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引领青年的电视文化创新
2021-03-24郑太昆
郑太昆
摘要:由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媒体及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节目开播至今,在抖音、微博、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等平台引发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互联网用户观看与评论,成为文化分享类节目中的“行业标杆”。本文结合《一堂好课》的节目内容、创作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沉浸式文化节目方面的职责使命与创新思维。
关键词:电视媒体 沉浸式 文化创新
由央视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一堂好课》节目第一季邀请了12位各领域的“学科领路人”,他们走进中国1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为大学生群体带去了知识与思想的启蒙,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全新的精神榜样。作为一档沉浸式文化类节目,《一堂好课》以其独特的视角为高校学子及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带来了心灵启迪。该节目入选了由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2019年第四季度国家“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
一、以创新做爆点:开创“荧屏课堂”模式,创新回答“时代一问”
《一堂好课》节目回归课堂的最本质形式,是以主讲嘉宾、好课班主任、课代表为观点中心,搭建露天校园舞台,创造性地透过课堂分享社会议题,引发青年群体关注。
1.主持人成“班主任”,以青年群体话语体系传播正能量。随着互联网用户群体日益年轻化,央视主持人也开始尝试采用青年群体的话语方式重新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一堂好课》开创“荧屏课堂”模式,邀请康辉担当节目主持人,以“好课班主任”身份为观众开班授课。康辉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与独到的反思见解,旗帜鲜明地传播正能量,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例如,康辉在节目中为观众分享“两小儿辩日”“完璧归赵”等经典历史故事,不仅结合每期主题对“故事”进行生动描述,还常常加入自己对生命、信仰、使命等话题的思考。比如,在军事课上,康辉以一句“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激发了现场士兵的阵阵掌声,也激起了网友的讨论。作为央视名嘴,如今走出新闻直播间,化身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康辉也同样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专业的主持功力征服了观众,带领受众感受节目的精神内涵,享受沉浸式文化体验。
2.打通学科领域,“干货”选材结合当今热门进行多角度切入。与以往的文化类节目不同,《一堂好课》开设了思政课、文博课、电影课、美育课等12节不同类型的课程。同时,央视还邀请了各领域专家担任“学科领路人”,旨在打通学科领域,结合当今热门话题,为青年观众们带来全方位的思想启迪。例如,首期节目以思政课为主题,邀请了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现身开讲。节目中,金教授以自己与基辛格的趣事开场,详细阐述了“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以及“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国”两方面观点。回望历史,金教授表示:“我们能够忘记吗?忘记过去不但意味着背叛,更意味着将来可能还要重复!”这一番慷慨陈词让观众们热血沸腾,感慨万分,深刻立意直指人心。此外,《一堂好课》还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著名音乐人罗大佑等文化名人,从国学、艺术、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进行多角度切入,打通学科壁垒,让年轻人更加全面地接触到名家智慧。
3.开放“露天课堂”,校园实景融入到节目课堂之中。为了讲好每一堂好课,让青年群体以沉浸的方式接受节目观点,《一堂好课》打破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录制的空间限制,将节目现场搬进了大学校园,采取露天授课的形式,开放课堂,于夜幕降临时开讲,让青年人充分参与其中。节目组还运用解構化的方式,打造出移动“阶梯教室”,将校园实景融入节目课堂之中。在音乐课中,节目组邀请到华语乐坛领军人物罗大佑,一同走进浙江音乐学院,与该校师生分享他的音乐生涯。罗大佑被很多后辈音乐人看作不可翻越的一座高峰,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用音乐歌曲创作来表达生命”。在节目中,罗大佑围绕“音乐、歌与人的关系”以及“音乐和歌唱为了什么”两个话题,向在场的年轻人传递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生命创造音乐,通过音乐展现生命。罗大佑在自己的音乐路上所秉持的敬业追求与浙江音乐学院“事必尽善”的校训形成完美呼应,给在场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借台网齐发力:实现“传播破圈”,吸引受众互动探讨
作为有态度、有个性、有原则的一代人,“90后”“00后”拒绝形式主义,更不爱“假大空”的说教。如何吸引、留住年轻受众是制作方始终无法避免的课题。《一堂好课》积极打破台网壁垒,实现“传播破圈”,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加入话题讨论。
1.全媒体平台再传播,“线上+线下”引领综艺新生态。《一堂好课》由央视负责节目播出,网络后续跟进。每期节目中主持人都会通过一个经典故事切入,引出话题,再由代表不同群体的当堂主讲嘉宾和课代表们分别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露天教室对线下观众而言是极佳的课堂体验。而在线上,节目片段也引发不少青年网友的转载和热议。如第二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担任嘉宾,为观众们讲述他眼中的文物与历史。该期节目播出后,#2020年故宫600年#成为当晚微博热搜话题,相关微博报道数小时内转发量达4万次。不仅如此,从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博,到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官方微信公众号,纷纷对“单霁翔眼中有尊严的文物”视频片段进行转发评论。国内知名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第一时间同步上线了节目视频,引来大批“90后”“00后”网友留言,大家不约而同地称赞节目“有价值、有内涵”,由此实现了传播破圈,单院长的金句也成为各个平台的热议话题。可以说,网台联动成为《一堂好课》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有力保障。
2.与音频软件合作,拓展节目传播路径。在节目的网络传播方面,央视再度发力,与国内头部音频软件喜马拉雅携手,共同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一堂好课》,这也是喜马拉雅平台首度跨界协助制作的视频类节目。自开播以来,节目始终在央视与喜马拉雅同步上线,方便受众以多种方式收听、收看节目,掀起“好课”收听热潮。据喜马拉雅平台统计,喜马拉雅目前已累积6亿多用户,平台活跃用户日均收听音频节目时长超170分钟。巨大的用户基数为节目的收听量提供了保障。目前,节目在喜马拉雅上的收听量已突破亿次。除了拓展节目的传播路径,与音频软件的合作也帮助节目收获了受众的好评。有用户在节目留言区评价道:“作为一档综艺节目,《一堂好课》剔除了浮躁,增加了思考,为整个时代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3.集结“好课”手稿,与互联网受众良性互动。《一堂好课》自开播以来一直秉承着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初心,找准互联网时代脉搏,通过盘点课堂高光时刻,形成与受众的良性互动。例如,从第一期节目播出开始,节目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号召好课学员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制作和分享课程笔记。节目组对优秀笔记也及时以转载的方式嘉奖,并邀请主讲嘉宾为学员笔记进行点评批注,吸引了大批受众参与互动。为了方便学习、反复斟酌,《一堂好课》将每一位主讲人的好课讲义集结成册,让正能量的暖流涌动在线上线下。同时,节目还决定将所有课程的相关资料与课件一并整理并捐赠给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收藏,后续还将投放至社会各大公共阅读空间,让节目传递出的精神和正能量持久滋养社会,温暖人心。
三、结语
作为国家级电视台,央视从未停止在创新节目形式、把握主流话语权方面的尝试。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共同打造的沉浸式分享课堂《一堂好课》,集综艺性、文化性、专业性于一体。沉浸式课堂环境,课代表与班主任的互动分享,以及主讲嘉宾的学术观点,共同营造出深刻、深思的学习氛围。节目创新性地探讨当代青年关于爱国、历史、信仰、敬业等方面的疑问,对于主流媒体弘扬主旋律起到了表率作用。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江凌.论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J].新闻爱好者,2014(11).
[2]舒泊宁.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节目策划的转型与变革[J].新闻传播,2015(12).
[3]杨骁.让综艺节目彰显国家舞台气度[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