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1-03-24马静
马静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精准地掌握概念以及化学的相关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综合地运用这些技术概念和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概念教学中,不仅要准确地让学生理解概念表面的含义,而且也要结合着一些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掌握概念运用概念,透过概念把更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所以,这也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學提升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
高中化学的学科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所以,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只有充分地抓好学生以后,才能借助这些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从而在分析问题情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的有效。高中化学教师要进一步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所以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的具体模式,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收集与化学概念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再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化学概念。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概念教学的工作,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学生对概念掌握得更加扎实,在综合应用题目的表现中也会更加的出色。现在,笔者将经验主要汇总成以下的几点。
一、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入和讲解概念
概念是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所以从概念的引入到具体的理解学生都要对概念本身有更多的直观的和抽象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一个概念引入要恰当合理,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也要帮助学生从这个引入中正确地掌握概念的要领。所以,概念教学要求教师把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做得更加具体生动,最好是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材料结合起来,如此才能让学生的理解有所依托,才能让学生生活经验当中的相关内容在新概念的理解和整合中发挥作用。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准备讲解某一个重要概念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与生活的具体情境和事例进行密切的联合,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从这个角度进行资料的准备,也有效地增加课堂上的一些互动,从而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整合这些新的概念知识。化学学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化学在发挥着作用,或者人们需要化学来为我们服务,所以要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进行基础概念的讲授学生是更容易理解的。因此,在平时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从历史的角度以及当下的生活中去寻找这些资源。对于高中化学学科的授课内容,我们从这些角度进行综合的处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全面,因此无论概念看起来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都需要用生活化的视角对它进行审视和处理。高中化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生活化的教学能力,要能够引导学生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只有扎实地推进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科的有效性的教学工作。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也重视生活化的概念教学,从中不断地总结提高,让学生把概念掌握得更加扎实,而且也更加灵活。
二、重视对高中化学的概念进行分类
分类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对事物认识得更加清楚,特别是在事物的逻辑性层次性方面把握得更加清楚。化学概念多种多样,能够反映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化学变化、化学计量和化学用语,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深刻了解化学概念的真正内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概念学习的胜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让学生从这些关系的角度去把握概念的特点。特别是概念之间有并列关系、对立关系、从属关系以及还有一些交叉关系等,因此,要注意让学生从较高的逻辑层次的角度去把握这些关系特点。例如高中化学学科体系中,关于电解质这一概念还有两种从属概念,那就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对于物质这样一个概念,其从属概念还包含着纯净物和混合物。而以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属于并列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也属于并列概念。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化学概念之间是有着丰富的联系的,而让学生把握它们之间联系的特点,对于他们更加清楚地掌握概念的具体内容,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好地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更加精准地解决问题,都非常的有帮助。因此,概念的教学要注重从这个角度帮助学生进行掌握。也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并列、从属、对立、交叉的关系有更加系统化的总结,逐渐地培养他们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好习惯。所以要从这些角度对概念本身进行扎实的探索和研究,让教师对于概念的理解更加系统化。
三、运用对比概括的方式,让学生深化对于概念的理解
在化学学科中有很多的概念之间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避免学生对相似的刺激产生泛化的反应,教师主要注意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概括等方式去区分这些相似的概念。有比较才有鉴别。把两个或两类易混的概念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也是学习概念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比新旧概念,从而探究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系统化清晰化的概念认识。相对于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来讲,高中化学的知识难度进一步加大,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知识的深度方面进一步的加强,所以,对于很多概念,学生在初中化学的时候曾经学到过类似的。但是到了高中化学的阶段,新的概念,似是而非,这样学生需要有一个对比判断的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新旧概念,作出准确的区分。所以结合着对比的方式,考虑到学生以往的学情特点,从而在概念教学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也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而且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前提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需要逐渐地拥有这样一种思维的方式,那就是在学习一些新的概念的时候,可能头脑中就不由自主地会有所联想。因此,自己的联想在这种促进之下会进一步地把原有单独存在的知识点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的联想,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的时候,提出这些疑问并试着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当自己的探索有所收获,有所结论的时候,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它记下来,这样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再看这些记录印象会更加的深刻复习的效果会更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学生平时要有及时地记笔记的习惯,而且要定期地翻看整理,这对于他们逐渐地丰富对于高中化学概念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注重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概念掌握的主动性
在概念学习及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发挥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概念的主动掌握。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理论,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的时候都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状态。因此,如果学生缺乏这种主动积极的状态,也意味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会下降,所以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给学生更多主动建构的体验机会,从而通过他们自主的发现和探索对概念本身有更多深入的認识。
建构主义的理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且特别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的人在学习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科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会让他们知识得到丰富,同时内在的潜能,会更多地被挖掘。高中化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的经验,因为根据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思想,学生是处在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建构的状态之中,而如果他们内在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主动积极的建构就毫无依托,因此这种建构是不成立的。所以,这也提示教师要注意加强概念教学的设计,要注意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学生掌握概念的这个过程。该唤起相关知识经验的时候,通过一些问题或情境来进行,或者弥补学生的一些知识和经验都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非常主动的思维的过程,所以化学概念的建构式的学习锻炼着学生的思维,而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成就着学生,掌握更多的概念。所以,知识和学习的本质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和回应,要把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活动,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这样的思路让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中有更强的目标感,而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要求有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思路,要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平时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更加广泛的连接,用思维导图概念层次图这样的辅助工具,让自己对于高中化学的体系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从而也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具体的概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建构的环境,特别是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建构起概念的大致雏形,并通过实验的探究进一步地明确概念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实践和参与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这样丰富的环境下,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总结归纳,所以对概念的本质把握都会更加清楚。这些都是对于促进学生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继续加强这一工作,让学生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之下主动地学习。
总之,组织开展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从思想上加强重视,并且加强创新的设计举措,要让学生对概念掌握得更加深入,从内涵和外延的各个角度,增进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要结合一些生活化的实例,以及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策略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提高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获得感,也让学生进一步地通过这些概念丰富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的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江丽.谈开展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活动[J].学周刊,2019(12).
[2]郭云涛.浅析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