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二十九年马氏先茔碑释考
2021-03-24王文斌
王文斌
摘 要:1982年,明万历二十九年马氏先茔碑出土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家川镇老农行院内,未见金石著录和研究。故文章对此抄录考释,并通过碑文探讨确认发迹于清水县上邽的马氏为汉姓马氏。该碑的发现为研究明代的民族迁徙、地方史志和清水、张家川的汉姓马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明代;张家川;马氏;先茔碑;上邽
在今天的清水县王河乡、黄门乡、白沙镇,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张川镇、恭门镇,山东省阳信县等地都居住着大量汉姓马氏。这些居住在此地的汉姓马氏都是由明代居住于上邽的马氏发展而来,现在还存在着以马字为名的地名和村庄。如清水县王河乡王马村、阳马家、上马家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马家坟园、马家巷等。随着马氏的发展壮大,清水的汉姓马氏分为两支:一支仍然在上邽(即现在的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东部)继续发展,另一支则迁往山东阳信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馆藏明万历二十九年马氏先茔碑,为研究明代的民族迁徙及清水、张家川地区的汉姓马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方志的基础上,结合碑文等内容,释考清水马氏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对马氏的家族成员的事迹及仕宦经历做一梳理。
1 马氏先茔碑介绍及录文
该碑(图1、图2)通高134厘米,通宽60厘米,厚16厘米。碑首呈圆形,在碑的边缘阴刻勾连云纹,在碑阳额刻楷书“明”字,在“明”字的下面橫刻一道勾连云纹与碑身相隔。碑身正中刻“马氏先茔”四大字,右侧刻“万历二十九年岁次辛丑孟夏吉旭”,左侧刻立碑人姓名。在碑阴额篆刻“线记”两字,在“线记”二字左右两侧各刻一凤鸟,头向中心。在“线记”二字下阴刻勾连云纹一道,与碑身相隔。碑文共十六行,楷体阴刻。该碑现藏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
现将碑文辑录如下(不能释读或残缺的字用“□”代替,根据前后文或文献填补点字在字上加用“□”,“」”是断行符号)。
碑阳:
碑额:明
碑身正中:马氏先茔
碑身右侧:万历二十九年岁次辛丑孟夏吉旭
碑身左侧:
孙:马道远、马三乐、马东里、马鸣远」。
曾孙:马驻、马□、马骖、马□□、马骥、马成、马显、马□□、马□重」、马腾龙、马騠。仪士:□□□、马□□。儒士:马鲂。痒生:马见龙」。
玄孙:痒生:马性淳。太学生:马性建」。
仝立
碑阴:
碑额:线记
碑身:重修马氏先茔兆引」①。
赐进士第山西潞安府长治县知县凤翔阎薄瑾撰」①。
礼部听选国子监选贡生,曾孙□吾马性健书丹」。
先始祖馬翁,发迹上邽,距清邑②北七十里名张家川者卜居焉,于是积德累仁,创业垂绪,荫庇繁□,□」钜族③既而择□镇北三台④之阳。天癸、发龙,层结叠峦。乾津趬于右,巽峰拱于左,⑤水抱山环。由此佳城莅□」噫!吉地乃神之司沁,⑥地实兆之源,非人力所可强,亦非星术家可观察,亦袭衣行之者也。夫以天造地设,□」塸里之我祖,所谓皇天眷德,尤可信焉!延及曾祖,承先人之庥美,藩之垣墙株植,气脉愈培象□增□□」,今百有余年。风雨零落,荒凉殊甚,呜呼!佳城金井,⑦生人之本源,子孙之命脉。今者此焉能恝然?于是玄孙」庠生讳性淳,爰及弟国子监□选□贡生讳性健者,□发不济,唯劳于心,遂谪及诸祖父、伯、弟、子、侄各输□□」工,经营量度,外筑垣墙百堵,内树嘉植千株,再立金石永垂不朽。嗟嗟以祖宗数百年,颓圯之茔,正旦□」然,更新则灵,有所捿鬼、有所采旧,春秋祭扫,永有所依。若是,则本源端而命脉培于人心,独无恔乎噫!□」德者祖绵、德者孙肇,造者一时,守成者万年。凡我后昆举目瞻眺,能无木本承源之思乎?月旦岁望,能无」继志述事之念乎?尚其嗣绪妣祖增修补缉焉。我宗盟保,厘兹土行,将并叶永休先德,无堕本支万万。夫」乃为之铭北山之阳,亥癸之乡,爰卜宅兆,灵夹允康,延父、伯、季□渔饰垣墙,春□夏伦」。君高□□□□□千亿。长发其祥,厥德聿修先茔业,永昌人□帛无数,百□流□」皇明万历二十九年岁次辛丑孟夏,吉立。
2 碑文内容探析
2.1 立碑的缘由
