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浑苍茫 大气磅礴

2021-03-24张建亭

书画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淡墨画家

张建亭

盖茂森 1941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顾问,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艺术高级职称年审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茶图》陈列于中南海,《雄风》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品《戈马江南》《老担新挑》《靓丽年华》等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展并获一等奖、金奖、学术奖。文化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天津艺术博物馆、日本名古屋博物馆等陈列、收藏其作品。

提起画家盖茂森先生,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笔下生动鲜活的古代人物和现代新疆人物形象,其代表作《江南丝竹》《雪原行》等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他绘制的人物,无论是抚琴吹笙的古典少女,还是翩翩起舞的新疆姑娘,无不端庄优雅、恬静柔美、仪态万方、风情万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女标准,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盖茂森先生用优美流畅的线条,丰富淡雅的色彩,娴熟高超的表现技法,画出了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众多形象,这是他心中理想化的美的化身,也符合时代的审美标准。他以这种专家点头、群众欢迎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奠定了在当代画坛的地位。

年逾花甲、名满天下的盖茂森原本可以沿着已有的艺术轨迹和风格惯性创作,也可以像有些画家一样重复和抄袭自己,一门心思画画赚钱,追求利益最大化。然而,盖茂森并没有迷失方向。盖茂森认为“一个有能力、有想法、有担当的画家,要想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必须用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作品来说话”。因此,近几年盖茂森基本不画已经被大众认可的传统人物画,也很少卖画,一心把精力用在水墨画的创新和实践上,效仿先贤衰年变法。在70岁之后,他仍多次深入新疆考察写生。新疆美协领导感慨地说:“盖茂森多次来新疆写生,我们总是在他返宁时才见面,原来他不是在牧民的帐篷中体验生活,就是在戈壁的沙丘上观察大漠,草原、牧民、奔马、骆驼、羊群都是他痴迷的写生对象,他从心底里热爱新疆。”和黄胄先生一样,新疆是盖茂森魂牵梦萦的艺术沃土,西域风情是他追梦的地方。

我和盖茂森先生相识久矣,并且对他的画风和儒雅、豪爽、仗义的性格十分了解,他是我崇拜的绘画大家之一,也是我的师长和朋友。最近几年他在专心搞水墨画实验创作,我没敢打扰他。前几天听画界朋友讲盖茂森创作了一批生宣水墨画,令人震撼。我想盖老师又能折腾出什么花样呢?于是,我带着好奇心来到南京盖茂森艺术馆一探究竟。当我走进一楼展厅时,我被盖茂森先生这批大气磅礴的水墨画所震撼,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全新的水墨世界。这是一批以黑白为基调的、与古人和今人绘画风格拉开较大距离的作品。我被老师高超的表现手法、绝妙的绘画语言和锐意创新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盖茂森拒绝诱惑,百折不挠,反复实践,终于将没骨水墨人物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同时,也进一步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和领军地位。总而言之,我觉得盖茂森先生的这批生宣水墨系列作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形式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谓的视觉冲击力,用画家本人的话来说就是“抢看”,即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每个画家都想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然而,能摆脱传统藩篱、彰显艺术个性者寥寥。知白守黑,以素为绚,盖茂森先生这批以大块黑白对比色为基调,以酣畅淋漓的水墨为魂,以神秘的西域风情为刻画对象,以天人合一、天地一体为构图理念,以无法之法为遵循的作品,妙手偶得、意趣天成、恣肆磅礴、苍茫浑厚,直击人们的心灵,令人震撼,令人叹服,令人痴迷,令人陶醉。他笔下的牧羊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出生在豫西的伏牛山中,我对放羊这行当有着切身的体验,对羊的习性和姿态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羊在人们心中是吉祥之物,羔羊跪乳更是启发人们要感谢和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独领》所画的山羊在山上吃草的情景十分感人,羊有灵、山有质、草有形,气宇轩昂的领头羊站在天地之间环顾群山,群羊姿态各异,散落在灌木丛中吃草,天、地、山、羊融为一体,黑白相间、水墨交融组成了一幅天趣和谐的优美画卷。又如《都是牧归人》这幅作品,在白雪皑皑、风雪交加、夜幕降临的傍晚,天、地、人、羊在能见度极低的、灰蒙蒙的混沌世界中,依稀可见的牧民与模模糊糊的羊群的轮廓,若梦若幻,若隐若现,这种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完美结合,使我仿佛回到了那遥远的、大雪纷飞的童年时代。《奔雪》这幅作品描写冰山雪原,牧马人策马扬鞭从雪山深处飞奔而来,风驰电掣的骏马,溅起一路雪尘,有一种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听觉和视觉效果。

