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爱惜粮食正当其时
2021-03-24金驰
金驰
浪费粮食不仅仅是浪费金钱、也是浪费他人的劳动。
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形成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国人好面子,请人吃饭作为一种撑场面的风气仍然大量存在,由此带来的餐饮浪费、粮食浪费非常巨大。据统计,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约340—360亿斤,这还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除了消费环节的浪费,我国粮食损失还存在于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
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这是我国关于该领域立法的重大突破,意义重大。
立法把爱惜粮食从道德層面上升为国家意志、法律手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节约资源、节约粮食的措施和手段,大力推行“光盘运动”,党员干部带头提倡、号召大家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通过大力宣传、引导,粮食浪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全社会逐渐开始重视节约粮食,初步形成了节约粮食、节约资源的文明新风尚。但不可否认,粮食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有鉴于此,国家适时提出了该草案,力求从源头上解决不能浪费、不敢浪费、浪费粮食处罚轻的问题,使得粮食浪费在我国不再是个人道德问题,而是守法不守法,是不是合格公民的问题。
立法爱惜粮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人口激增、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共识,也是大国应有之担当。看似小小的粮食浪费背后,实际上牵扯的是更大范围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浪费。如果人人每天都节约一点点,合计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立法爱惜粮食是倡导良好社会规范的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的素质也应该和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要越来越文明。浪费粮食不仅仅是浪费金钱、也是浪费他人的劳动。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形成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节约之风应从粮食开始,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