此碑是发迹于上邽的汉姓马氏的后人为了修整其先人的祖茔和追溯先人功德而立。据碑文可知,张家川的汉姓马氏“发迹于上邽”,居住在现在的清水县。其先祖过世之后“卜居”(安葬)于清水县城北张家川的三台之阳,即现张家川镇东关村北、三台观的南面。“积德累仁,创业垂绪”。经过百年的“风雨零落,荒凉殊甚”,之前的墙体坍塌,植株死亡。为了“有所捿鬼、有所采旧、春秋祭扫,永有所依”,于是玄孙马性淳、马性建及其族属对祖茔进行修缮,“经营量度,筑垣墙,植千株,立金石”,以流传百世,永垂不朽!并将“永休先德,无堕本支万万”。
2.2 清水马氏为汉姓马氏
由于该碑受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的破坏,碑身两侧有部分字迹已无法辨认,立碑人的姓名也残缺不全。就能释读的立碑人并结合文献来推断,在第二代,上邽的马氏已经分成了两支:一支仍然留在上邽(现清水县),另一支迁居山东阳信县。
关于马氏的先世,“马氏先茔碑”开头只简单地提到“其先祖发迹上邽”,但是先辈的名讳只字未提,从立碑人的姓名来看,从第三代开始。并在碑文中言道,其先祖距立碑已“百有余年”。立碑时间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我们将时间上推百年,也就是明孝宗到明武宗期间。据“马氏先茔碑”的碑文推断,马氏先祖生活在明孝宗到明武宗期间。经调查,清水县赵充国陵园存放的“锦衣将军马公茔记碑”记载的“锦衣将军马世荣”的生活地域和出仕时间与“马氏先茔碑”碑文相符合。
据康熙六十一年《清水县志》载:“马世荣,河百里人,相貌魁梧,力胜百钧,武宗朝选充殿前正将军,老乞骸骨,赐归封昭仪将军,进一品服,葬笔架山下。”据笔者调查,在清水县永清镇南塬村西马家坡原有一通明代石碑,首题“锦衣将军马公茔记碑”,尾题“嘉靖十三年”等字。后来在人为的移动过程中从中部断裂,现下半段去向不明。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该碑,后经文博人员移动至赵充国陵园内保存。仅存上半段,碑体为白色石质,宽约1米,残高约1米,厚约0.1米。碑阳阴刻真书,记述马将军功德之文字。兹录碑文如下:
“锦衣将军马公茔记碑」马公讳世荣,字仁夫,于清水河北……」大汉擢□锦衣将军。公面□堆隆……」殿廷成遇群□数载,以礼冠致仕。……」葬节□勋,乡人重之着多矣。……」□妻。汪于,宦家子也。嘉靖……」耆而终于正寝。三月初一日卜葬……」□□□□。夫人董氏令姓马子道……」以芹泮发身授……」拙望府引礼之□悲,公之独茔葬之。具……」夏乃叔生回之□故立碑假于俾……」嘉靖十三年岁次甲午夏五月初……”
“马氏先茔碑”出土在张家川县张家川镇马家坟院,而“锦衣将军马公茔记碑”则出土在清水县笔架山下,又“公之独茔葬之”,说明“锦衣将军马世荣”没有和其他先辈们在同一茔地,这与“马氏先茔碑”的记载一致(马氏先茔在清水县城北35千米的张家川镇三台观,而锦衣将军马世荣茔在清水县笔架山下)。因此说明马世荣很有可能就是上邽马氏的先祖的一支。据“马氏先茔碑”记载,明代的清水马氏是奉信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在碑文中多使用道教用语,如“乾津趬于右,巽峰拱于左,水抱山环”。这里用中国传统道教的八卦方位来描述墓地的坐向、水口和砂位。又如“吉地乃神之司沁”“地(买)兆之源,非人力所可强,亦非星术家可观察”,碑文无不透露着传统道教文化的信息,此墓地真是“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以此来推断“马氏先茔碑”所记述的马氏乃为汉姓马氏。现在的清水县永清镇半坡村的“将军庙”里供奉着“锦衣将军马世荣”的神位,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每年的传统节日,马沟、马家山、马家楞干、县城内马家后街和本村马姓的子子孙孙云集在“将军庙”内举行祭祀活动,庙内香火不断。这与“马氏先茔碑”记述的情况相吻合。由以上两点,我们推断明代居住在上邽(清水)的马姓是汉姓马氏,马世荣是马氏先祖的一支(表1)。
3 立碑人物考述
3.1 马三乐及其家属
马三乐(表1)字克性,嘉靖乙丑进士,作为明代殿前正将军的后裔,在家中自幼受长辈们的熏陶,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在古代的中国,长辈们对孩子名字的选择上也抱有一定的寓意和期望,马三乐作为官宦子弟也不例外。“乐”,快乐之意,寓意着不为它事所困,以乐为主。当然,小到家庭,马三乐没有辜负家族的期望,大到国家,他也是当时比较突出的一个官吏。虽然正史没有对其立传,但是《阳信县志》《明实录》都有对其仕宦经历的记载与描述。
3.1.1 初仕宦,政绩卓著
