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清《浙江省垣城厢总图》
2021-03-24曹晓波
曹晓波
《浙江省垣城厢总图》,是杭州市档案馆编制的《清代杭城全图》中最主要的一幅,也是杭州第一次以上北下南的西方绘图理念制作的一幅全城图。它的南面以现在的凤山水门遗址一线为界,东面以现在的环城东路、江城路一线为界,西、北面依然是南宋“京城图”的界线走向。
《浙江省垣城厢总图》还附有79幅《分图》,经杭州市档案馆组织专家考证,此图应该测绘于清光绪三年(1877)至五年(1879),同时使用了同治十三年(1874)到光绪元年(1875)的地籍资料,刊印于光绪七年至八年(1881-1882)。该《总图》比例1:4100,《分图》比例1:860,在晚清的地图绘制中,精细程度可称上乘。
这是杭州经历了太平军战乱的后十年,也是“同光中兴”时期。在这张《浙江省垣城厢总图》的79幅《分图》上,杭城共绘制有衙署82处,公馆公所22处,店家7714家,住家7712户,作坊84处。这些城市的面貌,大致和战后复苏时的杭州城内10余万人口相符。
该图正北上方的“贡院”,也就是现在杭州高级中学方位,占地范围、建筑面积堪称全图中的最大。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退却,左宗棠率湘军进驻杭州,也迎来了同治六年(1867)的丁卯乡试。作为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当即组织对贡院的修复。不久,已成废墟的一万二千二百七十六间考生号舍,整修一新,同治六年,战后第一次乡试开科。
从《分图》第十五、第二十一的两幅图来看,贡院附近的青云街,开张的店家将近40爿。这些店家不少都和科举考试有关,比如,虚白斋笺纸、林云楼装池(书画装裱)、沈茂才笔铺、翰海堂书铺、陈云杓刻石等等。在三年一次的乡试时,这些店家也做考生进贡院的网篮生意。网篮中配有笔墨砚笺、罐盆壶杯、吃食糕点。
店家中也有供住宿的栈房,但这些店在一年中生意冷热不匀。平时门可罗雀,乡试时往往客满“爆棚”。来得迟的远道考生,投宿不成,露宿的也有。当时正值农历八月,午夜很凉,一旦下雨,考生得病的也有。有一个宁波府象山县东陈乡的秀才陈素涛,曾为此因病身亡。
陈素涛的妻子陈孔氏,遵照亡夫遗言,想集资在省城杭州造一座像鄞县试馆那样的馆舍,供象山考生无偿投宿。几年集资不成,她最终决定变卖家产田亩,独自出资,实现亡夫遗愿。
在浙江省布政使司署的协调下,陈孔氏在贡院东侧的文龙巷拿到了六亩六分七厘土地,地契附图是“仁和县平安里二图”。这座象山试馆经过两年的赶建,终于在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乡试前,正式供考生投宿。象山试馆是杭城中最具规模的住宿馆舍,后改名象山同乡会馆,馆内有四人一间的考生居舍66间,厨房卫生间33间。陈孔氏为此花费银子5096两。
尽管象山试馆比鄞县试馆的规模要大得多,光绪皇帝还亲笔题给陈孔氏“乐善好施”的匾额一块,但在《浙江省垣城厢总图》上,贡院东侧,只标有文龙巷的“鄞县试馆”,却没有标注“象山试馆”。当然,这不是疏忽,它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市档案馆对该图刊印的年代论证,即光绪七年至八年(1881-1882),是正确的。
贡院的东、北、西三面是河。西侧,是如今的中河。北侧的河流,往北经过梅东高桥以后,和水星阁的白洋池相通,也就是现在浙江日报社方位。由此向西又分出一支,通往西河和武林水门。在贡院的北侧,有一座梅家桥,桥下的水流,往西流向市河,也称小河,这就是现在的光复路。从市河往南,过清远桥和贯桥时,又分出一支西去的水流,这就是现在的凤起路。
这也是农耕时代的杭城,水运交通的最后写真。不过,从《浙江省垣城厢总图》看,中河与东河,在如今的浙江日报社北侧,并不相通。时人王景彝在《梅筱岩中丞开通杭城中、东河道,敏斋方伯赞成之,时社会集水星阁,分咏其事》组诗中说:“惟有中、东不可航,留待后人补其阙”。
那么,中、东河是哪年沟通的?是光绪五年(1879)。当时有诗文称赞:“炎曦如火铄城邑,河干日午千夫集;三湘健儿身手强,结束桓桓缚裈褟”。“三湘健儿”是指左宗棠的驻军,“桓桓”是威武的样子,“裈褟”是裤与短衫,“结束桓桓缚裈褟”,说的是兵士在挖掘河道时一身短装“结束”,精力強旺。
这就是城北新横河的开工之日,时间是光绪五年(1879)夏秋之间,地点在现在浙江日报社的北侧。当时,《浙江省垣城厢总图》绘制刚结束,所以,在总图和分图中都没有标注这条城北新横河。主持地图绘制的浙江巡抚梅启照(字筱岩),也正是新横河开挖的主持者。这段历史,也印证了杭州市档案馆考证《浙江省垣城厢总图》的绘制、刊印年代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