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贵不能淫》教学精微设计

2021-03-24薛城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三层级教学解读旨在为文言文教学搭建一个高效支架,帮助学生落实文言基础。研究者引导学生分析《富贵不能淫》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让学生掌握阅读孟子说理文的路数,便于学生把握孟子作品的表现手法、言语智慧等建构匠心,提高学生言语思维的品质。

【关键词】《富贵不能淫》;三层级解读理论;说理艺术;言语思维

一、教学内容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二、教学目标

1.提炼文章主要观点,理解“大丈夫”的含义。

2.赏析文章的说理艺术。

三、三层设计

(一)释义层:课文第一段景春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在第二段中,孟子怎样评价景春的观点?他的根据又是什么?

上课伊始,教师可适当补充景春、公孙衍、张仪的相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与史实。公孙衍曾佩带五国相印;张仪提倡连横,助秦王称雄天下;景春是纵横家中的无名之辈。这三个人都是当时的纵横家,他们研究合纵连横,以优异的口才与游说之辞使各国或战或和。

【思考路径】

1.反复朗读第一段,反复品读“岂不”[DK]“诚”[DK]“哉”等词,逐一把握每个词语的情感色彩

课文的第一段是景春的一句话,这句话有观点有依据,看似毫无破绽。结合注释,学生即知道:在景春看来,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其判定的依据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由此可见,景春所说的大丈夫(伟大的男人)就是有权利、有地位的人。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景春的语气反复朗读这一段话并揣摩景春的内心情感,进而思考:公孙衍、张仪是不是成功人士?是不是大丈夫?从而感受景春语气中的羡慕与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文章,景春的这句话是孟子批驳的靶子。学生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可为进一步学习孟子的批驳内容打下基础。为此,笔者首先提供相关背景材料,为学生搭建理解的支架。接着,引导学生模仿景春的语气,揣摩并逐渐走进景春的内心世界,明白景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景春的观点也是普通人的观点,这就让孟子的批驳具有普遍意义。

2.关注孟子说话的句式特点及语气,思考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应该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

首先,“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一个反问句,“焉得”[DK]“乎”可以加强反问语气。学生通过这句话可知,孟子不但不同意景春的观点,而且对景春充满了不屑、鄙视、呵斥,语气斩钉截铁,不可辩驳。接着,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注释理解“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深刻内涵。孟子认为大丈夫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二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三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标准对应人的三种不同情势,第一个标准对应的是普通人平常的修行;第二个标准对应的是入仕做官的情势;第三个标准对应的是极端情况对人的考验。

公孫衍、张仪虽然身为五国相、六国相,但是他们都要无条件地服从秦王、魏王的利益取向,只能趋炎附势、狐假虎威。所以在孟子看来,他们不但不是大丈夫,连“小丈夫”都不是。

【设计意图】释义是文言文教学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既要让学生能够了解语段的意思,还要能分清语段的层次。为便于理解孟子的这段话,教师可在相应的环节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引领学生进入历史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清楚、透彻。

(二)解码层:孟子是怎样批驳景春的?在孟子的大段言说中,景春如果插话,会插入什么话?

【思考路径】孟子首先旗帜鲜明地反对景春,接着对景春的论据一一驳斥,最后提出大丈夫的标准。学生可根据标点符号分析孟子语段的三个层次,并在孟子的话语中补入景春可能会插入的话:为什么他们不是大丈夫?你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意图】孟子针对景春的话逐一批驳,有理有据,层次清晰。经过梳理,学生便可发现语言层次结构的密码,理解孟子排山倒海式批驳的奥秘,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也就是说,解码层的推进能够反过来促进释义层的理解。笔者将释义层的教学策略融入其中,采用阅读推理的策略,让学生走进景春与孟子的对话语境,并运用文章提供的信息推导出景春在中间可能插入的语言。从而还原当时的完整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孟子话语的三个层次。

(三)评鉴层:文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是你,你会给文章起什么样的标题,为什么?

【思考路径】全文围绕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及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来展开对话。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标准有三个,“富贵不能淫”是第三个标准中的条件之一,若用“富贵不能淫”做标题,则“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独行其道”等也可做标题。可见“富贵不能淫”不能涵盖全文内容,而中心话题“大丈夫”作为标题也许更合适。

【设计意图】在评鉴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即以平等的、甚至审视的姿态与文本展开真实的对话,不盲目崇拜课文,学会审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促进对释义层和解码层的理解。

四、设计审思与追问

在文言文教学中,释义、解码和评鉴三层级教学解读模式能够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一个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读通、读透文本。

从《富贵不能淫》一课的单元要求、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练习来看,三者的训练导向都指向释义层。编者可能是基于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进行设计。但若教学仅限于此,又怎能达到单元要求所提出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又怎能达到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要求[1]?

因此,在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特别是对“纵横家”“大丈夫”“女人”等关键词语的理解。由于年代久远,文言作品无论是其历史语境还是其文化语境都和现在有着巨大的差异,加之文言文的文体隔阂,学生对文本的释义就不能只停留在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总体理解上,还应包括对作品理路以及作者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的理解[2]。笔者释义层的设计便聚焦于此。

解码层的设计旨在落实“提高学生欣赏文言文的品位”。为了将“推理阅读策略”融入教学,笔者引导学生还原当时的对话,补齐对话环节及内容,以感受孟子说理的匠心和语言智慧,让学生学会一种文本解读的方法——阅读孟子说理文章的“路数”,从而把握孟子作品的表现手法、言语智慧等建构匠心。

在评鉴层,笔者抓住文章的题目,设计了一个和编者对话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审辩,培养学生平等对待文本的阅读姿态,养成不唯书、不唯权威的科学精神。

三层级教学解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高效支架,能够很好地落实文言基础,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言语思维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伟.教学解读与阅读能力发展层级简论[J].学语文,2019(1):4-8.

(责任编辑:蒋素利)

【作者简介】薛城,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京市薛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BHA1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