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得不糊涂

2021-03-24向贤彪

政工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疾苦潍县大者

☉向贤彪

栏目编辑:杜 航

郑板桥在游览山东莱州的云峰山时,曾借宿一位自称“糊涂老人”的茅屋。老人向其索字,郑板桥便在老人的砚台背面题了“难得糊涂”四字。而在得知老人原是一位隐居此地的高官后,郑板桥又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纵观郑板桥的从政生涯,大是大非面前,他却不曾有过半点糊涂。当年,他在潍县任知县时,正遇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时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这是何等的情怀!何等的担当!不觉让人肃然起敬。还有那首为人熟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七绝诗,连睡觉都竖起耳朵听民间疾苦,可见他在民生问题上是何等的清醒。至于郑板桥为何要写“难得糊涂”四个字,还是鲁迅看得清,他在杂文《难得糊涂》中写道,这不过是发了个“名士的牢骚”而已。

古人在《君子六德》中,对“智”这一德的要求是“大不糊涂,小不计较”,也就是今人所说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个人倘若真做到了这样,那无疑近乎完人了。如宋人吕端,一生“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借吕端之言,对叶剑英这样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在中国革命一些重大关头,叶剑英表现出难得的果敢,以政治上超凡的清醒和坚定,以原则上毫不妥协和让步的斗争精神,坚定地站在真理一边,维护党的事业大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只跟真理不跟人,只服从正义不服从权势,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示范、立起了标杆。

在现实生活中,“清醒”与“糊涂”犹如硬币两面。在无关痛痒、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豁达的境界;如果把“难得糊涂”滥用、泛用,奉为处世哲学和为官之道,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都有害,自己眼前可能得小利,将来肯定吃大亏。尤其是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必须时刻遵守的政治规矩。因此,对“国之大者”,不仅不能有丝毫的糊涂,而且必须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

令人遗憾的是,有的人从思想到行动颠倒了“清醒”与“糊涂”的关系,在本该糊涂的一些小事上,眼睛睁得大大的,较真的劲头足足的,生怕吃一点亏、受一点委屈,而在许多该清醒的大事上,却糊涂得很、昏庸得很。比如,对重大政治问题只表态、不表率,脑子里浑浑噩噩的有之;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指示精神学习不走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有之;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装糊涂、玩暧昧,甚至被错误信息、错误倾向牵着鼻子走的有之……如此“糊涂”发展下去,必然会变得昏庸、昏聩,昏在思想上不清醒、政治上不坚定,最后必然导致行动上“离经叛道”,站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忠奸如水火,泾渭两分明。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划清“清醒”与“糊涂”的界限太重要了!在“国之大者”上不能糊涂,在大是大非上不能糊涂,在铁规铁纪上不能糊涂,在履职尽责上不能糊涂,在群众利益上不能糊涂。如此难得不糊涂,人生之舟才能行稳致远,干事创业才能有所成就。

猜你喜欢

疾苦潍县大者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山东省潍县萝卜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
闪亮科技人
牢记“国之大者”
心系“国之大者”
常怀国之大者
娘—
郑板桥巧解对联
郑板桥智断案
《西门豹治邺》注释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