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书

2021-03-24褚振江

政工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评书收音机音频

☉褚振江

相对于用眼看书,听书,是用耳朵听朗读者按书上的内容讲故事,用听的方式来“看书”。听书这种方式由来已久,我们所熟悉的评书、评话、评弹,皆属于听书的范畴。

听书,在我小时候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乐事。当时盛行章回评书,老人们爱听,我也爱凑热闹,渐渐地就着了迷。每天中午必听,落了的还要当晚重播时补上。刘兰芳的《岳飞传》、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那裹着魂魄的音质至今声犹在耳。

听书,实际上是享受说书人那高低、长短、强弱的语言节奏。回想当年听的评书,书中的人物形象仍然在我心里头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因为,听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丰富了自己的联想,糅进了画面,让绘声绘色的讲解变得更加丰盈饱满。

王刚主播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声调和谐、嗓音洪亮,令人百听不厌。刘兰芳的《岳飞传》,光那战马的嘶鸣就让无数人陶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听到高潮处,听者也会为其中人物的命运或高兴、或义愤、或悲伤。

收音机寄托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全部向往。我时常独坐山头,梦想长大挣钱了一定要买一台名牌收音机,把天下的好书都听个遍。后来,收音机、录音机陆续进入了家庭,却又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再次与听书为伍是一年多前,朋友送我一张某在线音频平台的年卡。下载APP后,《三体》《生命册》《平凡的世界》……从讲座、演讲到专题音频,从网络小说到经典名著,一本本图书化作声波传入耳朵,流淌心间,如吸新露,如饮甘泉。通勤路上、散步途中、睡前时间,都是听书的好时光。听书,已成为我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有些书,靠声音介质难以承载,它们有一种传感在纸墨之间的审美方式与精神旨趣,是特有的存在。而故事类、评论类文字,只要朗读者功力到位,听众可能比单纯的阅读理解得更深、记忆更牢。

汉语之美,美在韵律。名师们诵读的古文经典,佐以“诗词+音乐”,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重温那些隽永优美的古诗词,使我在愉悦的听解中领略中华诗词之美,尽享文化的盛宴。一本本听下来,不仅再次点燃了我阅读的兴趣,也对中华文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红楼梦》音频课邀请知名声音表演艺术家一人一角,用声音传递与表现原作人物的情绪和个性,一声一语间,既可识得古人文字的高妙,更能感受名著“新声”的张力。

听书,对我而言,益处多多:一是解放双眼。人到中年,近视加散光,书翻几页,眼睛酸涩。这时打开手机上的听书软件,一边听一边整理心情和生活,沏茶、洗衣、烧菜,身脑并行,还充分利用了“宅家”期间的琐碎时间。二是随时畅听。有声书更多呈现一种伴随属性。“听”书时将手机放在口袋内,接上耳机,一人一世界,乐在其中。三是助力学习。以前学英语,常常将很多单词一眼瞟过,并不细究语法和发音。自打坚持收听英文节目后,久而久之,外文明显精进。

如今,在网络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各种终端阅读设备之间能无缝切换,智能手机、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将成为阅读的载体。光是有声阅读、在线讲故事、网络讲书的节目就有好多个,让新型阅读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听书,听我想听,随时随地,随身随心,借此陶冶性情,舒展胸襟,累积生活,砥砺进取,幸甚至哉!

猜你喜欢

评书收音机音频
On Doors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把身体当地种”——评书泰斗袁阔成的养生故事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这是一台独一无二的收音机
收音机陪伴我成长
To Be Continued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解读《巨型收音机》中的幻灭感
创维超级芯片VCT 3803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6)音频信号处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