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火行星:巷陌间的科幻叙事

2021-03-24朱玺

画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烟火小镇艺术家

朱玺

《史记·律书》:“鸣鸡吠狗,烟火万里。”描述的是一种人声鼎沸、鸡狗欢腾、炊烟袅袅的热闹市井生活景象,这是我们曾经的生活,也几近是我们记忆中的景象。在离我们曾经口中的“未来”越来越近时,那种人声喧嚣与邻里冷暖也越发弥足珍贵。我们的“未来”生于我们的历史,交织着我们的记忆。正如在宁波东钱湖畔,有千年历史的韩岭小镇似乎就是我们蓦然回首中的那个“灯火阑珊处”。白墙黑瓦石板,小溪浣衣炊烟。望不穿的青苔石路,道不尽的家长里短。当下和历史与未来交织成为不可分离的人类现世蜃景。

“烟火行星”作为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跨媒体艺术节的一个单独的户外艺术板块,它的策划困难之处在于其扎根在完全开放式的独立公共空间之中,艺术作品的完全呈现与人流交织的旅游场域缺一不可。如何呈现“近未来”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主题,又要兼顾与中国古典风格的环境相协调。这种“古未交融”也正是典型的朋克未来主义的体现。

在这个展览板块中,《流星》是矗立在整个街区中心位置的一件大型装置:一个巨大的星球碎片穿过整个小镇,横跨河流,莽撞而炽热,尾部拖曳的红色光芒照亮周围建筑。据人类纪事的大胆民间猜想中流传的一个神秘主义说法,即月球其实是人造卫星,是一座建筑,永远是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其背面讳莫如深,或许是个大型的、脚手架密布、焊铁火花四溅的建筑工地现场。所以,装置《流星》正是让未来的科幻主题与小镇的古朴宁静交合,再与工业感十足的建筑质感相互矛盾、予以共生。这件作品成为给予艺术展览现场进行宏观叙事的开端性作品。

随后,我们将展览的作品按照场域的现实情感,让艺术创作结合小镇“烟火”创造未来进行层层叙事。走在小镇上,泉水从山上沿着几百年前就建造形成的水系穿过小镇,看到村民在河边洗碗浣衣,这个场景让乡愁涌动,汇聚成为某种艺术诗性。我希望参展艺术家能根据韩岭这个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和故事而身在其中。艺术家许一为这次展览创作的新作品叫作《记忆书:故乡》,她说的正是乡愁的故事。艺术家构想了60年后的世界,肉身将不会衰老,灵魂却瞬息万变。关于“归宿”的问题,依然在迷惑和探索。“故乡”和“家”是作者借由未来的自己与当下自己的对话,发出的省思:观众靠近橱窗时电话铃声会响起。一个来自未来的自己从经历过的角度与当下对未来未知的自己的一场诉说。无论未来万千变化,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归途。作品的内容是未来的艺术家写给现在的自己的一封信。许一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表述,并把一部分文字的内容做成霓虹灯放在橱窗里,形成最终的作品。这是她以“书信”为名的多媒介系列作品之一。艺术家石玩玩将收集来的7个中年人初恋的秘密,转换成摩尔斯电码,通过白炽灯泡在巷口街角闪烁出来。他以社会田野的方式,将事件转化为情绪,给观者切身经验的诗性的温情。作品《街角物语》又名《TIN LOVE》(白铁皮的爱情)。艺术家宋戈文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变化,请人算命,预示着要背井离乡到外地发展,在家乡只会碌碌无为一生平庸。他感觉到这种命运与时空的割裂关系非常有意思,这是地理空间上的剥离与割裂,也是情感上的羁绊,每块席梦思的形状就像地图板块一样,合起来是一片大陆,单独分开时却像一座座岛屿,插在席梦思里的船头和船尾就像在虫洞中穿越的状态,船身被隐去,停留在另一个时空中。也许这就是乡愁,一种无可辩白的命运。张佳乐的作品《浮》通过气流控制悬浮的装置,主动与被动的运动轨迹,营造浮在空中的意境状态,与“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呼应。

接着,在小河与村道的两侧向阳处,随处可以见到原住民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晒太阳聊家常,他们早已习惯身边穿梭的人群,无论这些人群的相机是否对焦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依然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他们已经是这个韩岭小镇的一部分了。鲜活的小镇人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主题对象。艺术家吕艺杰对这些原住民老人充满兴趣,他将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暴力拆解,再强行拼接,让这些雕塑呈现一种幽默乖巧感地排坐在小河边晒太阳,让这些神话中的神也安静下来,感受万里之外的阳光。此外,作品《种子舱》的创作蓝图是航空飞行器,艺术家潘子申设想航空飞行器是承载我们某种星际殖民的梦想,承载并封存寄予希望的载体。作品以植物“翅果”的形态演变为一个飞行器,整体结构由金属探测环与透明舱体组成,在舱体的中心封存了6颗地球植物种子。佛语有云“纳须弥于芥子”,无论多平凡渺小的种子,都蕴含了宇宙原理和菩提真谛,它们是时间的旅行者。同样以太空舱为主题的创作作品,艺术家余丛灵将6张帐篷组装成一个“共同体”,犹如夜空中的飞行舱,如洞穴一般映照出瑰丽的图像,在可感世界和可观世界的相互交织下,从原始的、过去的想象中,观望“未来”这一时间段。艺术家许一与郝炜帅合作的机械装置作品《消失的记忆》则是探讨记忆与事物、记忆和时间的关系。鱼是短记忆生物,一条按时间方向旋转的鱼,放在历史的祭祀台上,是时间消逝还是记忆消逝……

我们的生活、自然、时光,我们记忆中曾经的故乡……自然环境的担忧也是艺术家们关注的主题。卢婕的作品《PREDICTION》探讨了村庄城市化的担忧。如今的村庄不同以往,治理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于城市的循序渐进的扩张方式,农村作为社会最重要的组成的方式逐渐枯竭并萎缩。但这种重建的乡村气质,并不来源于对人的建设,而是对空间的改变来强调的。她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疑问:这是否是城市对乡村的霸权主义?对于失语的农村来说,又该怎样面对时代的变化?看似对立的两种空间又该如何进行对话?潘祎靓则做出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忧患的另一种回馈,在动力装置作品《身与物》中,他把现成品长桌改成了一艘艺术家自己的诺亚方舟。万物既已成舟,无论主体行进与否,将始终遵从既定运动。作品打破常规的意识形态,将物与物本身的属性進行解构,从而映射现实的方舟。艺术家刘擘以水母为题材,变换物体本身的物质属性,用废弃物品(塑料袋、水管、铁丝)重新组合拼装,赋予它们新的属性和意义,产生一个新的超现实生命体。艺术家郝炜帅的作品《回音森林》是由若干个废弃油桶堆积而成的金属森林,金属鸟在油桶高处在编程的控制下用力啄油桶,发出的巨响声在老镇上空回响,犹如生命的警钟。

“烟火行星”艺术板块的目的不是单纯营造一个的“未来感”的灯火通明的村镇,而是依靠30多位艺术家用自己的手的温度来参与“现在”,不断地靠近“未来”。对未来的想象是艺术家们制作作品的窗口和起点,也是对现在生活乃至时代的反思和申诉。未来不断在靠近,也不断将我们双手的温度溶解在现世之中,凝结在整个韩岭街道,河川、烟火中的每一件空间装置作品中。或许从来都没有未来,只有烟火想象中的“近未来”。

猜你喜欢

烟火小镇艺术家
烟火气
那抹熟悉的烟火气
Fun in Spring Festival
飘飞的烟火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镇小镇真热闹
穿毛衣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