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资源利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1-03-24李春红朱颖超张瑞华董玉龙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李春红 朱颖超 张瑞华 董玉龙

【摘  要】 在动物资源利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力求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形成合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生态文明思想、环境保护理念、自主创新精神等。在动物资源利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动物资源利用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把课程思政引入教学,如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值得广大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扩大知识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程思政。现在我国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对动物资源利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行尝试探索,挖掘动物资源利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 动物资源利用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目标

动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动物资源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性学科。将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讲授给学生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會责任、科学创新精神等,则需要从课程思政的角度予以传递。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润思政细无声,使其画好思想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心圆,形成合力。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伦理、价值等思政元素,寻找适合的切入点,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 动物资源利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2.1人文精神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实验动物超过2000万只。对待实验动物的观点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高等院校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基地,对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动物伦理教育可以不断提高科研人员和学生人文素养。实验动物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深层次地为人类贡献生命的精神更应该得到认可。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动物伦理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动物权利、动物福利、“3R”原则等更加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而人道的使用实验动物的观念。在实验前,为实验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在实验中,认真、严肃、科学的对待生命,如在实验教学中用到乌贼、鲤鱼、家兔、鸡等实验动物为人类的学习和研究贡献自己的生命时,需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铭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实验动物,渗透生命意识和伦理教育,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2.2生态文明建设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思想。国家正在逐步推进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各类学生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国民生态文明素养,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对全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有机渗透。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其中,强化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让学生了解造成物种濒危、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非持续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让学生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会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3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教育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率较低。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严重。造成这种矛盾的人为因素是关键所在,人类没有很好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处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由于人类大规模的乱砍滥伐以及对自然资源无序、无限的开采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很多物种灭绝,而且灭绝速度逐渐加快,严重威胁着现有的动物资源。据统计,全球有 1/4 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濒临灭绝。20世纪后期以来,每三年就有两种鸟类灭绝。2016年,藏羚羊濒危程度连续降低两个级别,从“濒危”降为“近危”。由于人类的活动,金丝猴、大熊猫、野骆驼等野生动物分布区域进一步缩小,有些物种的个体数量骤减,有些已经处于濒危马上灭绝的状态。

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环境教育渗透点。例如在讲授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内容时,播放《大自然在说话》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需要大自然》等视频资料,唤起人类的反思、觉醒。警示人类必须积极寻求实现人、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共处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队伍中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2.4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受毕业生人数以及经济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难度加大。培养大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就业能力,是各农林高校面临的共同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讲授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时,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各种动物的经济意义,如蚯蚓、乌贼、河蚌、虾、蟹、蝎、家蚕、蜜蜂等人工养殖繁育技术及养殖前景。列举成功的养殖典范以及养殖历程,培养学生树立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树立美好的专业前景、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自主开创新型创业就业之路,充分利用本土优良的自然资源,走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物养殖之路,开创自己的品牌特色。

3. 教学效果分析

选取2020年选修课学生共91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动物资源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程度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意,在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对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可见,在动物资源利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更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使人才培养质量更高。

4. 结语

本课程组对动物资源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收获了一些教学体会。面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润物细无声地潜入课堂教学,避免空洞的说教,易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接纳,易于激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本课程组将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学习,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 “引路人”,担负起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为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兴铭,张李峰,王竞秋,等.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冶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6):1013-1015.

[2] 杨劲松.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与“3R”原则[J].河南医学研究,2015(8):64-65.

[3] 田立立,林金杏,陈懿斐,等我国实验动物福利的现状和对策[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4(1):75-78.

[4] 杨建新.生物多样性——人类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的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3(3):26-35.

[5] 刘务林,林根火,邓隽,吴秀山.30万只藏羚羊徜徉在青藏高原[J].森林与人类,2016(11):134-141.

﹡河北北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018);河北北方学院教改项目(GJ202024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