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元的“皮肤”

2021-03-24梁绍基

画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画刊蚕丝新元

艺术家问艺术家

罗旭(《画刊》封面计划艺术家,2020年第12期):你的蚕丝作品系列,我很喜欢。这些年我喜欢盖房子,能不能用蚕丝当建筑材料?直接用它造个美术馆。

梁绍基:人们将蚕茧称之为“宫”,从中可以窥见其含有建筑理念。若以开放的建筑概念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言,以蚕丝纤维造房子“丝意”地栖居可以实现。

当庚子2020年落下历史的帷幕,一切归零之刻,则为2021年伊始之时。归零即归一、归元。2020年的归元不同往常,鉴于世纪疫劫的影响,普利策奖得主、《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人类将会以新元前(新冠肺炎元年之前)和新元后(新冠肺炎元年之后)作为书写世界史的分水岭。今《画刊》欲以“归零”作为2021年杂志“封面计划”的命题,可见其意义非同一般。

忆庚子,惊定思惊,痛定思痛,百感交集,浮想联翩。“0”是时间的钟摆,其上凝结着多少人于疫灾时分刻骨铭心的“向死而生”的生命体验、血泪和记忆——举国封城,时间按下“暂停键”,千军逐鹿中原,南北望断黄鹤楼。这一切迄今仍历历眼前……但天佑中华,神州鏖战急,终于拨开迷雾,绝处逢生,否极泰来,时间重启,生机勃发。

然务必警惕,“0”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变数。当下,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向人类发出新的挑战,因此“0”又似夺取抗疫全胜的动员令、一枚掠过夜空的信号弹。

“0”的中部充满虚空、虚静,建构了一个自省的空间,昭示人们于疫后要学会反思、敬畏自然、克服妄欲。艺术家则应从艺术的庙会、秀场撤退,认知艺术的真正任务和担当。

“0”又似地球,遍体鳞伤的它,需要人类共同呵护和拯救。绿色环保和抗疫就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呼吸系统和重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千里携手驱瘟神,相逢一笑泯恩仇。“环球同此凉热”成为2021年人们热盼的愿景。

“0”不断变幻着,生成无穷的意蕴。我则视“0”为一个蚕茧——生命与时间的始与终,涅槃轮回生生不息的物演史、哲学史、美学史,一蚕一世界,一蚕一宇宙。早在1988年,一个干茧投在丝绸上恍惚的虚影呈现的动感活力激发了我以活体纤维进行创作的欲念,于是进行养蚕实验。30多年来目睹了蚕一次次的生命蜕变,由卵孵化为蚁,生长为成虫,又变为蛹、蛾的全过程,尽管其存活仅50天左右,但轮回无限,以至无穷。而这次疫劫使我再次认知了人类的生命线、命运线犹如蚕丝一般,纤细、温暖,柔弱欲断又似断非断、绵绵不断,显示了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和以柔克刚的能耐以及绵绵蚕丝永无止境的生命关联。

其实营茧,其造型除有椭圆形外,还有虚透、柔软、微薄的箔化形态结构——平板丝,术语谓之“平面茧”,这是自然界存有的、圓茧的异化形态。而平面化、碎片化是当下时代的表征,于是《自然系列》的平面茧实验不仅便利于我观察生物钟、温湿度与丝结构变化的关系,认知生命奥秘的方法,而且成了“自然社会化”的艺哲语言。平面茧的肌理极其丰富,会出现不同深浅扭拧的皱纹沟裂,或斑斑的疱疹,犹如人裸露的皮肤一般。也有如显微镜下医用的皮肤CT图。皮肤是保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人器官的掩体挡墙,也是存在与存在者的见证和生态的诊断仪。一道道的皱纹,一道道的褶子,储存着冰封的时间、历史的沧桑。它是生死的纠缠之所,天堂与地狱之间的距离,生命的炽热、希望、伟大与惨淡都混杂着化为难以分辨的熠熠丝光。恍若隔世与恍若重生齐驱,于蚕茧的表层烙下深深的而又秘密的印记。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生命外化,诗(丝)意栖居在浅表空间。德勒兹曾在评论培根绘画作品时运用了瓦雷里的一句貌似悖论的话:“最深邃的是表面皮肤。”平面茧,是也!

书封是书籍的外肤,我以蚕用生命的迹化物雕塑的作品《皮肤》作为新年《画刊》之首封,祈愿其2021年新陈代谢长出健康的肌肤。

猜你喜欢

画刊蚕丝新元
智力画刊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我的新发现
幼儿画刊
ず柩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