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鉴赏教学的立体化构建
2021-03-24杨梦瑶
杨梦瑶
[摘 要]对歌曲展开分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完成小学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音乐鉴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发挥音乐德育、美育的价值,必须从歌曲本身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升级,通过内容梳理、多重鉴赏、关联训练来实现教学的立体化构建。
[关键词]音乐鉴赏;立体化构建;内容梳理;多重鉴赏;关联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11-02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文化的有机体,音乐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能从音乐中获得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要想汲取音乐精髓,快速触摸其深刻内涵,必须从音乐鉴赏角度出发,展开思索,帮助学生梳理音乐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能在感知、内化中主动走进歌曲欣赏环节,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内容梳理,感知音乐轮廓
在开展教学实践之前,教师要对歌曲内容展开深度挖掘和趣味化探索。只有对教材有了立体化的了解和感知,才能从细微处切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想启迪。
1.歌曲多元聆听
音乐学习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歌曲聆听是音乐鉴赏的基础。学生兴趣盎然,听得自然认真、细致,对知识的理解度就能上升到一个崭新层级。借助多媒体进行歌曲播放是比较流行的教法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倾向,进行示范性演唱。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歌曲特点,对教师的崇拜感和依赖感也会逐渐增加。
苏少版第一单元《唱着跳着走近你》这首歌曲活泼生动,给学生带来的听觉感受是独特的,学生聆听欲望比较强烈。教学时,教师可进行示范演唱,给学生做出表率。在学生眼里,教师平时是严肃的、严厉的,但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展现出了另外一面。学生被动听的歌声深深吸引,同时也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思维认知快速转动起来,对教师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聆听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初步感知,更重要的是要激活学生的内驱学习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阐述聆听感受,给他们提供情感宣泄的渠道,在多元化聆听中,学生的鉴赏认知基础就会逐渐形成。
2.歌曲故事讲述
小学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师往往会照本宣科,对歌曲内容进行学习、鉴赏。这种教学形式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严重阻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显得尤为关键。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思想深刻,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在进行导学时,教师可从歌曲本身的故事出发,展开趣味讲述,以增加课堂的活力因子。在故事讲述中,学生兴趣和思维得到激活,对歌曲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再进行鉴赏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学习《军民团结一家亲》时,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深度挖掘歌曲背后的故事,并动情讲述:“1930年的海南岛有一支特别的队伍,这里面的人都是年轻女子。她们组建这支队伍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彻底解放劳苦大众,救他们出火海。海南岛的椰林寨有一个恶霸……”教师的讲述声情并茂,学生听得仔细认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主动性。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咬牙切齿,恨不得自己化身“娘子军”,去对抗南霸天。曲折的情节让学生对歌曲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流程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二、多重鉴赏,把握音乐要素
对歌曲的鉴赏不能流于形式,传统听一听、唱一唱的学习方式不是不可以,但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和中心点,采用多元化手段,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这才是音乐鉴赏的终极目标。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从自主挖掘鉴赏和合作交互鉴赏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自主挖掘鉴赏
小学音乐学科既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又包括实践训练的内容。教学实施过程中,受固定思维的影响,教师喜欢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是枯燥乏味的,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无法有效刺激他们的思维。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激活他们的内在认知,提升他们思维的含金量,在进行歌曲鉴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去探知节奏、旋律、内容、情感等,才能对歌曲有更精准的把握,也才能获得全面的历练。
学习《姑苏风光》时,教师播放苏州地区的相关视频资料,给学生以视觉震撼。视频对苏州地区的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进行了细致介绍,使学生对苏州城有了崭新的了解,对吴文化的认知度得到了提升。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欣赏歌曲,并给出学法和方向的指引,从旋律、内容、情感、曲调等方面进行切入。学生的鉴赏有了方法的指导,学习感知自然得到了深化。教师大胆放手,将学习探索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的创造力迸发,音乐自主学习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2.合作交互鉴赏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课堂的重要标志。合作学习的价值度是不容否认的,但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对合作形式进行改进。不同形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弊端,教师要革新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处理,尤其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将优等生、后进生、中等生进行有效组合,完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这样的合作探究才是有效的,才能形成最佳学习方案,才能提升音乐鉴赏教学实效。
学习《水乡外婆桥》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首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水乡歌曲的特点。在整体性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又以合作交互的形式进行具体化指导。首先,让学生分组。教师从学生的学力基础出发,让学生寻找合伙人,小组内成员进行一对一帮扶。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但细致、具体,还新颖有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其次,教师将音乐鉴赏分为几个不同的方向,如旋律、节奏、歌词、内涵、情感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决定鉴賞方向,以合作交互为主,借助多重学法应用展开音乐鉴赏,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最后,小组展示鉴赏成果。教师先让一对一帮扶中的“徒弟”讲述学到的知识,然后“师傅”进行补充、完善。这一系列的设计,实施起来十分便利,教学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
三、关联训练,形塑音乐素养
音乐学科中,形塑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教学的终极追求。但小学生思维比较单一,缺乏关联意识和运用意识,这是他们最大的短板。教师要从关联训练着手,进行针对性弥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得到检验,关联意识和自主鉴赏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1.创优课堂演绎
小学生对动态化课堂有着浓厚兴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教师要注意对学习要素进行筛选、优化,选择最有趣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刺激,让他们积极响应,主动参与进来。课堂演绎是不错的教法选项,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覆盖面和涉及维度,快速提升学习效率。
如《掏洋芋》是一首劳动歌曲,现在的学生很少参与到劳动中,自然无法理解歌曲内容,更不用说歌曲的主旨和情感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灵机一动,决定采用趣味演绎的形式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布置演绎任务:观看山西人掏洋芋的相关视频,每一个学生尝试着做一做视频中的动作,在演绎中还可以融入其他元素,如舞蹈、合唱等形式。小学生最喜欢表现自己,听说要进行演绎,都显得非常兴奋和激动,积极融入自己的创意思维中。在演绎过程中,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演绎形式,如个人演绎、集体演绎、小组演绎,不同的演绎形式带来了不同的效果,也让音乐鉴赏变得更加灵动、更加鲜活。
2.引发学习反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不加考量的情况下否定学生,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知识学习需要深度反思,反思的过程看似枯燥,实则是自身素质潜移默化地提升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缺乏连贯性,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而音乐鉴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化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自然能够展开深入思考,实现自我发展的快速升级。
学习《跑旱船》一课,学生对跑旱船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自然不会主动鉴赏。教师从相关基础知识着手展开引导,很快学生对跑旱船就有了精准把握,接着,师生对歌曲内容、节奏、主题等进行鉴赏,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认为音乐学习就是单纯地唱歌,只要学会歌曲就算完成了学习目标,所以他们没有过多的思考。这显然是不对的。学会歌曲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必须要具备基本的歌曲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这才是最关键的。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逐步梳理,将优点和缺点全部罗列出来,教师再适时补充。这样,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对自身的评价也会更加公正客观。反思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才能达成音乐鉴赏目标,也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音乐鉴赏教学亟须构建一个系统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鉴于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对歌曲感知能力的不同,教师要从多元聆听和故事讲述两方面着手,对歌曲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感知音乐轮廓。自主性的挖掘鉴赏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所产生的促进力是巨大的,合作性交互鉴赏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音乐要素。学生对鉴赏知识的掌握只是基本功,要想夯實基础,必须进行关联训练,在课堂演绎和学习反思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形塑音乐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