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刍议
2021-03-24何伟,庄飞,朱洁
何 伟, 庄 飞, 朱 洁
(1.淮阴师范学院 淮安发展研究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2.淮安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江苏 淮安 223001)
淮安依水而建,因运河而兴。千年运河穿境而过,赋予淮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城市内涵,给淮安留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是时代赋予淮安的重大机遇,更是历史托付淮安的重要责任。博物馆因具有收藏、保管、科学研究、教育、文化创意、娱乐等功能,在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好运河博物馆,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利用淮安运河文化遗产,是建设大运河标志性城市的重要举措。
一、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作用分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许许多多的保护机构中,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最佳场所,它具有与别的保护机构不同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博物馆是文物最持久的保护伞、最可靠的归宿
在众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博物馆是唯一在它的定义中规定了它永久存在的性质,其稳定性是任何保护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国际博协职业道德准则》中“藏品永久性的总推论根据”指出博物馆为子孙后代征集保管物品一切对藏品的处置都以永久性为推论根据。“永久性”的性质内涵获得捐赠者的无限信赖,使博物馆被认为是文物最可靠的归宿。正是由于它的稳定性、持久性,才使许多收藏家放心地把视为自己生命的收藏品交给博物馆。此外,博物馆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还有相当强的研究力量,人才条件具备[1]。国际博协保管专业委员会提出动态的藏品档案建设,把藏品研究的新成果、新信息不断地注入藏品档案中使藏品保存的信息量与日俱增。我国一些大博物馆都有一定的研究力量,使对馆藏品的研究逐步学术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以及多种信息传播途径,极大地实现了文物价值。因此,博物馆是文物最后的最好的归宿。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与保护
不论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具有“有形部分”与“无形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包括仪式上所使用的器物、手工艺品、民间文学作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部分,但是它们必然与一些物质遗产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实物来完成自己的功能。因此,博物馆对这些实物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2]。博物馆也可以把收集到的物品分类整理,配以文字说明举办展览,或者进行研究、发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曾于2006年2月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这是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览的内容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少林功夫、侗族大歌等2 000余项遗产实物,同时通过1 500余幅图片和多媒体等形式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说明和展示。展览现场还邀请传承人进行表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鲜活的、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将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一环——“传承人”的保护纳入公众的视野,实现非遗的人文价值。
(三)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人类的文化遗产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通过转化实现的。相当一批历史文物从开始时的一文不值到后来的价值连城,均是博物馆人员用技术和辛勤的汗水转化来的。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丰富,在文创产品的研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逐步出台了很多激励自主研发文创产品的政策和意见,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此,博物馆可以把丰富的非遗文化内涵转化为产品研发创意资源,确保形成的实体产品将地域特色与风格体现出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逐步提高了对文创产品的重视,富有馆藏特色的文创产品不断被研发出来。
二、运河沿线省市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运河沿线城市兴起一股博物馆建设热潮,通过建设统一规范的大运河文化遗产标识展示系统,形成大运河专题博物馆体系。
(一)江苏省外运河专题博物馆建设概况(见表1)
表1 江苏省外主要运河博物馆一览表
(二)江苏省运河博物馆建设概况
悠悠千载,运河流经了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个地级市,纵贯江苏南北790多公里。流淌的运河水,将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串联起来,形成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样的江苏运河文化。目前,沿线也涌现出一批运河博物馆(见表2)。
三、淮安市运河博物馆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淮安市认真抓好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运河文物资源研究、运河文脉传承弘扬、运河文化艺术创作展示等工作,在运河博物馆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表2 江苏省(不包括淮安)主要运河博物馆表
