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子柒现象”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
2021-03-24吴昊
摘要:李子柒系列视频迅速蹿红海内外的视频网站,“李子柒现象”也因此得到了学术界一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以索绪尔的毗邻轴和系谱轴的理论[1]以及罗兰巴特两个层次的意义理论[2]为基础,从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研究李子柒的优秀视频“年货小零食”。分析李子柒系列视频在视觉文化传播上成功的因素,展示观者是如何通过视觉符号来体味李子柒短视频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李子柒现象” 短视频 视觉文化
“李子柒现象”是由李子柒本人及其团队创作的系列短视频作品而引发的社会效应,它作为一种社会风气流通于互联网,被大众所熟知。“李子柒现象”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传播的优秀例子,不仅是短视频作品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更是一个有着特别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本篇论文以文学理论学科知识为基础,从视觉文化传播的视角切入来研究“李子柒现象”,这个视角目前在李子柒的相关研究中还较少提及。论文将从视觉文化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利用索绪尔对符号的系谱轴和毗邻轴、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意义的两个层次”理论就“李子柒现象”展开探析,具体针对李子柒系列短视频中播放量较高的“年货小零食”展开研究。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置办年货、互赠礼品是伴随中国春节流传几千年的民俗活动,也是最能代表春节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殊习俗。春节寓意着新的开始,带来的是节日的喜庆。为了迎接这一节日,置办年货已成为春节到来时最醒目的信号,《京都风俗志》云:“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3]年货的定义极广,大致可分为装饰品、日用品、食品等。相比春节年货装饰品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形象,春节的年货食品也是不遑多让。自古以来就有着“民以食为天”说法的中国人,对于在春节中吃什么有着特别的讲究。年货小零食是春节食品中必不可少的,它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并已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代代相传。李子柒的“年货小零食”视频向人们展示了年货食品的独特魅力,再次唤起了人们的春节记忆。
一、李子柒“年货小零食”视频宏观视角的视觉文化阐释
李子柒的“年貨小零食”视频作为其2019年的新年特辑,展示了10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年货小零食。从取材到包装的食品手工制作过程,唤起了国人的春节记忆,展现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吸引力。按照索绪尔的系谱轴与毗邻轴理论,这个视频大体可以按照各年货零食的制作过程分为10个系谱轴,其真实地展现了年货小零食的制作过程,使视频的结构紧密且连贯。
(一)第一层次毗邻轴分析
“年货小零食”视频依照李子柒系列视频的一贯风格,可以以李子柒本人的行为将整部视频划分出10个系谱轴,其组成了第一层次的毗邻轴,每一组系谱轴由若干个镜头组成并相互交叉,却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视频以李子柒拾取野生板栗为开场,陆续展现了冰糖葫芦、花生芝麻糖、烤板栗等一系列常见年货小零食的制作过程,纯手工的制作能最大程度还原大多数国人记忆里的童年场景。
(二)第二层次毗邻轴分析
整个视频依然是以传统的手工制作内容为主,10种年货小零食的制作过程相互交错,如锁扣般一环接着一环。视频通过镜头的特写加强了李子柒手工制作等重要内容的表现力,并通过镜头的切换减少烹饪烘烤等重复耗时内容的存在感,这种镜头功能的高效利用,将长达两天的具体现实内容浓缩进一个时长约10分钟的视频里,其有力的镜头表现与紧密的内容布局转换使整个视频更具吸引力。而整体舒缓的音乐与恰到好处的远近景物的内容切换,使这种快节奏的内容变化减少了对观众的视觉压迫,并带来了独特的感官享受。
视频直接展现了中国春节传统年货小零食的制作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传统的手工制作食品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有着独特的诱惑。视频中传统的年货小零食制作方法与精致的零食摆盘包装,结合春节这个寓意深刻的节日,给观众带来了某种中国风味的仪式感,这对于外国观众的吸引力不亚于对中华传统功夫的好奇。而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其展现的是大多数国人对春节的童年印象。传统的年货小零食依旧存在于城市农村的角落中,这个视频唤起了人们的记忆,增强了传统事物的存在感。
视频的最后出现李子柒与奶奶分享一种新型小零食的场景,隐含着时代的进步与劳动人民的创新。李子柒视频中出现的传统灶火工具与乡村小院的景象,体现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表现出了中国人的浪漫生活。结尾的李子柒与奶奶互动和调皮小狗的画面使视频的内容回归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拉近了观众与视频内容的距离。
二、李子柒“年货小零食”视频微观视角的视觉文化阐释
(一)年货食品
春节除了春联等年货装饰品外,年货食品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地大物博,地域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年货食品种类。北方的饮食风格粗犷豪放,年货食品多为猪、牛羊、鸡鸭等肉类食品;南方的饮食风格讲究细致温和,年货食品则更加精细复杂,主要有汤圆、干果、腊货、果脯等食品。而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南北饮食文化相互融合,一些年货食品成功打破了地域差异的限制,成为全国各地各家常备的年货零食。李子柒的“年货小零食”视频展现的正是冰糖葫芦、雪花酥、花生、瓜子等常见的年货零食,它引发的是大多数70、80年代国人的春节记忆,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视频中,李子柒不单展示年货零食的种类,还将其制作的过程展现出来,加深了年货零食传统制作工艺的文化符号印象。
(二)童年回忆的再现与童真性情的表现
1.第一层次毗邻轴分析
这一段视频展现了李子柒与奶奶日常生活中的趣味互动。
2.第二层次毗邻轴分析
爆米花这一段视频出现了一个传统的爆米花制作师傅与中国老式爆米花机器,再现了许多70后、80后中国人的童年记忆:炉火上架着的黑色大炮似的爆米花机,师傅一边加柴火一边转动机器,“砰”的巨响与白烟,布袋装填的爆米花。这些记忆画面的再现对中老年人而言是面对生活压力中的心灵慰藉,对于青年人也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观众的乡土情怀,由对爆米花的童年记忆衍生出了对故乡的思念。
李子柒在爆米花出炉后的躲闪与惊叫和与奶奶分享零食的喜悦,这些细节表现出李子柒的童真性情,对于现代急躁的社会生活节奏而言显得弥足珍贵。这种童真性情的自由展示能够感染观众的情绪,唤起人们的童真,为单调的快节奏都市生活增添了色彩。李子柒在视频中表现出日常生活的率真,也拉近了她与观众的距离,这对于视频的传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从视觉文化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出发,经过对李子柒“年货小零食”视频进行的毗邻轴上“意义的两个层次”分析,可以发现李子柒“年货小零食”视频不论是在视频镜头的运用上,还是穿插于视频的背景音乐与自然声音的结合中,都有着独特之处。“年货小零食”视频还通过展现的内容以及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勾起了国人的回忆,颂扬了中国传统的年货零食文化。李子柒的视频以朴实的画面,细腻的音乐和充实的内容,润物无声地占据了欣赏者的感官。
但我们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研究的主体为李子柒及其团队创作的“李子柒系列短视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年货小零食”视频,研究的对象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不够全面。对于“李子柒现象”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增加研究的对象,立足于索绪尔的理论研究的同时,结合其他视觉研究理论,更加深入地剖析“李子柒系列视频”造就的“李子柒现象”,为如何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方向。
参考文献:
[1]汤筠冰.视觉建构以申奥片为例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
[2]孟建,汤筠冰,祁林.视觉文化传播研究(第1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让廉.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人海记·京都风俗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关于‘李子柒现象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G2020107490027;项目参与人:吴昊,陈晨,全婉仪,徐子尧;指导老师:杨志云)。
(作者简介:吴昊,男,本科在读,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2019级,研究方向: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