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解读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2021-03-24汤海凤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师文本教材

汤海凤

语文老师都知道:“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但是,“正确解读文本,引领课堂”却不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能够做到的。名师的课堂精彩,源自他们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巧妙使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精彩呈现,达到了课堂最想要的样子。 “慢慢走,欣赏啊!”是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所倡导的思想,笔者想带上这份心情,和读者们一起走进名师的课堂,领悟他们解读文本的思想精髓,看如何用好教材,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批判地解读文本,巧妙地使用教材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法,需要独立思考,通过批判与扬弃,逐步获得真知。批判性阅读在我们小语课堂上的缺席由来已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是当代作家李雪峰的作品。用刘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个‘道理是对的,故事是假的的虚假文本。”哈默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大亨,哈默逃难故事子虚乌有,更没有娶一个镇长的女儿为妻。因此,刘老师大胆取舍,舍去了对文本内容和细节的咀嚼,把借助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及提高学生概括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及重点,巧妙地设计了本课的教学。以下是笔者《尊严》一课的听课笔记:

(一)检查预习,了解故事梗概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逃难  思量)

2.教师:你读了几遍,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哈默  杰克逊)

3.教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南加州沃尔逊小镇)

4.教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寒冷的冬天)

(二)自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

1.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你觉得最难理解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逐一理解。(学生: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3.老师板书“惬意”,这是什么意思?

4.指名读含“惬意”这一词语的句子。

(三)品读关键句,唤起学生的尊严意识

1.教师:如果让你摘录文中的一句话,你会摘哪一句?(学生反馈,教师引导说感悟,并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同学们,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什么是尊严?(学生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思考:那些逃难的人,有没有尊严?

二、多元地解读文本,辩证地使用教材

“多元解读”理念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创作和读者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作品的意义也不是客观和固定的。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的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我们绝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文学作品最初的意义。我们来看看窦老师是如何诠释文本解读的多元性。

窦桂梅《宋定伯卖鬼》课堂实录(节选)

师:一个“乃去”到一千年后的“乃止”。但不管怎么说,虽然鬼没有抓到,足见宋定伯在当时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诗为证,评价宋定伯:“小马乍到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对宋定伯的评价真是高啊。不过,刚才,我可听到了有的同学说鬼的狡猾变成了——

生1:狡猾。

师:说谁?

生1:宋定伯。

师:那你是站在鬼的角度。还有人说鬼——

生2:善良。

师:看来要公平,咱们现在还真得花开两朵,再表一枝。谁呀?(生:鬼)

……

(教师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品读鬼的有礼貌、善良、多疑、诚实)

师:我发现,读着读着,对鬼有了新的理解。好啊!

师:原来宋定伯的行为,那叫——(生:大善)

突然发现鬼的心灵,那叫——(生:大善)

师:学到这已经矛盾了。闹了半天,读出了这么一个有礼貌、诚实、善良的鬼。刚才说宋定伯的机智、勇敢,当然有的同学站在鬼的角度有说宋定伯这样那样。难道说,宋定伯卖鬼错了吗?(生:错了,没有错)

师:所以说,好的小说不仅读到文字,读到理解,而重要的应该将沉淀化为我们的思考。

师:我们不急着回答,我们再看宋定伯賣鬼这个事件,你是赞成,还是中立,还是否定呢?前后讨论,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观点,也希望要谈得有理有据。当然理直气和更好。(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赞成宋定伯卖鬼。因为鬼表面有礼貌、诚实、善良,心里不一定就是这样。有可能心灵恶。放了它以后,它再去害人。所以,我赞成宋定伯卖鬼。

生2:我不赞成宋定伯卖鬼。因为宋定伯和鬼本可以相安无事,鬼并没有害宋定伯的意思,但宋定伯却一定要把鬼卖了。这个鬼很可怜。所以,我否定宋定伯卖鬼。

生3:我中立。宋定伯是为了保护自己,而鬼的话当然不想被卖。所以我保持中立。

《宋定伯卖鬼》是一篇文言文志怪小说,借助鬼隐喻社会上的人和事,体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窦老师尊重当时背景,肯定宋定伯机智勇敢形象的同时,站在今天的角度,辩证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围绕两个问题:“这是一个(     )的宋定伯?”“这是一个(      )的鬼?”引领学生辩证地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教师引得巧,学生答得妙,真是了不起的超越!

三、“语用”地解读文本,灵动地使用教材

名师课堂精彩连连,除了上述两位教师外,浙江名师虞老师的《金钱的魔力》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奉承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名师们的精彩课堂体现的不仅是其个人教学的魅力所在,还是他们透过课堂折射出的教育理想、最前沿的教学理论,诠释着他们对文本解读的精髓所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只有这样,课堂上,我们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名师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议"名师"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