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和不思考的人争论

2021-03-24资中筠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考者定式脑袋

资中筠

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或读书很少的人,焉能有常规的思辨能力?

我观察过很多“争论”的场景,也经常被卷入争论的漩涡。发现这个现象有其“规律性”:中国式争论,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争论,多数都是因为话语的对等,陷入抬杠的尴尬境地。

人与人之间一旦开始抬杠,就必然在情绪上严重升级,继而开始出言不逊。

比如,有一次我谈到日本人的教养,就有一位同学大为不满,他数落我给日本人涂脂抹粉,长日本人的志气,灭中国人的威风。

我没有理他,因为我仅从他的话语中就发现我们并不在一个平台上说话,彼此说的也不是一回事。他后来气急败坏,开始骂人了。我依然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直到他偃旗息鼓,不再挑衅。

几年后,我们偶遇,他给我带了一顶“瞧不起人”的大帽子。当时我欣然接受,并且告诉他:我真的瞧不起你,当然不是因为你的钱少,更不是因为你的车不好,而是你白长了一个脑袋,一个只知道吃饭、不知道思考的脑袋。我们之间讨论问题,既没有前提,也不会有结果。因为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也不是一个方向。彼此南辕北辙,如何讨论问题?

我历来主张,不要和不思考的人讨论问题,尤其不要和不思考的人争论什么。

思考,是交流的前提。尽管思考的层次可能会很大,但思考不思考,差异不是螺旋桨和喷气式之间的差异,而是飞机和大炮的差异。

尽管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因为见识的差异,阅读的差异,思考的差异,已经使彼此之间有了天壤之别。

为什么思考很困难?

因为思考是要有付出的,付出时间大量地阅读,花费钱财增长见识,然后开动脑筋苦思冥想。而思考的考,就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所以很多人并不擅长思考。他们随波逐流,甘愿平庸,基本上被时代驱赶着生活。

若不幸遇上舆论一律的时代,就更加简单了。凡事跟着感觉走,以“看齐”为天职,把“一致”当圭臬。这样的人,非但不具备一般的思考能力,而且不具备常识。跟他们讨论人生与学问,岂不是对牛弹琴?

争论问题,首先争论的双方要有一个前提——彼此都是思考者。只有这样,才能就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

凡是正常的争论,比如学术争论、真理争论,争论的双方并无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因为能争论,就必然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它好比擂台比武,一个武士,焉能跟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人打斗?

至于那些动辄就扣帽子、抡棍子的人,他们不是和你争论,而是无理取闹。对这些人,或回避、或远离、或一笑置之、或请他闭嘴。他们其实也很可怜,自己不学习、不读书、不思考,却还想显摆显摆,刷个存在感,以表示他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是有思想的翘楚。

有些人的頭脑,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定式之源正是几十年的洗脑。这样的人,只能由着他去。争论是很难动摇他的定式的,除非巨大的变革。

猜你喜欢

思考者定式脑袋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脑袋只有一个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小心你的行为定式
不爱运动,是因为太爱动脑
这些恐龙的脑袋怎么那么奇怪
脑袋和西瓜一样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