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勇担职责使命
——青海煤炭地质局2021年发展综述
2021-03-24张海霞
◆ 张海霞
党员冲锋在一线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的车轮昼夜不息,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置身百年未有大变局,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新时代的大考为地质人打开了一张崭新的答卷。
“发展压力”伴随“转型彷徨”,在传统与变革的十字路口,“破”与“立”的方程式亟待求解。青海煤炭地质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大局统全局谋新局,抓重点破难点强要点,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在2021年这个伟大的历史坐标中,谱写了一曲变革与发展的交响乐,打响了一场逆势而上,激流勇进的攻坚战。
心怀国之大者,共建大美青海
青海是全国生态安全的屏障和高地,以国之大者担当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让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面对传统资源勘查项目锐减的市场环境,青海煤炭地质局以“顶天立地”的铮铮傲骨,开启了转型升级的征程。
“顶天”就是要服务国家战略;“立地”就是要服务民生需求。有了雄心壮志,便有了干事创业的无穷动力。
重点项目显水平,撬动市场一大片。作为青海省木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重要参战单位之一,青海煤炭地质局坚决扛起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牢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是生命共同体思想,坚持“整治效果最优、动用工程量最小、边实施、边评估、边整改”的治理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系统考虑实现景观融合、贴近自然的设计思路,高质量完成了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面对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和施工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严、技术风险高的重重困难,青海煤炭地质局精心组织安排,责任压实到人,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采坑回填、渣山整治和第二阶段渣土改良和种草复绿工程,实现了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两年建绿出形象”的目标,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州、省两级验收,并获取中央、省多个检查组的高度肯定与好评。在木里种草复绿方案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现场“七步种草方法”,在木里、江仓各项目种草复绿中广泛推广,并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将生态治理科研论文写在泥土中,将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在大地上,项目部全体成员创造了往日“天坑”满目疮痍,今日新绿重塑“天境”的人间奇迹。凭借在木里项目中树立的良好品牌形象、工作业绩和人才培养,青海煤炭地质局撬动了西宁市、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以及甘肃省张掖市等一大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落实落地,项目经费达全局总勘查经费的70%以上,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
治理后的木里矿区
民生工程出实绩,收获赞誉一大片。“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朵家沟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是祁连山南麓乐都片区问题图斑整治的重点项目,区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不仅先天生态体质脆弱,历史上也因矿产资源的开采形成了多处山体滑坡、岩体崩塌等地质安全隐患。黄土砂石裸露,问题图斑最多,青海煤炭地质局煤勘院自承接项目以来,便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的硬仗。经过90天艰苦卓绝的奋战,通过“穴播”式种植方式和“乔+灌+草+蕨”复合型种植法等多种科学举措的实践,圆满完成任务。祁连山南麓高原生态治理验收小组将朵家沟项目评为“治理样板”,在全省广泛推广。新华社青海分社、中国自然资源报等五家媒体对项目进行了采访报道。朵家沟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更为当地百姓办了一件惠及后世的实事、好事。当地村民感叹道:“从来不敢想象这里会变成如今青山绿水的模样。”
同样赢得老百姓点赞的还有平安区元石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被列为矿山生态整治学习参观教育的示范点,得到地方的广泛宣传。
厚植传统优势,强化资源保障
在变与不变的时代浪潮中,青海煤炭地质局变思想不变使命,变服务不变责任,始终保持发展方向不偏离。强化资源保障是地质人永远不变的“天职”。
深挖传统优势,拓展延伸服务链。面对传统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经费锐减的市场环境,青海煤炭地质局深耕市场,发挥老牌地勘队伍优势,承担的“鱼卡煤田九龙山北煤及煤层气普查”“鱼卡煤田三岔口煤及煤层气预查”项目均探获主采煤层。积极对接矿山企业,承揽了“青海省大柴旦行委大头羊二矿生产勘探”项目,成功钻获巨厚煤层,与甲方继续签订补充合同加深合作。完成了多项矿山“二案合一”报告,矿山生产地质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土地复垦等服务。承接了海东市“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勘查项目监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退出矿业权勘查开发现状调查、国情调查等一批以资料整理研究、方案编制为主的项目。充分发挥专业钻探队伍优势,提供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服务。依托ZJ40钻机、水源3000钻机等先进设备,开拓水文钻探施工、煤层气钻探施工、钾盐井钻探等服务项目,打造“深部、大口径钻探”优势。
