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同体:中国艺术史的本质

2021-03-24谈晟广

画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许慎象形天文

谈晟广

专栏前文谈到,基于天文星占的“俯”“仰”是中国先民观看世界的基本方式。不过,早期的天文星占,可能都掌握在巫觋手中。许慎《说文》曰:“觋,能斋肃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巫觋亦做人亦扮神,二重身份。《汉书·礼乐志》:“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有降神之乐也。”降神后巫成为神的体现,代神言行。“巫觋”非但是最早创建天象及图式的群体,也是后来艺术图式发展的启蒙者——探讨早期中国的艺术,当和巫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国文字流传的历史谱系来看,最早的巫首在汉唐以后通常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伏羲。所谓“人文之祖”的他,在战国以后历代的各种著作中,赋予其别名雹戏、伏牺、宓羲、庖羲、庖牺、包牺、皇羲、太昊等,据说他仰观天文,俯视地理,耳听风气,乃作八卦,于是所谓“典籍、圖画萌矣”。对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它们虽以神话故事的形式体现,然其中却暗含着丰富的天文观测和制定历法的背景,形成了完整的创世宇宙观,并用图形和文字记载下来。

初唐裴孝源(活动于627-661年)和晚唐张彦远(815-907)注意到艺术之于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殊的价值,二人均接受汉代以后的通说,把典籍和图画的发蒙始于伏羲氏仰观天象的启发。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曰:“伏牺氏受龙图之后,史为掌图之官,有体物之作,盖以照远显幽,侔列群象。自玄黄萌始,方图辨正,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遂追而写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曰:“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张彦远同时又表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句话的本意是:图画可施教以德,教人以礼;图画还推究幽微玄奥的宇宙,穷究鬼神仙佛变化之道;图画要有像六籍一样的影响,像建立四季一样的功绩;图画的创作发自宇宙上天的启示,并非偶得的感性之作。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五上”中的一段关于中国早期由天文到人文之“文化”转变的论述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这种将文字之源与“天文”及“仰观俯察”的观看方法相对应的说法,成为后世的通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历代文人的认知当中,可以视作是一种集体的远古记忆。除了前文提及的裴孝源和张彦远所述,相关记载不胜枚举,如:唐虞世南《书旨述》曰“古者画卦立象,造字设教,爰置形象,肇乎仓史,仰观俯察,鸟迹垂文”;唐李阳冰《论篆》曰“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唐张怀瓘《文字论》曰“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岳四渎,地之文也;城阙朝仪,人之文也。字之与书,理亦归一”;张怀瓘《书断》曰“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元郑杓《衍极》曰“草本隶,隶本篆,篆出于籀,籀始于古文,皆体于自然,效法天地”;明项穆《书法雅言》曰“圆以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既曰规矩,又曰之至”。

所谓“文”,许慎《说文解字·叙》的解释是:“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又曰:“文者,物象之本。”故文者,象也。所谓“象”,《易》“观物以取象”“立象以尽意”,故象者,观物取象之象也。因之,《易·系辞》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文心雕龙·练字》:“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宋郑樵:“六书也者,皆象形之变也。”然而,在文字与语言系统形成之前,沟通人、神的巫觋,所掌握并向世人传达的“天”或“神”的信息,是通过“图形符号”的制作和象意来实现的——图像是最直接的可以准确传达个人意图的视觉信息。

经碳十四年代测定,距今为4600至4000年左右的山西襄汾陶寺大型聚落遗址,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大面积古城址和高等级墓葬的发现显示其可能与早期存在的王朝有关。该遗址屡有重要发现,尤其是朱书“文”字扁壶(H3403)的出土,为探索早期文明和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证——该字与甲骨卜辞中的“文”字已无差异(图1、图2)。常见的甲骨文字书写形式,乃是用刀作为“写”的工具在龟板或兽骨上完成图像符号,其内容则是以占卜为核心。这种符号在随后更加成熟的文字形式——钟鼎铭文上,仍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延续性。许慎《说文解字》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文字的产生,是为独特中华文明的开端之一,但在早期的文字与图像中,往往很难分辨哪个具体是文字、哪个具体是图像。青铜时代,在已知约1万多例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约4000余例包含有图形文字或被认为是“族徽”者(张亚初、刘雨《商周族氏铭文考释举例》),单个的图形文字数量可能达数千例(张政烺《郭沫若同志对金文研究的贡献》)。有学者则专门将这些图形文字分门别类做了整理,并尝试对它们做系统解读(图3)。

汉字的基础是“象形”,也可以理解为图像之形。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像的指物之字,如“日”“月”“山”“水”等,用线条或笔画,根据要表达事物的外形特征,勾勒其轮廓大要,以形成固定符号,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使人望而生义。因此,汉许慎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说文解字》卷十五上)所谓“画成其物”,即指这种创造出来的指物的书写符号。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即是建立在“象形”基础之上的“图形”,作为占卦的记录,形态特征便是书画一体。这种“图像符号”,既可以说是早期的文字,也可以说就是早期的图像,故论及中国文字(书)与图像(画)的起源,原本就是“同体而未分”的。

猜你喜欢

许慎象形天文
天文篇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图解趣味象形字
遇见下一场遇见
天文冒险
许慎德
天文与地理
游许慎文化园
伽利略与天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