据《阳信县志》载:“马鼎,以子三乐贵赠监察御史。”①查《甘肃通志·职官》载:“马三乐,山东阳信人,任靖远兵粮道。”《山东通志》载:“马三乐,阳信人,苑马寺少卿。”②“壬寅……刑部主事苏民望,直隶魏县知县马三乐俱贵州道。”③由以上几条材料来看,马三乐初仕在直隶魏县任知县一职。在任期间由于政绩突出,上级考核优异,他申请封赠其父,后获赠为监察御史。在明代,文官的封赠制度建立在儒家“忠孝合一”的这种思想体系之下,对于文官的封赠是整个明代封赠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在一般情况下,京官必须任满三年,在外的文官必须任满六年。在任期满后且考核优秀就可以申请封赠父祖。这也是国家笼络人才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封赠是国家的盛大典礼,也是受封者及整个家族的荣耀。这也促使了明代“忠孝”文化的再生产。从其父马鼎的封赠来看,马三乐的出仕是非常成功的。
3.1.2 忠于国家,不畏权贵
从马三乐的出仕来看,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任期内德能勤绩的考核为优秀,这是难能可贵的,没有辜负国家对官员的期望。《阳信县志》载:“马三乐,字克性,嘉靖乙丑进士。历任贵州道监察御史,风采凛然,不避权贵,所上书皆关军国大计。隆庆五年会同各道御史及六科给事中韩楫等,奏请薛文清公從祀孔子庙厅下礼部议,报可。”④从此条记载来看,马三乐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一心为民服务。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他才进一步地被擢升为试监察御史。
明代对官员的选拔任用是有很严格的选拔条件的,对于重要点岗位都会设试用期,试用期满后如果考核合格,才实授职务。
御史虽然品级小,但是权力很大,所以选任的时候也极为慎重。自永乐八年(1410)以后,规定御史必从进士及监生中挑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明会要·职官五》引《三编》载:永乐七年(1409),召御史张循理等二十八人至,问其出身,皆由进士及监生,惟洪秉等四人由吏。帝曰:“用人虽不专一途,然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通达治体者。”黜秉等为序班。诏:“自今勿复用吏。吏部,著为令。”
御史的权力虽然很大,但是如果在处事的时候有差失,惩办也极严厉。据《世法录》记载,洪武十五年(1382)五月,御史雷励误把良民判为徒罪。明太祖查获其事,责之曰:“朝廷能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理冤枉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并命法司论雷励之罪,以示警诫。
《明实录》载:“实授试监察御史马三乐、李采菲为监察御史。”⑤由此可知,马三乐从直隶魏县知县到监察御史,中间还经历试监察御史之职。
在任监察御史期间,由于养病、迁葬等礼制混乱,马三乐奏请:“令两京官员有省亲、送子、迁葬、养病等项,皆由本衙门堂上勘实代奏,以俟本部题覆或瑜限期,即如法参治从之。”⑥又如在隆庆五年,“勒太常寺卿陈庆致仕以御史马三乐论其衰老故也”。⑦
马三乐在贵州道御史期间,不畏权贵,直言参谏,在隆庆五年十月被遴选到直隶、河南清军。⑧在万历元年巡查湖广、云南⑨之后又转任河间知府,⑩在万历三年二月升任为陕西苑马寺少卿兼佥事⑩。
马三乐子马秉房,字星甫(表1)。清顺治年贡生。①
3.2 马性淳及其家属
马性淳,字子厚,号愚济(表1)。万历戊戌进士。①我们通过对文献的查阅,梳理出马性淳的职官经历,得到以下几条材料:
①“马性淳,山东阳信人,由进士俱万历间任左参议”。②
②“马性淳,字子厚,号愚济。万历戊戌进士,任直隶宁津知县……及擢兵部选司……台省咸嘉其清,正出为洮岷兵备道按察使副”。①
③“马性淳,山东阳信人,任洮岷兵备道”。③
④陕西省参议。④
⑤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升陕西参议马性淳为陕西省副使。④
⑥“马性淳,字子厚,历任陕西洮岷道赐使,崇祀乡贤”。⑤
⑦“补原任山西参议马性淳原官”。⑥
3.2.1 初任宁津,为官清正
