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卫生间的比较研究

2021-03-24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共厕所卫生间设施

城市公共厕所一般设有男厕所、女厕所这两个传统类型,而第三卫生间主要是指在现代城市公共厕所的内部空间中,单独设置的方便带婴幼儿的父母、有老人或残障人士的家庭公共卫生间,以此来解决异性家属需亲属陪护,才能上厕所方便的问题。无障碍卫生间主要是指在男、女卫生间内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卫生间,并配备专门的无障碍设施,给老年人、残障人如厕提供便利。当前随着“厕所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比较研究法,将两者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便促进人们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

1.纵向比较

主要是通过研究历史进行比较,探寻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卫生间的发展脉络。

1.1 第三卫生间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随着第三卫生间在我国的逐步兴起,一些研究机构与学者对第三卫生间开展了研究。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在2008年主编了《公共厕所设计导则RISN-TG004-2008》[1],对第三卫生间明确了规范称谓。第三卫生间专为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异性使用的厕所(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不能自理)。同时也明确了第三卫生间也称为家庭卫生间,英文为family toilets。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于2008年主编了《城市独立式公共厕所07J920》[2],详细介绍了城市公共厕所的一类(大型)、二类(中型)、三类(小型)里,第三卫生间的空间造型形式,并绘制出第三卫生间的平面图样,供相关行业借鉴。

王志宏主编的《世界厕所设计大赛获奖方案图集》[3],将2011届大赛的旅游公厕、城市公厕、乡村公厕的获奖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其中有些案例进行了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图和效果图设计,促进了社会大众对其了解。

苑广阔提出了“第三卫生间”体现文明与进步的理念,介绍了南京夫子庙核心景区旅游公厕的改造出新和新建已完成6处第三卫生间的使用现状[4]。它的出现既体现了社会在“厕所文明”上的进步,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性化。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在2016年主编了《CJJ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5],明确了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轮椅回转直径应不小于1.5m。内部设施完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5m2。地面应防滑、不积水。成人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杆、挂衣钩、呼叫按钮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6]的有关规定。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并设有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长度宜为280mm、宽度宜为260mm、高度宜为500mm、离地高度宜为400mm。

原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7],要求各地区旅游管理委员会在国内旅游景点的公共厕所内,配备第三卫生间,方便游客使用,并加以推广。

李海燕提出了第三卫生间牵起“厕所革命”观点[8],明确指出第三卫生间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刘杰、白佳茵、王怡文等以沈阳市为例,探讨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及建设调查[9]。指出第三卫生间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被引入我国,目前已在我国部分城市建立试点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效地解决了家长带异性儿童如厕尴尬的窘境。并对沈阳市五大区20-50岁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和需求状况进行调研与分析,为改善沈阳市厕所服务质量并对构建理想型第三卫生间提供建议。

周莉莉基于用户行为,开展第三卫生间公共设施产品设计[10]。通过观察,将使用人群对第三卫生间的公共设施产品需求分类,界定为适老、适童、适婴及通用设施共四类设施,并尝试开展设计方案制作。

樊孟维基于“全设计”理念,探讨了第三卫生间设计[11]。通过对残疾人卫生间和中性卫生间的概念辨析,引入“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并从“全设计”的视角,探索了“第三卫生间”设计的必要性及对策。

1.2 无障碍卫生间的研究现状

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基于人道主义,发起了无障碍设计专供残疾人使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无障碍设计的国家。美国在1961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促进了其无障碍设计及建设事业发展。联合国于1974年提出了无障碍设计这个名称概念,主要服务于残障人、老年人。1985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发出了“为残障人创造便利生活环境”的倡议。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一些学者对无障碍卫生间开展了研究[12]。

郭玲以无障碍设计为主题,论述了北京城市建设的新问题[13]。其中就对无障碍厕浴空间的设计及建造进行了探讨。

金磊提出了无障碍室内环境设计理念[14]。介绍了国内外发展动态,并提请社会各界支持,呼吁尽快制定无障碍设计规范,以便指导我国开展无障碍设计实践。

萧金明、李铭陶以中国肢体伤残康复中心的设计为例,探讨了无障碍设计的新课题[15]。就可升降大便器、伤残者专用卫生间的设计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王波对图书馆无障碍设计进行了初探[16]。就图书馆内的无障碍卫生间建造与材料制作工艺进行了论述。

