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1-03-24蔡洲

参花(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信息化教学互联网+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可加强师生互动,强化教学成效。本文从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的背景、意义入手,论述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课题立项的研究价值、研究目的、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等要素,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互联网+” 应用型高校 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互联网+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应用型高校应结合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确保“互联网+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虽然早在1960年曾尝试过实施信息化教学,但在实践上却缺乏一定的可行性,造成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普及率较低。[1]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拓展,教育部门也再次重提信息化教育。一方面,本课题的提出是为了适应全新的教育环境以及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是为了督促教育工作者及早完成转型任务,以此在信息化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因此,本文课题的提出可为“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给出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界定范围可体现在以下三个部分:其一,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界定,“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时,可依托互联网技术达到高效、科技化教学改革的目的,以此为应用型高校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积累经验。一是针对信息化设施予以完善;二是从教学元素方面予以改革。[3]其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界定。应用型高校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调查,实则是通过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力、设备运用力、技术融合度等方面判断教师是否具备突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西方国家的教育发展速度高于我国,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各国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提供了指导。

美国于1996年颁布的《教育技术行动纲领》中指出,教师应将信息技术用于课程教学中,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在2001年开展的教育会议中,美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更全面的认识,要求高校利用软件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此后美国高校多媒体中心每周均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英国于1998年设立了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专项基金,为高校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了资金支持,培训对象包括新入职教师与在职教师,培训内容是信息化手段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培训方式包括线上培训和实践培训等。

德国以地区为基础,设立多个计算机中心,用于培育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学能力,并要求高校组织教师进修,组织咨询小组,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逐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2.国内研究

虽然我国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晚于西方国家,但相关研究内容更具系统性,研究成果可为高校实践提供有效指导。本研究从“互联网+教育”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两方面总结国内研究成果。

在“互联网+教育”方面,王竹立指出,“互联网+教育”是指利用互联网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信息传递,线下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的补充;张岩则认为,“互联网+教育”应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学、校园管理、学生管理等,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刘云生认为,“互联网+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大变革,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转变为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王鹏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掌握课件制作、屏幕录像、智能终端应用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增强师生在互联网中的互动;崔静朋指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应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入手,教育部门应将其纳入教育部门的重点支持项目,制定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高校应开展多元化培训活动,培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李娜指出,“互联网+教育”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具备学习能力、宣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化教师职业素养,满足“互联网+教育”要求。

3.研究述评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看来,“互联网+教育”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给新时期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手段开展教学。关于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中,更集中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和培养措施,研究内容相对笼统,并未细化至某一类高校。由此可见,关于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分析、现状分析、培育与提升措施分析,均是教育领域值得探究的课题。

(四)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针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展开细致分析,可对新课标内容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角色,而在互联网技术下,教师可更好地运用第三方平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度进行合理把控,以贴合新课改政策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据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且操作要求较为严苛的工作。而本课题是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度剖析,由此找到影响教师实现信息化转型目标的重要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改革与自我完善提供重要的指引作用,使其在现实中能够真正掌握信息化教学技巧,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所以,本课题有着一定的实践引导意义。

(五)研究价值

本课题在讨论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时所提出的观点,可为同行业人员借鉴,由此增加教育创新改革领域的互动率。还可为部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存在认知偏差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明确的思路,使其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改善高校教师的配合度,确保更多资深教师也能顺利加入信息化教学改革队伍中。因此,本课题有着显著的研究价值,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深入思考。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项:(1)明确“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提高应用型高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视;(2)分析“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掌握状况及存在问题,使应用型高校明确教师信息化能力的不足;(3)总结“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与提升措施,为应用型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帮助。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意义分析,“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及重要性,论述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2)问卷调查,以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合访谈结果,分析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不足;(3)对策分析,结合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缺陷,总结培育与提升对策。

(三)课题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调查问卷结果,评估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结合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践,总结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措施。

(四)创新之处

本课题主要论述新时期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课题研究内容具有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在课题研究中,配合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使课题研究成果更贴近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践。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可总结为以下三个部分:(1)前期准备,收集与应用型高校信息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明确相关概念界定;(2)现状调查与分析,编制调查问卷,选择应用型高校为案例,为案例应用型高校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后,统计调查问卷成果,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指出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3)实践探究,结合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践,分析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措施。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知网、百度、万方等平台,输入“应用型高校信息化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词条,获取相关研究资料,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汇总,了解国内外研究状况,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指导;(2)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基本信息、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执行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综合评估案例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3)访谈法,与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深层认知,为问卷调查结果提供补充;(4)数据统计法,利用SPSS软件处理调查问卷结果,深入挖掘数据代表的深层含义,使课题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如下:(1)文献收集,利用知网、万方等线上途径,图书馆与书店等线下途径,获取课题研究相关资料;(2)理论分析,了解“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相关概念,明确课题研究内涵;(3)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调查,获取教师的年龄、教龄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调查内容涵盖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执行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五部分;(4)发放调查问卷,到案例应用型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对于未在校的高校教师,利用网络邮箱发放调查问卷;(5)处理调查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评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6)问题分析,结合调查问卷成果,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7)对策分析,总结培育与提升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策。

参考文献:

[1]刘伊.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96-97.

[2]翟大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20+142.

[3]潘倩,盛夏.基于“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04):65-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GB104)。

(作者简介:蔡洲,男,硕士研究生,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信息化教学互联网+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