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2021-03-24张福田
张福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索其有效实现的路径,研究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浅析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对于每一个学科来讲都十分重要,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的重点内容。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而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独立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行为素质、道德观念的培养,都是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内容。教师应该通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此同时,学生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熏陶下,更能提高学习参与性。总的来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行为品德的关键。
二、实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有效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制定教学计划时结合学生群体的发展特性和成长差异,借鉴因材施教观念,以实现面面俱到保障教学的全面、具体、有效;其次,遵循素质教育原则,素质教育是我国自始至终的教育指导思想和终極目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培养学生,避免过度追求高成绩影响学生素养的提高;最后,遵循创新性原则,这主要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在学习上紧跟教师步伐,以保障教学的整体性和实效性。教学原则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点,也是教师充分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关键。
三、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探析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习惯。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特性,比如兴趣爱好、学习长短、最近的学生圈子流行什么等,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对学生有一个“聚焦点”,让语文教学内容与他们的喜好有机融合,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此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从侧面促进学生对于其他科目的自主学习和研讨,从而推动教学的全面发展。
2.多元化发展教学形式
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不是遗世独立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内容等相融合,因此,多元化发展教学形式可以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呈现。例如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然后将核心素养理念与之结合,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以此促进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文章的精神与思想。与此同时,游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等方式都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意研究和实践。
3.拓展实践,强化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所以说,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一定的教学实践。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组织学生尝试不同的社会实践,充实其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的强化和行为的规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做好相关记录,以便通过这种形式发现核心素养培养的不足之处,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予以改善,保障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充分实现。语文的拓展实践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这样能避免观察学生过于片面,确保教学的完整性。但无论是怎样的实践,都要在保证学生整体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出现危险。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特性与个性化发展差异。教师需要在充足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参与度,并通过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