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生数学“浅表达”现象的成因与改进策略

2021-03-24尚修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成因小学生对策

尚修军

[摘 要]当今小学生普遍存在数学语言组织能力差及表达不规范、不深入等 “浅表达”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语言训练,学生数学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极不协调。教师要紧扣数学学科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严密性等语言特点,为学生制订科学、系统的语言与思维训练计划,引导学生“以说促思,以思促说”,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同步提升。

[关键词]浅表达;小学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37-02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干巴巴的一两句话,尤其是解应用题时,无论怎样启发、引导,希望他们能把思路说得更详细一些、更深入一点,可他们就是“惜言如金”,一句也不肯多说。这反映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学生存在语言“浅表达”现象,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弱,远远落后于思维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受阻呢?有没有提高其数学语言能力的良策呢?

一、小学生数学“浅表达”现象的成因

(一)教师认识不足,缺乏系统语言训练

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做题,计算正确即可,至于语言训练,那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殊不知,数学课堂也需要科学、系统的语言训练。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的刺激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数学思维的发展;反之,数学思维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到位。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读错算式、理解错题意、理不清数量关系等思维障碍。

(二)学生态度消极,缺乏语言表达欲望与技巧

教师课堂上常常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讨的时间,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学生习惯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缺乏主动表达的欲望;因为怕出错,招致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不敢说;语言组织能力不足,不懂得如何表达,不会说。

二、改善小学生数学“浅表达”现象的措施

(一)注重语言完整性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时说的大多是“半截话”(即不完整的话),既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也无法让别人听明白。对此,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与严密性。

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时,笔者提问:“小华做了14朵花,小英做了11朵花,谁做的花多?多多少?”一名学生回答道:“小华,3朵。”虽然回答正确,但表达过于简略,语言既不完整也不严密。说话不完整会让学生的思维限于浅表层,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为此,笔者指导他完整表达:“小华做的花多,比小英的多3朵。”并让他重复三遍,练习两遍,让他明白要学会把话说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厘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二)注重语言规范性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语言概括性、严密性极强,若随意更改数学概念的表达方式,既会引起表达者的思维混乱,又会引起倾听者的理解歧义,同时也破坏了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概念的名称与内容、计算公式、数学术语等均要按课本上的原文表述,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有学生这样描述小数的性质:“给小数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于他少说了“末尾”一词,造成了概念错误。因为无论在小数的前面或中间添上0或去掉0,都会改变小数的大小,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不会改变小数的大小,他少说关键词“末尾”,使得小数性质的概念描述极不准确。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不仅要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一步步推理、总结出概念,还要让学生一字不改地朗读或者背诵教材上的概念。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语言与思维的严谨性,还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三)注重语言条理性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很多学生发言时语序混乱或者语言含糊,让别人听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对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做到有理有据,并注意语意的连贯性。

例如,有学生读算式525÷[(81-56)×3]时,读成“525除以81减36乘以3”。其他同学听了一头雾水,无法根据他的描述准确写出算式,也分不清算式的运算顺序。对此,笔者指导他把计算步骤完整地表达出来:第一步, 计算81减56;第二步,用得到的差再乘3;第三步,用525除以第二步得到的積。通过引导,他最终清晰表达出:“525除以81减56再乘3的积。”算理清晰,脱式计算时不易出错。

经常进行此类语言训练,学生在表达时就会主动组织语言,力求通顺、有条理,以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就会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符合逻辑,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归纳与概括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对于很多数学概念,学生单从字面上理解非常困难,因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概念的生成过程,又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出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负数的概念较抽象,教学时笔者以学生熟悉的温度计切入,布置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探究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操作如下:先把温度计放入盛有温水的杯子中并记下刻度,再把温度计竖直放入盛有冰块的杯子中并记下刻度,最后读出两次实验记下的刻度。学生的答案是“35 ℃”和“5 ℃”。笔者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答案并在“5 ℃”后面写上“?”,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5 ℃后面写问号,并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刻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热水杯里测出的温度在温度计‘0的上方;冰水杯里测出的温度在温度计‘0的下方。”笔者告诉学生,热水杯测出的35 ℃是零上35 ℃,是正数,记作“+35 ℃”,读作“(正)三十五摄氏度”。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冰水杯里测出的5 ℃是什么数?该怎样记,读作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得出:冰水杯里测出的5 ℃是零下5 ℃,是负数(学生通过预习对负数有一些了解),记作“-5 ℃”,读作“负五摄氏度”。

这样,通过实验操作与探究交流让学生参与了负数概念的推导过程,并把负数的概念巧妙融入温度计刻度的变化中,在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于轻描淡写中把“负数”的概念“植入”学生的思维,使得抽象的负数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浅显易懂。

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与语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思辨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真正实现了“以思促说,说思共生”的数学教育目标。

(五)注重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教师要注重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

1.允许学生出错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再加上数学语言的逻辑性极强,学生表达不到位或者说错话都是正常现象,教师万不可批评斥责。学生说错话本来就已经战战兢兢了,教师如果反应过激,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更加不自信,再也不敢举手发言。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当学生出错时要耐心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或者以学生的错误为契机,鼓励全班学生围绕这个错误展开探究与讨论,让所有学生得到宝贵的思考与纠错的经验,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是语言发展都大有裨益。

2.注重正面评价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只能通过别人的评价间接认识自己。因此,来自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不断进取的驱动力。

教师的欣赏与鼓励就像丝丝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又像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鼓舞他们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使得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思维灵动、畅所欲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点燃學生思考的欲望与表达的激情,让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说。

综上所述,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亟须教师转变思想,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说”与“思”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数学语言与思维训练。只要教师引导有方、训练得法,数学课也能做到像语文课一样精彩纷呈、活泼灵动,小学生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妙语连珠。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方廷.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原因和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4).

[2] 丁晓峰.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9).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成因小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