通过梳理的材料我们可知,马性淳为万历戊戌,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由进士任直隶宁津知县。在任期间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因任职在宁津县,据阳信较近,族里人经常去宁津县去看望他,马性淳竭力款待,从不怠慢,赢来族里及宁津百姓的好评。任期满后,擢升为兵部选司。①兵部选司是当时公认的四大肥差之一,万众所向,品级虽然不太高,但也是个烫手的山芋。在此任职期间,他为官清正,秉公执法,“虽杜门谢客,虽至亲不通一函”①。上级嘉奖其清正廉明,再次擢升为洮岷兵备道按察使副。①
3.2.2 不畏权贵,得罪宦臣
他在擢升为按察副使之后,《阳信县志》记述其辞官归田,这里的记载和《明神宗实录》《山西通志》的几条材料的记载不相符合。据实录记载,马性淳还担任过山西参议,这与《山西通志》的记载相吻合。实录是按照真实情况记载的文字,在此我们以《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为准。据实录记载,在万历四十五年四月,“补原任山西参议马性淳原官”⑥。依此条材料我们可以推断,马性淳在任山西参议时或辞官归田,或是受奸人所害被罢免归田。我们从马性淳的做人和为官之道来推断,他为官清廉,数次升迁,不结党营私,以权谋私。再结合《明神宗实录》的记载,我们认为他是受奸人所害被朝廷罢官。在被罢官期间,他“绝口不言世事,危坐终日”,因受到奸人的迫害,所以他在家中从不言朝政和时事,整日坐在厅中修身。万历四十五年朝廷在查清楚事情的缘由之后,为受怨的马性淳平反昭雪,补马性淳山西参议原官。在官复原职之后不久,马性淳被调任陕西参议,在万历四十七年五月擢升为陕西省副使。
3.2.3 阳信失守,手刃家属
由于明代剧烈的土地兼并和繁重的徭役赋税,自明中期就开始在各地不同程度地掀起小规模的起义,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在明代后期,各地点起义规模逐渐扩大,在起义的同时,明政府也集中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崇祯十一年,由多尔衮和岳讬统领的左右翼大军,分别由墙子岭和青山关进犯内地。在崇祯十二年,清兵攻陷山东大小城池60多座,掠去人46万余口、黄金4300余两,银977000余两。⑦所到之处,“乡村镇店,无一处,无一家不被焚劫掳掠,满目流离,惨不忍闻”。⑧在这样的侵犯下,阳信县也没有例外,在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被清兵攻下。①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一辈子忠于明王朝的马性淳受到不小的打击,但他没有作为阶下囚让清军俘虏。家人让他濳避,他不慌不忙整理衣冠,将随行的儿子马鸣阶和老仆张汉当场刺死,并大到“身受国家恩,備立封疆,今坐视乡国沦亡,不能扶救,尚何刃腹求活哉?”“妻商氏及鸣阶妻李氏并缢死,家人从死者三十口。”①
其父马师闵(表1),字克爱,庠生,以子性淳贵,赠承德郎、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⑤
3.3 其他人物
马鸣轮(表1),字通甫,庠生,马性淳侄。不意功名,经常外出远行,考证山水。不意吃喝玩乐,爱喝酒但从来不喝醉,在家经常爱录古今贤哲的格言于四壁。其子马汝基中康熙己未进士,乡里人都认为是马鸣轮积德积福的结果。①
马汝基(表1),字歧肇,号南台,马鸣轮子。康熙己未进士。马汝基自幼非常守规矩,“规行矩步”,廷试以三甲授连城知县,为官清廉,执法严明。童氏为连城知县大姓,势力大,经常贿赂历任知县,非常奸诈狡猾,马汝基遂依法治之,因此深受连城县人民爱戴。由于他“执法不挠,忤上官意”,被弹劾罢官归田,遂致力于学问,并著有《四书讲义》、“五经讲义”等。①
马汝翼(表1),性淳孙,康熙年间贡生。②
4 小结
历代《清水县志》记载的清水、张家川马氏一族粗略,并且没有承袭关系,较为混乱。通过碑文中记载的人物我们可以清楚地梳理出县志记载的人物关系及其后裔的发展状况。据碑文及《阳信县志》《山东通志》《甘肃通志》等志书的记载,第三代马三乐的籍贯已经在山东阳信县。我们据此推断,清水居住的马氏一族其中的一支最迟在第二代的时候就已经迁徙到山东阳信县居住。迁往山东阳信县一支的马氏发展壮大,出仕人员较多,大多为官清廉。史书记载较为详细,成员信息相对完整。清水一支的马氏发展衰落,史书记载较少,家族成员资料不甚完整。
明代的民族迁徙是非常频繁的,是中国古代民族迁徙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民族迁徙活动影响了清代至当今我国的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清水的马氏一族因何原因迁往山东居住,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