(一)理顺管理机制,建章立制,打造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2018年2月1日淮安市人民政府第4号令颁布了《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接着又颁布实施了全国运河沿线城市第四部、江苏省第一部、专门针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体现了时代性、整体性、协调性,主旨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全市文物保护管理员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巡查工作制度》等,从法律、制度层面明确文物保护原则、管理要求、职责分工、审批程序等。2020年9月,淮安市举办各个博物馆、博物馆协会参加的“遇见·大河”运河主题艺术作品展,全面展现淮安书画艺术在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的使命担当,努力打造“运河之都水城淮安”这一文化品牌。
(二)成立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增加博物馆维修保护经费
在机构编制严格控制新增的情况下,通过积极争取,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9年5月17日正式获批成立,成为包括探索、发掘、研究运河文化在内的专门科研机构。近两年,通过向国家、省争取资金,以及市财政部门安排资金1 000多万元,实施了大运河博物馆安防改造、板闸遗址保护、陈潘二公祠修葺等工程。
(三)博物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全市运河博物馆体系雏形初现,全市范围内现有淮安运河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西游记博览馆、洪泽河工博物馆、淮阴船闸运河博物馆、淮河安澜陈列馆、江苏省清浦中学运河文化体验厅等多个场馆。以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数量位列全省各地级市之首。
(四)场馆功能各具特色
淮安运河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西游记博览馆均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菜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目前,正在全力建设“国字号”的中国水工科技馆。
(五)举办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及有关赛事
2020年9月,淮安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自2016年以来,全市连续5年举办文创大赛。
尽管淮安市运河博物馆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短板和不足:第一,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市级层面的运河博物馆群建设、使用规划,部分场馆选址不够科学,布局不够合理,资源不够集聚。如淮扬菜博物馆周边缺少淮扬菜美食街及店面,西游记博览馆既不靠西游记乐园,也不紧邻吴承恩故居,参观不便,没有利用好独特的IP资源。第二,文创产品品类单一。目前,全市多数博物馆重视文物资源的收集整理,陈列展览形式单一,多数文物处于“静态”,没有“活起来”,依托博物馆资源的文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创产品开发没有真正起步。在文创产品开发上,部分馆基本没有大作为,大多是明信片、本子、胸章等,对顾客没有吸引力[3]。第三,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的积极性低。虽然中办、国办于2017年发文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营。但是,全市博物馆绝大多数由政府主导投资,社会资本独资建设的博物馆仅有一家。目前,全市没有一家民营独资或者联建的运河博物馆。
四、加快淮安市运河博物馆建设的路径思考
加强淮安市运河博物馆建设,应认真贯彻遵循《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注重场馆建设的整体性、层次性、空间性,着力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运河博物馆群。
(一)科学规划建设博物馆体系
要创建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淮安应加强全市运河博物馆群建设整体规划,着力构建“国字号旗舰馆——重点主题馆——景区专题馆”三级场馆体系(如下表3所示),建立以博物馆为主体、名人馆与文化馆为补充的淮安运河博物馆群。
表3 淮安运河博物馆体系建设构想
(二)重点打造“国字号”旗舰型场馆
以创建国家级大运河博物馆为目标,重点打造2个“国字号”旗舰博物馆。
1.进一步提升中国漕运博物馆功能。漕运是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大动脉,是当时交通运输、物资流通、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该馆一要多方收集,进一步充实历任漕运总督和漕运官员文史资料和相关文物,不断充实展品,利用丰富的展品解读漕运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内涵。二要以榷关博物(文化)馆、漕船博物馆为分馆,构建“主馆+分馆”的“国字号”旗舰馆。三要及时汲取运河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明白易懂的展览形态,增加展示内容,提升展览水平。四要兼顾游客学习文化知识的诉求,使游客产生好奇、新鲜、审美和放松的身心感受,使游客在愉悦体验中实现场馆的价值。
2.高质量规划建设好中国水工科技博物馆。按照“世界一流、传世之作”定位,把中国水工科技馆建设成为代表世界水平的水利科技展示平台和淮安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的示范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水工科技馆、运河国际会议中心、秋月文化广场,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10.75万平方米,其中水工科技馆地上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运河国际会议中心地上建筑面积6.75万平方米。中国水工科技馆的设计是对中国水工文化的当代诠释,将助力打造根植于淮安地域文化和运河文化的以水工为主题的未来科技展馆。建成后的运营方式,建议学习欧美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先进场馆的做法,以人为中心,不仅要考虑“我能给观众什么”,更需要考虑“观众需要什么”,加强科研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在做好展示、教育、研究的同时,强化文化娱乐、文化创意功能。
3.加强小型化特色化博物馆建设。一是提标改造现有博物馆。加大对全市现有博物馆的改建扩建,进一步扩容馆藏面积与展品,提升场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场馆的功能性、趣味性。二是有序新建重点主题博物馆。利用吴承恩故居和西游记博览馆新建吴承恩与西游记文化馆,在清江大闸口景区建设淮安盐文化馆、淮安运河民俗馆、淮安非遗集中展示区。三是在河下古镇景区,利用沈坤状元府资源建设状元文化馆,利用老字号“王兴懋酱园”建设酱醋文化馆,利用淮安茶馓、薄脆、钦工肉圆商铺建设非遗产品展示区。