陈强介绍了无障碍设计有益尝试,以广西残疾人康复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设计为例,指出该培训中心各楼层公共卫生间内应配备无障碍卫生间,并提出了配置固定安全抓杆、扶手,以及具体尺寸数字需求[17]。

庄凌探讨了老年公寓居住单元设计,其老年人卫生间应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出发,做到安全、方便[18]。

张蕾、张品对老年人在卫生间内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所需空间尺度和无障碍设施进行了研究探讨,为满足老年人独立活动提出了老年人居住空间中卫生间无障碍系统的设计方案[1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主编了《建筑无障碍设计03J926》[20],详细介绍了无障碍设计标志、无障碍厕所、安全抓杆等图样。

张芳燕[21]、刘永翔[22]、张建敏[23]提出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卫生间无障碍设计,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绘制了老年人理想卫生间的效果图。他们借助典型产品的设计实例,剖析“残障群体—残障产品—使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论述卫生间的墙、地面、门窗、排水、采光、照明、水龙头、浴盆、洗脸盆、坐便器、卫生间交通、插座安装的安全区域及其他安全设施的设计。

范文探讨了无障碍卫生间的呼叫系统设计方式[24],并就卫生间内的无障碍设施、声光报警、数字编码、数字接口、总线传输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罗文初浅谈了残障人卫生间自动门的应用与设计[25]。

周培以商业空间为背景,论述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重要性。

陈海燕从节约型社会的视角出发,梳理出符合老年人、残障人节约型心理的绿色无障碍卫浴产品设计理论[26]。

李高峰、段金娟、赖卿等以手动轮椅用户为例,开展了肢体障碍者无障碍卫生间设计探讨[27]。

曾慧敏、钟青对扬州市无障碍卫生间提出了完善建议。例如设计更加人性化,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来强化社会公众无障碍意识,增大政府的人力、财力的投入,鼓励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等[28]。

王意[29]、姬幸[30]通过多方位的人机工程学分析,系统性地探寻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无障碍卫生间的辅助设施设计要点。

1.3 纵向比较结果

第三卫生间比无障碍卫生间的发展历史要短。通过纵向比较发现,第三卫生间最早由我国建筑设计机构提出于2008年,至今发展不过10余年。无障碍卫生间最早的学术论文于1985年发表,至今发展近35年。但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创建却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北欧国家,至今发展90余年。

第三卫生间相比较无障碍卫生间的研究学者要少。通过纵向比较发现,当前关注第三卫生间的研究学者不多,除了少数建筑设计机构外,只有个别高校的专家、学者。关注无障碍卫生间的研究人员较多,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筑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地公益组织的专家、学者都有参与。

第三卫生间比无障碍卫生间的研究深度要浅。通过纵向比较发现,第三卫生间由于提出的时间较短,人们尚不清楚其真实通途。学界对其关注度不高,理论成果产出不多,目前还只是集中在用户调研、用户推广阶段。无障碍卫生间在我国已经进入较成熟的阶段,人们已经从使用层面上升到管理层面。

2.横向比较

主要是通过空间、功能、设施、色彩、造型、标志的比较,找寻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卫生间的差异。

2.1 空间比较

第三卫生间根据CJJ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其与男、女卫生间并列,形成一个单独的卫生空间。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发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旅办发[2016]314号),规定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5m2。(图1)。无障碍卫生间的空间大小虽无明确标准,但其从属于男、女卫生间内,内部直径不能少于轮椅旋转一周的直径1.5m。(图2)。从空间比较上看,第三卫生间要比无障碍卫生间大。

图1 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图

图2 无障碍卫生间平面布置图

2.2 功能比较

第三卫生间的设立出发点是为老弱病残孕幼及其陪护的家人服务,提供家庭卫生间的如厕环境。例如父亲陪护幼女、母亲陪护幼童、孝顺儿子陪护老妈、乖巧女儿陪护老爸、爷爷陪护孙女、奶奶陪护孙子、陪护残疾家人等,其主要使用功能多达7项。无障碍卫生间的设立出发点是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提供安心、便利的如厕环境,其主要使用功能为3项。从功能比较上看,第三卫生间比无障碍卫生间的使用功能要多。(图3)