二是在構图和表现技法上有创新和高度。笔墨当随时代,一幅优秀的作品除了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外,还要在创作技法上有难度,和别人的画法不一样,且这种创新技法别人很难模仿,达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即使画家本人也很难复制出同样的作品,这就是盖茂森先生强调的“耐看”。盖茂森的用笔用墨方法,是他近60年的创作经验和近几年的反复实践才有的成果。古人说墨分五色,盖茂森的体会是,墨不止五色,五色只是一种比喻和虚指,墨何止五色,上百色都有。首先盖茂森将淡墨用到了极致,以《峰回路转》为例,他用极淡的墨画出左右两端隐约可见和不求形似的骆驼,再用较淡的墨依次往中间画,越往中间去,墨色渐次加重,骆驼和人的形体轮廓逐渐清晰明确。在一个平面上,用从两侧往中间挤的构图方法将头驼和驼客推向较远的前方,该幅作品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骆峰和人的背影,是淡墨的组合,是淡墨与走沙声、驼铃声和牧歌组成的交响曲,画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有声和无声的幻妙与幻影的现实与虚无的世界之中。又如在《贵客临门》这幅作品中,以好客的新疆人为主题来组织画面,画家黄胄先生一般会用弹琴跳舞唱歌饮酒的人物场景来表现这一主题,而盖茂森先生只画了一个“羊缸子”(有经验的新疆妇女)在布置迎贵客的宴席的场景,用极简的淡墨画出了各种水果和糕点,体现了画家匠心独具的构思和非凡的驾驭淡墨的能力,也只有深入到她们的生活中去,才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画面。

古人说用墨就是用水,用水的能力决定了画家的绘画水平,盖茂森在画这些水果时把枯的淡墨、干的淡墨、湿的淡墨、冲的淡墨、洗的淡墨全部都用上了,他把淡墨给用活了。同时,他也将浓墨的使用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幽谷无声》作品中,他用泼墨法画出的远山,用留白方法画出的羊、马和人,用高远构图和较浓的墨泼出的远山绝壁,浑厚华滋,气势雄伟。这种泼墨形成的山体,虽无明显的皴擦勾勒的笔触,却有山石结构的笔意,细心观察,树木、山石、林泉、瀑布一应俱全,且这种自然渗化形成的山体肌理效果,好像烟云笼罩下的虚无缥缈的仙境,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黄宾虹积墨法是采用浓破淡、淡破浓,一笔一笔地层层叠加画就的,浓墨用不好极易出现呆墨和死墨,人称墨猪。盖茂森在用水方面有独门绝技,浓到极端、淡到极致是他追求的目标,盖茂森画山的方法基本上是不见笔触而能呈现出笔法,画出了山的质感和体量感,浓墨和淡墨及留白之间自然渗化结合,且不留下水渍痕迹,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墨效果。处在浓墨中的人物和动物基本上是用没骨法留出来的,为了能留住人和动物的轮廓形体,他根据不同品牌和不同厚度的宣纸的特性,在干度达到99%的时候开始用水冲和水洗的方法溜出人和动物造型。用水是一种严肃的技巧,用水的多寡很難把握,他凭几十年的经验,有时用水的速度以秒计算方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有时为了画一件衣服上的装饰,画了几十遍才达到理想的结果,他每年只能画三四幅水墨画,平均三四个月完成一幅,他这种严谨的工匠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又如他画的《小演员》帽顶上的装饰与周围的浓墨发生自然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用水和用墨的经验很难用具体语言来准确表达,只能在实际创作中体会和把握。用没骨法画漫画和变形人物不难,但要画写实人物就太难了,而在浓墨中留出写实人物的结构和准确造型更是难上加难,用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的话说:“用没骨画法最难画出写实的人物的准确造型和解剖结构,盖茂森先生做到了。”

三是在创作主题上有新意。盖茂森先生的每一幅作品在主题表达上都力求有特色和亮点,如同相声的“包袱”一样在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还要回忆其中精彩的片段,这种艺术效果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作品内容让人有“回味”,让人有想象的空间。比如他画的作品《射否》,画的是一个在草原上骑马射雕的人物,那么他画的这个人物是谁呢?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哥哥,或者是当代草原上的牧民?有的观众看后回去一直在回味思考,他是射呢还是不射。又如盖老师《待嫁》这幅作品和靳尚谊先生油画《塔吉克新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塔吉克新娘》通过女孩的面部表情来表达新娘的幸福、腼腆和期待,而《待嫁》除了面部表情之外,新娘的目光在注视着手上的一枚戒指,她是在回忆新郎送戒指时的甜蜜情景呢,还是在期待明天的幸福时光?《初心不忘》这幅作品画的是星夜一对情人在草原上约会时的背影。《牵》这幅作品,画的是新疆牧民到集市上赶场的情景,这个好像一边走一边与人交谈的人,背手牵着一根飘逸的绳子,这根笔断意连的绳子随着人们的思绪一直延伸到画外,那么,这个牧民牵的是牛还是羊?他与何人在交谈?这种画外音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正如一位著名作家所评:“他牵的不是绳子,而是人心。”

猜你喜欢

淡墨画家
优秀小画家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奇怪的小画家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酷炫小画家
等一等,请等一等
善的想象力通向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