图1)。通过微课程的实施,变革传统的读写链接方式,巧妙利用“抗疫”主题资料袋、“抗疫”人物资源包来推进创意表达的深入展开,在创意习作中强化学生真切的感受;通过微课程的实施,采用富有创意的多种形式展开创意表达的过程,有效促进学生读写思维的提升,在“抗疫”背景下的语言文字浸润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
四、力行策略——通过线上教学、线下习作,展开创意习作全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动的实践使创意习作微课程发挥着特殊的检验作用。线上学习期间,我们每周连排两节“抗疫”专题习作课。第一节课是线上直播,采用多群联播的方式进行,让更多班级的学生参与其中。线上直播主要结合已确定的主题展开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习作指导有时通过事先制作好的微视频落实,有时在直播中展开即时的线上指导。安排时间与学生互动,了解真实学情,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习作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推送相关的资源包。第二节课是线下习作,学生结合已确定的主题进行限时习作,完成后即上传至班级群。这样的操作在无形中督促学生迅速而认真地去完成习作,提高了学生习作的效率。不管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学生只有经历了创意习作的全过程,才能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更大的学习收获。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习作类型,线上观看相应的创意习作微视频,参加相应的线上辅导,然后利用已有的资源包进行线下习作。
在创意习作的写作选材方面,可写一写“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明文,写清楚它的外形、来源、特点、危害等。写一写居家“抗疫”倡议书,号召人们一起居家“抗疫”。写一写记叙文,选择全民“抗疫”中给自己感触最深的人、事、场景等,也可以写居家学习的体会。写一写思辨文,想清楚“为什么在家学习?”“在家怎样学习?”“如何学习有更好的效果?”等问题。写一写诗歌或颁奖词,聚焦“最美逆行者”,借助优美的文字来赞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表达自己最真切的情感。写一写想象作文,以《口罩的自述》为题,结合“抗疫”背景发挥想象,把口罩的经历写下来;提供疫情背景下的几组人物,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想象,创编“抗疫”故事;以“2049年的一天,我和孩子谈起那场灾难”为话题,抓住几个关键词,试着用第二人称来写这篇文章……学生完成第一次习作并与同伴分享交流后,根据教师的点评建议,还可以展开线下二次习作。
五、共振策略——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创意读写“云评价”
在学生运用文字创意表达形成相应的作品后,教师应运用共振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评价、分享,从常规的自评、互评、师评到富有创意的展示评价,以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大强度的“同频共振”。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都能为“同频共振”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利用班级群、班级圈分享展示同类作品,在班级学生中形成“同频共振”;通过多群联播、教师点评,在同年级学生中形成“同频共振”;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童真语文工作室公众号发布学生作品,可以是某一个学生的专刊,可以是某一个班级的专栏,也可以是某一类创意习作的展览,使“同频共振”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在为逆行者写颁奖词的创意习作中,有写给钟南山、李兰娟等个体人物的颁奖词,也有写给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等群体人物的颁奖词。一名学生写给钟南山的颁奖词为:“在这病毒肆虐的时刻,他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行程去救治更多的病人,把‘医者仁心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满腔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医学,拯救民众。84岁的他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老当益壮,什么是民族脊梁。”这些童言版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能引发学生更强的“同频共振”。同时,还可以创新作品呈现的方式,鼓励学生用图画、书法、音频、视频等方式来展示作品。
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教育。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的情境转化为课程资源,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智慧。“抗疫”背景下,教学要汇聚向上、向善、向美的中国力量,让学生更深入地去感知“抗疫”,在“抗疫”的大课堂里收获进步和成长,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马龙珠)
【作者简介】季科平,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童真语文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