图3 功能比较图

2.3 设施比较

第三卫生间的卫生设施主要包含成人坐便器、成人小便池、成人洗手池、成人穿衣镜、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池、儿童洗手池、儿童穿衣镜、各类无障碍扶手及支架、婴儿护理台、陪护家属的休息座椅。无障碍卫生间的卫生设施主要包括成人坐便器、成人小便池、成人洗手池、成人穿衣镜、各类无障碍扶手及支架。从卫生设施比较上看,第三卫生间的设施要比无障碍卫生间的多。(图4)

图4 设施比较图

2.4 色彩比较

由于第三卫生间也可称为家庭卫生间,其内部用色一般为家庭色调,颜色以温暖、淡雅为主。无障碍卫生间一般布置在男、女卫生间内,其色调应以公共厕所的大色调为主,不能太显突出。所以第三卫生间相比较无障碍卫生间的色彩稍显温暖、丰富一些。(图5)

图5 色彩比较图

2.5 造型比较

第三卫生间由于是近十年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内部卫生洁具、无障碍设施、陪护设施的造型目前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形式。无障碍卫生间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内部卫生洁具、无障碍设施的造型基本定型。所以造型比较上看,第三卫生间的造型相比较无障碍卫生间,还有待发展、创新、完善。(图6)

图6 造型比较图

2.6 标志比较

第三卫生间的标志来源《CJJ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标识内容为一家三口及坐轮椅的残障者。(图7)无障碍卫生间的标志来源《建筑无障碍设计03J926》,标识内容为坐轮椅的残障者。(图8)从两者标志比较上看,第三卫生间的标志内容更全面、更完善,这也是时代文明发展的印证。

图7 第三卫生间标志

图8 无障碍卫生间标志

2.7 横向比较结果

通过一系列横向比较后,可以发现第三卫生间相比较无障碍卫生间,无论是空间、功能、设施、色彩、造型、标志等方面都要更深入、更全面一些。这也说明第三卫生间的设立是21世纪我国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印证,让生活在新时代的弱势群体及其家庭能够体会到如厕带来的快乐,也能享受到如厕带来的安全、舒适、便利。

3.纵、横向结合比较

抽取2008年、2015年的两个时间节点,对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卫生间进行纵、横向结合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两者在发展中的相似与相异,也可以对其进行更全面的认识。

3.1 2008年

2008年,第三卫生间主要还只是停留在设计指导图册中。例如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主编的《公共厕所设计导则RISN-TG004-200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独立式公共厕所07J920》,都对第三卫生间有详细的图纸介绍。同年,无障碍卫生间则已经被国家政府做成样本实例,开始服务社会。例如我国第一栋专门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建设的国家机关办公楼落成,同时也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指挥中心[31]。该办公大楼的每个卫生间都按照无障碍要求,各楼层内公共卫生间均设无障碍厕位,每个马桶的蹲位设置都很低。在五层楼的领导办公室和贵宾接待室旁还设置有无障碍专用卫生间。

3.2 2015年

2015年,在“厕所革命”的背景下,第三卫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景区新建及改建6座,作为试点面向社会大众开放。里面设有婴儿护理台、婴儿安全椅、幼儿坐便器、智能坐便器、无障碍设施、防滑地板等各种人性化设施。同时还有供行动不便游客使用的无障碍坐便器、无障碍洗手台,以及紧急呼叫系统,充分展现对如厕者的人文关怀。同年,无障碍卫生间已在全国各大城市普及。例如北京泰康之家——燕园的老年社区公寓进行优化设计后,其无障卫生间的地面采用防滑的地砖,墙面安装有紧急呼叫按钮,而且配有拉绳,如果老人摔倒来不及按按钮,可以拉绳子进行紧急呼叫,并安装智能坐便器,方便老年人便后使用。同时还配置了防滑座椅和扶手,使用树脂类的材料以便提高握扶手感[32]。

