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德千鹤:凝聚“她力量” 合力建乡村

2021-03-24王莹

杭州 2021年2期
关键词:妇女基地精神

王莹

在建德生活半辈子的老梅城人怎么也没想到,梅城镇里曾被人遗忘的“城西村”如今華丽转身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千鹤村”。

2019年11月,建德市人民政府为深入挖掘“千鹤妇女精神”,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和地名文化,增强村民对千鹤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助力打造千鹤妇女红色教育基地,批复同意梅城镇将城西村更名为千鹤村。“千鹤”这个在梅城人的心中悄然隐藏的名字,阔别13年之后,又重新归于这片沃土。

2020年10月,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被全国妇联正式批准授予“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此千鹤村真正迎来了再生。

沿用“她精神”,实现城西村的华丽转身

时间回到1953年,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千鹤妇女打破传统旧俗,走出家庭,走上田间地头,倡导男女同工同酬,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955年,毛泽东主席为此首次作出了“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批示,这是后来“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重要来源。

在毛泽东主席批示的鼓舞下,千鹤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了诸多全国妇女典型——苏连珠、洪水花、傅爱娥……千鹤妇女从此成为全国妇女学习的榜样,这也成为千鹤村人引以为傲的“妇女精神”的来由。

现任千鹤村党委书记王丽娜便是在这种妇女精神的引领下,2019年毅然决然地重回千鹤村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

“要想乡村振兴,首先要建设美丽乡村,而要想环境好只能先做减法,拆去违建附房再做庭院改造。我们先后经历了棚厕革命、附房革命、围墙革命才实现环境变好。”担任书记后的王丽娜最先想到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

拆建整治工作向来都是乡村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既要与村民前期协商,也要顾及拆除的乡村环境。但在千鹤村有一支千鹤嫂志愿服务队,主动加入帮助拆建的工作。

“刚开始说要拆房子,谁家都不愿意。这时候老一辈的千鹤妇女领头人——傅爱娥,最先站出来支持。仔细想一想,拆的都是违建,又是为村里的发展让出空间,我们确实应该支持。”说这话的人叫何美军,51岁的她不仅主动拆,还加入了千鹤嫂志愿服务队,时不时帮助搬运拆后的建筑垃圾,常常回家后才发现手上青一块紫一块。“我在家也比较闲,队里一打电话来说要清运或者打扫了,我就去。”何美军说。

在千鹤村,由女性村民组成的队伍除了千鹤嫂志愿服务队,还有女子民兵连、千鹤嫂代言人等,她们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里发挥着个人所长,同时也将这种“千鹤妇女精神”传承下去。

深挖“她力量”,搭起千鹤村的造血动脉

时隔60多年,当乡村振兴大潮兴起,千鹤妇女再度站上时代前沿。她们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寻找妇女创业创新创富的新方位,以“半边天”力量积极投身经济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2020年5月,承载“千鹤妇女精神”的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投入使用,10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从开馆以来,基地已经接待参观人员3万余人次。如今成为全国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后,来参观的人更多了。”王丽娜说,“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快提高我们的接待能力,完善配套设施,激活村集体经济。”

王丽娜介绍,今天的千鹤妇女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年轻女性已成为千鹤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妇女回乡创业成为一种趋势,她们用智慧和勤奋推动着千鹤村经济的发展。

千鹤村妇女王卫萍过去的收入来源只有将自家院子的晾晒刀削面拿到集镇上去卖,而如今依托村里支持,王卫萍进行自主创业的“千鹤一面”项目也成为了支撑本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千鹤一面”,为激活农旅融合活力,千鹤村还打造了千鹤妇女试验田,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妇女能人带动为抓手,引导农民尤其是妇女群众在农旅融合中增收増效。2020年,村里试卖的玉米一上市就收获众多好评;不久就要面市的荞麦酒正在“千鹤嫂”们的巧手中酿造着;在梅城古街上,千鹤村村集体租下的店铺内游人如织;千鹤村后续还将培养专职“千鹤嫂主播”,形成“线上+线下”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千鹤村通过成立公司、招商引资、村企合作,把资源变资金,增强造血功能,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按照目前已经承接的业务及下一步的规划,到2021年底,千鹤村的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谈及未来,王丽娜很有信心,她表示千鹤村将继续以美丽乡村促美丽经济,让村强民富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基调,让乡村发展良性循环,让村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作者单位:建德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妇女基地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拿出精神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