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宜兴均陶“蝶语花香”的堆花技艺和文化基因
2021-03-24宗根林
宗根林
(宜兴214221)
江南水乡宜兴如今以“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名号闻名于世,7 000 多年的制陶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而且并不仅仅是局限于紫砂这一门类。在历史上,被称作“五朵金花”的宜兴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和紫砂艺术,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特别是宜兴均陶,堪称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靓丽奇葩, 在宋代的时候就著称于世。 均陶的形态有陶台、陶凳、花盆、水盆、鱼缸等等,大小件皆有涉及,装饰的题材也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山水等不同画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均陶之美,在于釉色之绚丽多彩,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之多。 均陶最为人赞叹的则是被称为指尖上的舞蹈——“堆花”工艺,它是均陶的传统装饰手法, 凭借均陶艺人的手指而巧夺天工,在风吹日晒之下愈发光亮鲜艳,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1 宜兴均陶“蝶语花香”的堆花之美
艺术作品“蝶语花香”(见图1)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宜兴均陶缸体,既可以用来盛放书画卷轴,又可以陈列观赏。 造型稳重大气、古朴端庄,缸口的位置如同鼓钉一般的装饰,底部一圈浪花的装饰遥相呼应。主题的内容主要是颜色鲜艳的花朵和飞舞的蝴蝶,从缸体底部延伸起来的枝叶在艺人的指尖上徐徐铺展,上面的纹理细节非常清晰,万绿丛中红色和黄色的花朵丛生,在层层的递进之中,花蕊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一朵朵的花瓣从指尖之上灵动跳跃,栩栩如生,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色彩鲜明,和花朵融合得非常完美。 均陶堆花之妙,在于立体的层次感特别突出,在于丰富的颜色配置,在于艺人能够通过手指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理念, 从而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点和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在存世的均陶艺术作品之中,我们最为常见的题材有游龙舞凤、福寿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等,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 这件均陶艺术作品 “蝶语花香” 就是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器型设计, 也非常的实用,画面的设计采用了我们妇孺皆知、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花儿自由开放、蝴蝶嬉戏追逐的自然情景,特别是堆花和釉色的技艺, 凸显出均陶艺人高超的技艺水准和对于民间花鸟题材的演绎炉火纯青,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如此美妙的指尖芭蕾艺术, 可谓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享受。
图1 蝶语花香
2 宜兴均陶“蝶语花香”的文化基因
宜兴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区域, 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教授之乡、书画之乡。 丰腴的物质基础决定了这里发达的精神建筑,文化氛围浓郁,再加之宜兴又是我国最为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 也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在茶文化的影响之下,陶瓷艺术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 在大批能工巧匠的代代相传和不断创新之下, 均陶的发展延续了江南文化的基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 把我们想要通过器物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和精神追求都囊括其中,观之令人心潮澎湃,引起强烈的共鸣。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具有独特的民间传统和东方韵味,而宜兴均陶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特点。 从器型的设计方面来看,宜兴均陶在过去主要集中于大器,特别是供文人雅士休憩的陶凳, 还有赏玩的鱼缸等等, 上面的堆花题材也是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常见的题材。 今天, 均陶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赏玩功能全面加强,均陶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细腻,堆花的题材也越来越广泛。这件均陶艺术作品“蝶语花香”就是把江南文化的传统基因完美地复刻到了宜兴均陶之上, 让我们在欣赏均陶艺术之精湛工艺、 缤纷色彩和非常接地气的艺术题材和手法的同时, 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江南韵味,这正是7 000 年宜兴陶瓷艺术薪火不息、绵延相传的历史轮回和最好见证。
3 结 语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上, 我们对于宜兴陶瓷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紫砂艺术这方面, 殊不知宜兴的均陶要比紫砂的历史还要悠久, 早在北宋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四海了, 而且特别是盘筑成型工艺和堆花技巧让无数的人们观之啧啧称赞。 如今,宜兴均陶在政府的重视之下和大师的示范引领之下, 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用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我们对于江南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