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公”字背后

2021-03-24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界民生公立医院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这次,总书记来到的是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全国政协有34个界别,自2013年全国两会以来,总书记参加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还是第一次。开局之年,在全国两会这个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最高议政平台上,这一会议安排,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不负人民”的初心。在这个场合,习近平提及了两个“接地气”的民生热词,着眼处都是一个“公”字。

一是,公立医院。他说,“在抗疫斗争中,公立医院是中流砥柱。下一步,要继续巩固、强化、壮大公立医院,这一条是明确的。”

二是,教育公平。他说,“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习近平着眼“公”字背后,是当下中国民生领域的两大关切——就医、求学。

医疗是民生之需,教育是民生之基。新中国成立至今,栉风沐雨一路走来,中国医疗、教育事业成就举世瞩目,民众的人均寿命、受教育程度都有大幅提高,但无论环顾当下还是放眼未来,还有许多问题待解。

如何解决?唯有改革。

保障人民健康,“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改向何方?坚持公益。

着眼醫卫改革,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着眼教育改革,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可见,“公”字背后,着眼的是一个“共”字——在当下中国,如何解决痛点、补齐短板,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国民,走共富之路,是民之呼,国之应。

联组会上,习近平一句“我们来共同关心”直击人心。今次两会上,代表委员如何共同关心这些民生问题,寻求破解之道,外界寄予期待。

“公”字背后,着眼的更是一个“人”字——医疗,治病救人。教育,教书育人。两者,都关乎“人”。

医卫改革,旨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两会,聚焦“人”,着眼奠定一个可期的未来。

(综合新华社讯、中新社讯)

猜你喜欢

教育界民生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树立高中生健康消费观研究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