(三)加快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目前,全国许多博物馆都在转型发展,激发创造力和活力。故宫博物院通过深度挖掘丰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研发具有故宫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又贴近于观众实际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故宫元素文化产品[4]。2017年,故宫文创的全年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创意走在前列的博物馆,都很红火。淮安运河博物馆也应借鉴相关经验教训,开发、营销好富有特色的文化IP,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1.突出创意和产品实用性、商业性相结合。运河博物馆是文化富矿,做好文化资源IP转化,十分必要,也要有政策支持[5]。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要求,学习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苏州市、南通市等的先进做法,尽快研究出台淮安市的博物馆文化创意政策。运河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商业性,而且还要重在创意,充满精细、雅致的淮扬文化风韵,形成自己的品牌。
2.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紧缺是制约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发展的重要瓶颈。文创产品是“人脑+电脑+文化+市场”的融合,需要既懂文物又懂设计还懂市场的复合人才[6]。一要面向市内外举办文创大赛,以发现好的创意产品。二要发现、培养乡土人才,开发传统艺术产品。对于工匠型文化产业人才,要在职称评定上给予特殊政策。三要政府推动驻淮高校有关学院产—学—研、校—管—企的跨界合作,支持中国水工科技馆、中国漕运博物馆等旗舰博物馆与淮安文化旅游集团等企业,采用订单式持续培训急需人才。四要积极引进人才。采取公开招聘、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咨询、讲学、开办工作室、创作室等多种形式,吸引文化创意人才。五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街区、村落建设。
3.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通过社会力量举办各类运河文化活动,丰富和发展更具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如,鼓励河下古镇老字号饭店——文楼,以“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这一特有的上联,举办对联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有奖征集下联,每年举办一次评比活动,作为文楼对联文化节的主要内容。又如,鼓励老字号酱醋企业——浦楼酱醋举办酱醋文化节,借鉴镇江恒顺酱醋文化节的经验,在每年春节前举办浦楼酱醋文化节,培育“打酱醋过好年”的民俗文化。还有,沈坤状元府在高考发榜后举办状元文化节,吴承恩故居举办西游(读书)文化节,掼蛋文化协会举办淮安掼蛋文化节,各星级饭店、民宿举办淮扬菜美食节等。
4.政府出台文创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鉴于目前各类运河博物馆都是公办事业单位,对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可学习北京等地的做法。一是超额完成年接待参观人次任务的,从单位奖励资金和文创净收入中提取不超过50%,用于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二是可从文创产品开发取得的净收入中,大部分奖励有功人员,其中50%用于奖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文创产品开发核心人员。
5.与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联合协作,特别要与省内运河沿线城市密切协作,形成联盟。运营模式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把线上线下、IP授权、设计制作等有机结合起来,用新机制激活产业发展新业态。
(四)让运河博物馆“活”起来
现在,许多博物馆一改过去“养在深闺”待人识的境况,主动向社会大众敞开胸怀,以更多更好的展览、活动,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自身也随之变得“活起来”。大运河博物馆要学习别的博物馆“活”起来的做法,积极探索“活”起来的路径。一是推进博物馆“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即利用高新技术的收藏征集保管功能,形成学科优势的研究功能、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功能。二是博物馆智慧化。要充分重视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拓宽文化信息展览开放渠道,让更多民众走进博物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三是以物为重转向“以物为重+以人为本”,使观众乐于走近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更好发挥“物”重现历史、展示文明、传播知识、教化心灵的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博物馆研学旅行。淮安要利用好文博场馆、非遗民俗资源,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开发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运河研学游产品,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把运河文化植入中小学的心田。
(五)鼓励引导社会捐资捐物
探索建立博物馆捐赠制度,建立运河文物征集激励机制,以税费减免方式鼓励社会大众捐助场馆建设。开展“千年运河文物征集”活动,对有重要贡献的捐赠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收藏人不愿或无法转让所有权的藏品,在其自愿的基础上,采用所有权不变的方式进行借展或对藏品复制、仿制。
(六)政策扶持与推动
淮安作为运河之都,正在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在大运河博物馆事业方面自然也应做得更好,走在其他城市前面,建设令人向往的淮扬文化高地。一要制订《淮安市“十四五”文博事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有利于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提升场馆现代科技展示水平。二要在人员编制、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人员培训时间与经费,提升从业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议在人社、编办等部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招录一批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充实到重点博物馆。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激励已退休、身体健康的学者、专家做好传帮带,为重大活动做义务讲解员。四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参与博物馆体系建设,使民间小型主题运河博物馆成为大型博物馆的主要补充,不断完善淮安市文博体系,传承和保护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