3.3 纵、横向结合比较结果

通过2008年纵横向结合比较,可以看到我国第三卫生间起步较晚,在绘制其设计图纸时,无障碍卫生间已经建成实物,并作为国家机关办公大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北京残奥会面向世界展示。可以看到那个年代,我国对无障碍设施的重视,对老年人、残障人、孕妇等群体的关爱。

通过2015年纵横向结合比较,可以看到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卫生间有一定共同之处。例如:智能坐便器、防滑地板、无障碍设施、紧急呼叫系统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第三卫生间相比较无障碍卫生间还有多出之处。例如:婴儿护理台、婴儿安全椅、幼儿坐便器等,这也说明第三卫生间的使用范围要比无障碍卫生间更宽泛,更加注重人们出行的细致化服务需求。2015年,为引入公共厕所设计的新理念,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水平,原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的主旨思想。在此背景下,推进第三卫生间的建设,也体现了国家对百姓民生、城乡文明的高度关切,彰显了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的务实作风。

4.结语

通过开展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卫生间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轨迹。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功能单一型转为功能多样型,由关爱老年人、残障人到关爱弱势群体及其家庭。这是满足新时代人们出行需求的真实写照,也是关爱弱势人群、维护家庭亲情的重要体现。

注释:

[1]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公共厕所设计导则RISN-TG00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6页。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独立式公共厕所07J92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年,第7-20页。

[3]王志宏:《世界厕所设计大赛获奖方案图集》,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第87页。

[4]苑广阔:《“第三卫生间”体现文明与进步》,《中国旅游报》2015年第7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42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5-10页。

[7]原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旅办发[2016]314号),《中国旅游报》2016年。

[8]李海燕:《第三卫生间牵起“厕所革命”》,《人民周刊》2017年第4期。

[9]刘杰等:《“厕所革命”背景下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及建设调查研究》,《江苏商论》,2018年第6期。

[10]周莉莉:《基于用户行为的第三卫生间公共设施产品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9年,第11-15页。

[11]樊孟维:《基于“全设计”理念的第三卫生间设计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7期。

[12]联合国:《无障碍设计》,1974年,http://baike.baidu.com/item/无障碍设计/9657172,2020年9月8日。

[13]郭玲:《北京城市建设的新问题——谈无障碍设计》,《城市规划》1986年第3期。

[14]金磊:《无障碍室内环境设计》,《室内》1987年第4期。

[15]萧金明等:《无障碍设计的新课题——浅谈中国肢体伤残康复中心的设计特色》,《建筑学报》1989年第9期。

[16]王波:《图书馆无障碍设计初探》,《图书馆建设》1992年第6期。

[17]陈强:《无障碍设计的有益尝试——广西残疾人康复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设计》,《广西土木建筑》1997年第4期。

[18]庄凌:《老年公寓居住单元设计的探讨》,《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9]张蕾等:《老年人居住空间中卫生间无障碍系统设计的研究》,《包装工程》2003年第6期。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无障碍设计03J92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第61-71页。

[21]张芳燕:《老年人室内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5年,第31-40页。

[22]刘永翔:《卫生间系统的产品残障设计研究》,《工程图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3]张建敏:《老年人无障碍室内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8年,第42-47页。

[24]范文:《无障碍卫生间呼叫系统设计》,《广州建筑》2009年第6期。

[25]罗文初:《浅谈残疾人卫生间自动门的应用与设计》,《门窗》2010年第4期。

[26]陈海燕:《无障碍卫浴产品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第24-26页。

[27]李高峰等:《肢体障碍者无障碍卫生间设计探讨——以手动轮椅用户为例》,北京:《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2012年,第850-857页。

[28]曾慧敏等:《扬州市无障碍卫生间的完善》,《中国市场》2017年第16期。

[29]王意:《老年人卫生间无障碍辅助设施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第18-20页。

[30]姬幸:《浅谈无障碍设计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以老年人为例》,《艺术科技》2019年第9期。

[31]李爱国:《青瓦红砖下的无障碍体验——记我国首座无障碍办公大楼》,《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第11期。

[32]乔岩:《老年公寓优化设计研究——以北京地区老年公寓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第52-53页。

猜你喜欢

公共厕所卫生间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一家公司的卫生间能有多惊艳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我帮你上卫生间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签名档
跳完了吗
二合一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