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庐合村:打造生仙里幸福乡村示范区

2021-03-24朱丽

杭州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

朱丽

合村烟火生仙里,大块文章活水源。

合村鄉位于桐庐县西北部山区,地处桐庐与淳安、临安的三县交界之地,民间一直有“鸡鸣三县”的俗语,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使得这片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处女地”如今仍然是不少人眼中的“秘境”。

一个传说,一条峡谷唤醒沉睡乡村

合村的山,连绵环绕,峻峭嵯峨。传说中,因为出了一位神仙,这里的山便有了一些仙气。合村在明清时期被称为“生仙里”,仙人名叫麻姑。相传,麻姑在合村一带悬壶济世,救治一方百姓。为了感恩这位奇女子,当地百姓在村中造了一座庙宇,取名麻姑庙,又把当地的村名、山川河道均加以“麻”字取名。其中,像“麻溪”“麻岭”等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历史变迁,与“麻姑精神”一道传承下来的还有舌尖上的美味“端锅菜”。豆腐、青菜、萝卜、猪肉……选自农村地道的食材简单烹饪,层层叠放,一锅共煮,这也是合村人推崇的谦和礼让、质朴善良的生动写照。

地处偏远,资源稀缺,劳动力欠缺等诸多不利因素让合村多年来的发展历经坎坷。2011年,全乡财政收入仅为430万元,农民年均收入仅10135元,且大部分人从事的都是传统农耕和手工业加工。

2012年,湖北商人卢宇龙怀揣投资旅游项目的想法,无意间闯入了这个隐秘的山村。极富野趣的自然生态环境让他萌生了在这里投资的想法。由此,诞生了一项结合了旅游观光和探险运动的雅鲁漂流项目。

近几年,随着该项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每年6月到9月间前来漂流的游客络绎不绝,周边的农家乐与民宿也逐年增多。沉睡已久的山村,就这样被一波波远道而来的游客渐渐唤醒。

一湾碧水,一座山峰迎来全域旅游

如果说,雅鲁漂流项目的引进是让部分乡民抓住机遇、投身乡村旅游的初始动力,那么2015年7月后溪村村民的众筹,则给合村全域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

170户农户以每股5000元的股金集资151万元,成立后溪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借助于这股东风,后溪的旅游发展也开始大步迈进,实现了“零”突破。两年时间里,这里建成了天然浴场、垂钓中心、休闲绿道等配套设施。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8年5月,合村乡与杭商旅宏逸公司签约合作开发后溪竹溪乐园项目。竹林机车、蹦极塔、水上闯关、集装箱民宿,一个个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据统计,自开业以来竹溪乐园共接待游客量13万人次,实现营业额660万元。截至目前,后溪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完成2次利润分配,每股分红400元,共分红24.24万元。2020年,后溪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96.3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1.88万元。

以后溪村为开端,合村乡“全域+全民”的经营模式为更多的乡民开辟了致富之路。除了后溪的高空滑翔、合村的激流探险,合村乡还做起了“高山滑雪”的文章。在海拔900米的高凉亭村松树尖,修建了一个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拥有4条滑道的室外滑雪场为游客提供冰雪项目体验,让原本发展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截至目前,滑雪场共接待游客19218人,实现营收412.7万元,为高凉亭村集体增收约100余万元。

一项约定,一个目标呵护山水画卷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合村乡就开始制定了村规民约,努力让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多一些行动自觉。

近年来,合村乡按照遵纪守法、生产经营、生态环保、集体公益和乡风文明等内容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并融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等工作内容,出台了“和合村训”“党员先锋八条”“村民代表履职十条”等“村规约定”,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工作转化为“民事约定”,使村务管理由村干部“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在全乡上下初步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党建、产业、治理融合发展、赋能推进,合村乡人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作者单位:桐庐县委办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小A去旅游
2016全域旅游 重庆最美旅游胜地TOP8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旅游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全域旅游形成《琼海共识》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