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法研究综述
2021-03-24邱宜干
邱宜干
摘要:文章结合文献检索,对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得出以下几点看法:A.翻转课堂法的发展脉络沿着发芽破土期、初步生长期、成长壮大期、稳定繁荣期的路径进行;B.翻转课堂法的研究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即翻转课堂的萌芽实践在先,把之定义为翻转课堂的理论总结在后,之后再按照再实践和再理论的逻辑不断向前铺开;C.翻转课堂法的研究方法遵循文献研究法在先,鲜活数据研究法在后的规律和鲜活数据研究法由一种到多种并用的发展顺序;D.我国翻转课堂研究存在本土化研究不够,理论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
关键词:国内外;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法是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课上通过讨论、教师辅导等来了解知识,掌握知识。通过文献检索法对国内外关于高校翻转课堂法进行比较研究,理清高校翻转课堂法的发展脉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校翻转课堂法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献来源
文献检索有中文和英文两种,其中,中文文献的检索采用中国知网搜索引擎,共9篇。英文文献的检索采用ERIC搜索引擎,共6篇,加上2018年北京大学汪琼教授的外加北京大學汪琼教授两门MOOC上提供的3篇英文论文,共9篇英文论文。
二、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1.国内的看法
杨春梅认为,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将不易理解的重难点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玉琴认为,翻转课堂其实就是将教学的过程进行了翻转,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课下巩固,而翻转课堂是学生先学,教师再重点教,课下巩固。林冬梅、李智涛认为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
2.国外的看法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拉赫等人把翻转课堂定义为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教室内转移到了教室外。美国FLN网站指出,翻转学习改变了教学空间,从群体学习空间向个体学习空间转变,教师在此环境下引导学生应用概念并创造性地处理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
3.本文的看法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翻转,让学生在课前就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教学过程。因为有了学生课前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课堂活动,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课堂的把控权不再是教师,而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教学环境。通过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更容易掌握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辅导。课堂的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1.国内的研究
张伟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进行新的学习之前,学习者的知识以及技能要达到预定的掌握水平。何立芳认为,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比较丰富,既有掌握学习,也有建构主义等理论。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既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又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兼顾内容的实用及趣味性,自我导向及学习金字塔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这些理论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2.国外的研究
印度尼西亚的扎姆扎米·扎因丁等人认为,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在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法基础上开展的。阿联酋的珍妮·厄普德等人认为,翻转课堂的理论背景不仅有布鲁姆的分类法,还有建构主义、强化理论等,而且这些理论分别为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发展及开展提供了不同的基础,同时,还详细阐述了这些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3.本文的看法
综合以上各家观点,本文认为珍妮·厄普德等人对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的研究较为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法是有其发展背景的,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演变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相关的教学理论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而且这些理论各自的优势及特点让翻转课堂教学法更加完善。珍妮·厄普德等就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教学理论与翻转学习的关系,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论框架。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1.国内的研究
钟晓流等人提出四阶段太极环式模型:教学准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莫俊将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归为二分型流派、三段式流派以及环形四阶段流派。流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罗伯特·塔尔伯特、拉姆齐·穆塞莱姆、杰姬·格斯丁。
2.国外的研究
美国的罗伯特·塔尔伯特所构建了课前和课中的流程结构。美国的拉姆齐·穆塞莱姆在同伴教学及引导式探究理论的基础上,他主张将翻转课堂教学分为探索、翻转、应用三个阶段,塞浦路斯的费兹勒·奥兹达姆利等人把翻转课堂模式分为传统、部分以及整体的翻转课堂模式三种。
3.本文的看法
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无论是二分型还是三段式、四阶段,都是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侧重点来划分的,有各自的特点。比如,二分型教学模式更加适用于理工科的教学,三段式对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更加侧重,四阶段教学将学生的主体性很好的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根据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环节学生利用的资源不同进行分类。
(四)翻转课堂研究存在的问题
1.国内的看法
杨春梅认为,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多是理论型的,实证的研究较少。张伟认为,相关的研究多是侧重对国外高校教学案例的分析,而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进行研究的材料不足,一些实证研究也侧重于介绍性的研究,缺乏支撑的数据。结合相关的研究文献,多是认为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式依旧以传统教学为主。
2.国外的看法
扎因丁等人认为翻转课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欠缺,尤其是开展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的成果较少。珍妮·厄普德等人认为,研究很少关注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包括差异化学习与翻转课堂教的关系关注不足。
3.本文的看法
关于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研究的,很少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的。其实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很重要的,而且影响学习效果的往往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及能力,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只是将知识进行了传授,而接受的效果多数是取决于学生自身。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者都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对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发挥重视不足。第二,关于研究的内容更加侧重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综合利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哪些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但是对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学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关注不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学生本身也要学会调整自己,去接受并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前,教师以及学生的准备都是研究者要关注的内容。因此,后期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及学生的准备情况,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第三,研究方法多是理论性的,实证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多是结合别人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析,从中阐述自己的理论观点,很少是通过实证进行研究的,当然,如果要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来验证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不足,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教师来说,无疑会增加其工作量。第四,评价的指标还是以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大部分,再结合学生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来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投入、参与情况以及课堂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的教学评价指标研究不够,对于学生的课堂投入、学习需求以及师生互动等指标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也是相关研究不够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
(1)翻转课堂法的发展脉络沿着发芽破土期、初步生长期、成长壮大期、稳定繁荣期的路径进行。
(2)翻转课堂法的研究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即翻转课堂的萌芽实践在先,把之定义为翻转课堂的理论总结在后,之后再按照再实践和再理论的逻辑不断向前铺开。
(3)翻转课堂法的研究方法遵循文献研究法在先,鲜活数据研究法在后的规律和鲜活数据研究法由一种到多种并用的发展顺序。
(4)应重点关注四个问题的研究:①翻转课堂的本土化问题;②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问题;③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能力要求问题;④翻转课堂作为未来专业设置的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Jonathan Cisco.Teach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College Instructors[J].Teaching & Learning Inquiry,2014,2(2):41-57.
[2]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59-63.
[3]Fezile Ozdamli,Gulsum Asiksoy.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J].World Journal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Current Issues.2016,8(2):98-105.
[4]龍晶晶.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6):113-118.
[5]林冬梅,李智涛.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述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1):76-79.
[6]张伟.近五年(2012—2016)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的分析和反思—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