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的色彩

2021-03-24王汉辰

山东画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建筑当代艺术绘画

我从小在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家庭里成长,早早就接触了艺术。记得小时候,我每次去姥爷家都会帮姥爷磨墨,看他写字,听他给我讲一些有趣的事。在外人看来,我们一家三代都是所谓的“学院派”,对艺术的培养一定是既“专业”又“严肃”的。但恰恰相反,家庭给我对于艺术的最初“熏陶”是轻松与愉悦的。我想正是这种对待艺术感受力多于理解的培养方式,影响了我的艺术追求。

画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记录。大学时的经历丰富了我的绘画。我读大学时,恰逢中国当代艺术高潮的尾声阶段。我课余时间常常往返于北京的798、草场地等艺术街区。虽然我并不是十分理解当代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但是新鲜的展示形式和丰富的材料语言给了当时的我很大的震撼。加之,大一的时候,我有幸参与了学校与美国俄罗冈州大学艺术学科的暑期工作坊计划。在与外国同学思想碰撞中,我暗下决心,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出国读。后来,我又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瑞典馆的志愿者工作和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学院交流工作坊项目。这些经历让我对西方的艺术体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踏上了去德国留学之路,就读的学校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包豪斯”。我的专业从大学时期的新媒体艺术转变成了古建筑保护,这样的大跨度,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制一般,让我在艺术领域里的体验更多元化。

在留德的日子里,得益于古建筑保护专业的特殊性,我几乎游历了整个欧洲。其间,我和同学以背包客“穷游”的方式,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柏林出发,一路经过比利时、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最后返回德国。这一趟的经历可谓是“丰富多彩”。但最令我难忘的不只是看到曾经书本上才能见到的大师们的真迹,还有徜徉在午夜的巴黎,漫步在塞纳河畔,踏着大师的足迹,感受他们的心境。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学习艺术、爱好艺术的青年来讲,是十分宝贵的。

因就读专业的原因,那时深受建筑思维影响的我,对于空间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和体会。当我回望那些涂鸦绘画时,才后知后觉地感受到环境对于绘画的影响是如此的真切与宝贵。

从中国的当代艺术到西方的古建筑,所有经历对我来说都是收获。2014年底,我又有了新的人生体验——毕业回国入职山东艺术学院,任教于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工作给了我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那时,学科建设还处在萌芽阶段,对一个新晋大学老师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工作的关系,我常常要带学生去考察各地文化古迹。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先的文化底蕴是如此深厚、包容万家。我的作品也逐渐地有了新的变化。我想这一切都是源自于思想的成长。

我的绘画语言,随着我的阅历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无以复加式的丰富到现在追求少即是多的精炼。但是对于绘画不打草稿,直面画布的“莽撞”一直是我坚持的创作方法。

常常有人问起我,绘画中形象的灵感源泉是什么。我想这可能跟我爱胡思乱想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也跟我出生的这个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名喜爱画画的人,时代的烙印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宿命问题。作为一名“90后”,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人们的视觉经验跟感官体验都跟之前的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中西方文化的影響早在年少时就流淌在我们这一代的血液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作品有很多冲突与矛盾,但又彼此相得益彰的原因之一吧。

年轻本就该丰富多彩,画上的色彩,都是年轻的色彩。

(编辑/公晓慧  助编/张媛媛)

王汉辰 个人简介

1990出生,山东艺术学院教师,2012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多媒体专业,2014毕业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古建筑保护专业,获硕士学位。

留德期间参与德国十四世纪玻璃厂古遗址挖掘项目、也门城市广场的修复规划与重建项目、意大利佩鲁贾中心广场规划与重建等多项古建筑修复重建规划。

先后出版《装饰艺术设计》《色彩设计与应用》《中国明清古建筑彩绘艺术研究》等专著,《山东古建筑彩绘保护现状与修复策略研究》获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立项。

猜你喜欢

古建筑当代艺术绘画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