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准设计切入点 提高作业有效性

2021-03-24崔曼曼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切入点

崔曼曼

[摘 要]针对传统数学作业枯燥、单一、封闭及学生不感兴趣等弊端,适当设计形式多样的体验式作业。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性,设计作业时可抓住以下关键点切入,即抓兴趣点,为新知学习蓄势;抓夯实点,为知识内化助力;抓拓展点,为学生思维助燃;抓差异点,为学生成长蓄能;抓创新点,为学生创造添彩;抓整合点,为学生素养添翼。

[关键词]体验式作业;第一学段;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43-02

作业是学生培养习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学习活动。作业有多种形式,体验式作业便是其中的一种。教育部《减负十条规定》中明确提出,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体验式作业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自主空间,学生乐于参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以思维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怎样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设计出有效的体验式作业,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寻求这一答案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反思总结,提炼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兴趣点,为新知学习蓄势

作业作为一种智力活动,自然离不开兴趣的促进作用。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动学习活动持续进行直至问题解决。在新知学习之前,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体验式作业,点燃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促使学生蓄势待发。

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笔者先布置一项“画叶子”的任务:1.采集2片大小不同的叶子;2.用描边线的方法分别将它们“请”到纸上(注意从一点开始再描回到这一点);3.用喜欢的颜色将纸上的2片叶子涂满。学生在描一描、涂一涂的活动中,经历了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直观感受过程,这既为面积概念的形成(重点)提供了感性材料、直观表象,又为周长和面积概念的辨析(难点)奠定了经验基础。在新知学习前先完成这类以活动为主的体验式作业,如同在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开启预热键,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前蓄势。

二、抓夯实点,为知识内化助力

在新知教学后,教师一般会安排巩固类作业进行夯实,但从时间角度看,此时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已过,一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将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根据内容抓住应夯实之处,合理安排体验式作业,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练习,可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意义,在改造、丰富原有认知结构的同时发展学科素养。

例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节课时,待学生初步会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后,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探究地图上八个方向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接着以此为夯实点,设计体验式作业:根据地图上八个方向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小组合作编制“方向操”。要求学生将自己变身为方向板,用动作和歌谣表演地图上的八个方向。经过讨论和引导,学生最终达成共识,集体创作出“方向操”的动作及歌谣。在这项生动活泼的体验式作业中,学生扮演地图上的方向板,边说歌谣边摇动手臂比画方向,有节奏,有韵味,更有数学味,在思考、讨论、概括、律动中不断体验二维地图上方向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积累辨认方向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抓拓展点,为学生思维助燃

郑毓信提出,作为“思维的科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然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应明确:数学教育不应停留于各种具体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应当重视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  由此,设计体验式作业时应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重要达成目标,将作业作为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助燃剂。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设计,抓住可拓展之处进行延伸,使学生在历练中学会思维。第一,应做有针对性的拓展。以数学知识点作为作业的外衣,把数学思维作为作业的灵魂,根据内容有針对性地自然拓展,开展思维训练,彰显思考的力量。第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唯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学会思考。在独立思考时学生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主运用已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第三,要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思维状况,了解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找到有效切入点,在反思交流中引导学生质疑、辨析和分享,并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例如,学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后,可设计体验式作业“摆一摆,排一排”:1.准备3张数字卡片,分别写上“2、5、6”,摆一摆,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提醒: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把它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3.你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反思交流时,抓住“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说一说摆数的好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抓住“有序”这个拓展点,在“数的大小比较的表层有序”中自然融入“思考的有序”,促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亲身体验有序思考,进一步体悟、应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这样的设计,着力于思维的宽度、深度以及知识方法之间的贯通和联系,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利于联系观点的树立,利于独立思考、反思内省等习惯的养成。

四、抓差异点,为学生成长蓄能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经验、思维、情感态度、成长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体验式作业,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努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摒弃整齐划一的做法,针对学生的差异点进行梯级设计,体现作业的弹性和可选择性,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和体验取得更多的成功。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可设计体验式作业:1.在方格纸上画出1个长5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第1题中的长方形周长相等,求出它的边长,并将这个正方形画在方格纸上。3.(1)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边长取整厘米数,接头处忽略不计),你有几种不同的围法?把每种围法都画在方格纸上;(2)用1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或正方形,你有几种不同的摆法?请算出每种图形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其中第1题为基本题,第2题为变式题,都是学生的必做题,第3题为提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有兴趣的学生选做。基本题和变式题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题则力求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五、抓创新点,为学生创造添彩

“我的作业,我做主。”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设计体验式作业。小学生喜欢表现、喜欢想象,自主设计作业能促使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挥和增强创造力。

例如,教学“1千米有多长”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项体验式作业,并分享交流、质疑讨论。有学生设计作业“实际体验1千米有多长”:我走1步大约50厘米,2步约是1米。保持这样的速度,我从家出发,走2000步就大约是1千米。有学生设计作业“从家到学校有多远”:经过测量,我每分钟约走60米,从家到学校要20分钟,用推算的方法得出,我家到学校的距离比1千米多200米。

这些作业形式内容创新,丰富又精彩。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打开视野、启动智慧,主动参与测量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实践、想象和推理,深刻体验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增强创造潜能。

六、抓整合点,为学生素养添翼

小学数学各项教与学的活动应打破学科壁垒, 整合、融通各个学科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素养提升之路。基于此,在某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可依托单元内容设计“全景式”复习体验式作业,即根据学生的各学科知识、经验和所具有的能力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这一单元后,可设计开放式复习体验式作业:梳理本单元内容,以数学绘本的形式表达你的收获和疑问。学生可以塑造生动的角色,编制有趣的故事,用图画和文字串联起单元知识点。在分享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展示交流,评选出优秀绘本,教师将这些优秀绘本放于班级“数学角”供大家阅读欣赏,同时选出最佳作品,分小组合作构思,将作品打造成“数学剧”,并在活动课上表演。这样的作业虽非一日能完成,但可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开动脑筋,调动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借助“复习”这个整合点有机融汇形成合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抓住“牛鼻子”,力求好设计。设计体验式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抓准设计的切入口,恰如抓住作业设计的“牛鼻子”,方可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体验式作业,促使学生真正浸入,愉快体验,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皮亚杰.教育科学與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 王向征.创新作业形式 辅助课外学习[J].基础教育参考,2015(23).

[3] 郑毓信.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道理(上)[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9(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安徽省六安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第一学段体验式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K19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切入点
浅谈圆锥曲线问题的切入点
浅谈如何把握好党支部建设的三个“切入点”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