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拾穗
2021-03-24聂还贵
聂还贵
一
中药“远志”,别名“小草”。《世说新语》载,东晋大臣谢安,初隐居东山不出,后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马官。一天,有人给桓公送来一味中药“远志”,桓宣武遂问谢安,此药又名小草,何以一药两名?在场的郝隆抢答:“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以诙谐反喻讥笑谢安。
清·龚自珍曾赋诗《远志》,抒发抱负远大而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远志真看小草同”,“青灯夜雪阻山东。”
二
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数载,公正廉明,人以“杨震四知”广而颂之。
一次,杨震因差途经昌邑县,县令乃旧交王密。王密获知杨震到此,念及杨震当年给予的知遇之恩,遂怀揣什,乘了朦胧夜色,前往馆驿相赠,却遭到杨震严拒。
王密急切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
杨震正颜厉色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元代学者许衡,有“义不摘梨”的故事,为世人称道。
一年暑夏,许衡与人途径河阳田野,烈日炎炎,焦渴难耐。恰好道路一旁有梨树果熟。众人一哄而上去摘。“道有梨,众争取啖之”,唯许衡独自一人正襟危坐于树下,安然自若。
有同行者问许衡:“何不摘而食之?”
许衡回答:“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同行者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世乱,此无主。”
许衡一字一顿地回应道:“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苏轼《赤壁赋》直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礼记·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三
事物的个性特征,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也是其莹亮的辨识度。个性越鲜明,辨识度越高。有时候,越是个性的便越是美的。
在大合唱中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若要找回自己,一是独唱,二是领唱。我想到了中国的大宋王朝,年轻的宋朝人看一眼身后华盛媚艳的唐人,意识到不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而必须另辟蹊径,彰扬个性。你写句式齐整、合辙押韵的唐诗,我赋错落杂陈的牌名宋词;你崇尚富贵牡丹,我推崇清雅梅花;你感性绘绚烂唐三彩,我理性烧单色宋瓷,造一个不喧不闹、幽然澄静的“雨过天青”。
中国五大名瓷以宋代汝瓷最为珍美,“似玉非玉却胜玉”,遂有“五窑之魁”盛誉,“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汝瓷传世仅存60余件,其身价在今日世界拍卖场最为昂贵,炫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与注释。“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
初,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令工匠烧制茶器。什么颜色?世宗皇上看一眼刚刚下過雨的天空,蓦然来了灵感,说,就烧一个雨过天晴的颜色吧。“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雨过天晴?雨过天睛那该是什么颜色。带了沉甸甸的疑难,工匠反复观察天象,虔心揣摸,但见雨霁放晴,天色青中有蓝,蓝绿相间,端的是碧空万里,粉青月白,“千峰碧波翠色来”。
与柴荣一样笃信道教的宋徽宗,不喜欢定瓷白色有“芒”,而独爱“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汝瓷,诏令将其移植到开封官窑发扬光大。汝瓷遂异彩大放,声名远播。
汝瓷釉面质感密致,幽邃温润;釉色神秘迷离,氤氲一境空灵梦幻,令人欲看不透,欲罢不能。“天真独朗,从蓝而青”的汝瓷,以宋代官窑的巅峰之作,被尊为宫廷御用珍物。“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明代曹昭留一声百年感慨:“汝瓷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汝瓷,出神入化地载动着宋朝的时代特质,标志着宋代审美理想与艺术趣味的别样与新异,雅然成为另一个辨识宋朝的美学符号。
选自《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