聚焦清洁能源勘查,助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通过实施“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引胜-高庙地区地下热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建立了乐都地区热储概念模型,圈定了4处地热异常靶区,初步掌握了地热井地层结构及水温梯度,为下一步打造地热“产品型”经济奠定了基础。通过实施总局“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研究与靶区优选”和青海省财政资金“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怀头它拉地区含铀岩系成矿潜力评价与选区”项目,初步总结出了柴北缘东部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
勇扛央企责任,融入地方发展
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积极融入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实景三维青海”工程,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开展“三维数字城市建模”试点应用,已成熟掌握BIM建模、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数据库管理系统搭建等关键技术。并承接到“杭州市三维探地雷达探测”“成都市绕城内市政排水管网及下穿隧道空洞探测”等省外城市地下空间领域项目。积极投身地下病害体探测等民生项目,针对西宁市城东区凯旋广场塌陷事件,作为城东区城建局指派的“应急抢险保障队伍”,第一时间参与了塌陷治理工作。首次介入地质灾害普适性监测预警项目,承揽了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地质灾害普适性监测预警项目。
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虽占据重要的生态位置,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但现有从事自然资源管理的干部中,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各市、县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极度缺乏综合性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青海煤炭地质局先后下派11名挂职干部给予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才支持。2021年又派出10名挂职干部支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系统和住建系统。挂职干部们不负组织重托、不辱工作使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发挥出了学历水平高、专业素质硬的优势。在地方自然资源工作中,既起到了技术专家的业务指导作用,又发挥了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与青海煤炭地质局的桥梁纽带作用,彰显了央企担当,厚植了双方友谊。
“急难险重”冲在前,展现央企风范。玛多5·22地震发生后,青海煤炭地质局闻讯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驰援灾区,贡献技术力量,排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798处,涉及人员安全3万余人,为保障灾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发挥了专业技术支撑作用,展现了央企高效、务实、专业的过硬作风。在“7·22”祁连县遭遇暴雨袭击后,第一时间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突击队坚守一线,紧盯检测区域内地质灾害点,配合政府开展应急排查工作。在“8·14”柴达尔煤矿冒顶事故发生后,青海煤炭地质局积极协助省应急厅及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成立了专业救援队,派出地质、水文、钻探、安全、灾害防治等各领域专家及技术人员47人,紧急抽调钻探设备3台(套),车辆6台,以最快时间赶赴现场应援。充分发挥在煤炭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灾害治理、水文地质、地质钻探等多方面的协同优势,在地质环境分析、优化救援方案等方面献计献策,赢得了省应急管理厅和事故现场指挥部的充分肯定。被青海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确定为首批青海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青海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青海中煤队”。
坚持政治引领,打造“红色引擎”
青海煤炭地质局高度重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促进党建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细化“党建+”,实现了党务与业务同频共振。通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因更加深厚;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思想引领,理想信念更加牢固;通过加强党组织“三基建设”,党建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更加有力。
针对野外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员冲锋在一线”“三在”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特别是在木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中,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任务相结合,面对艰苦的作业环境,党员突击队展现了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过硬作风,干出了精气神、凝聚了正能量、增强了使命感。项目部党员坚守一线,在宁党员看望慰问他们的家属,替他们关怀稳定“大后方”,唱响了众志成城攻目标的“团结曲”。积极融入地方,对标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首次参与青海省直机关工委“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以评促建活动交叉互评工作,全局4个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和15个党支部全部达标。
凝心聚力谋发展,继往开来谱新篇。2021年青海煤炭地质局全体干部职工用苦干、实干精神书写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2022年,青海煤炭地质局将以更加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