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然美在“银杏壶”中的多重呈现与内涵气质

2021-03-24陈红梅

江苏陶瓷 2021年1期
关键词:银杏叶银杏手工艺

陈红梅

(宜兴214221)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也是对生活、自然的构建,艺术将生活、自然中的美进行提炼,与文化、思想、情感等结合,使每件艺术品都有着独特的气质风格与深厚的内涵底蕴。 在众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品当中,紫砂壶艺术是比较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许多人都对紫砂壶的使用性能有所耳闻, 它的外形设计也可以说是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符合外国人对中国艺术、文化的想象。 紫砂壶艺术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基本上人们常见的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都能出现在紫砂壶当中, 自然在紫砂壶之中更是一个重要主题。

此把“银杏壶”(见图1)以银杏作为艺术主题, 通过对自然美的多重呈现来展现自身艺术特质。 选择银杏这种植物首先是出于对美感的考虑, 其次是这种植物与紫砂壶艺术、茶道文化之间气质的融合度较高,最后是银杏有文化象征意义, 这样才能使壶的艺术美感具有一定深度,与古典美学及和谐发展观相契合。

图1 银杏壶

“银杏壶”从整体造型结构上看是十分传统古典的, 基本上是对紫砂壶圆器造型做了一次细致的勾勒与呈现。 圆器是紫砂壶以及其它中国传统陶瓷茶壶的基本造型, 在制作时用拍打好的泥片直接围成壶身,再调整弧度就能使壶身呈现出多种姿态,圆器的外在表现与内部结构都较为均衡, 使茶香易于在壶中凝聚,使壶更加芳香沁人,可见中国古代手工艺人对壶的艺术性、实用性都是十分重视的。 此壶呈一种上宽下窄的圆形,上部明显要更宽大、圆润一些,两侧线条与底部衔接流畅, 形成一个巧妙的弧形底部,壶盖为传统圆盖,边缘较为宽阔立体,更显圆满。壶的结构稳定均衡,主要呈现圆器的圆润饱满之美,除了造型结构表现的这种传统性之外, 壶身造型与银杏也有所关联,银杏树所结的果实就是椭圆形状,壶身造型也可以看作是对银杏果的表现, 这是此壶中对自然美的第一重表现。

壶的两侧有弯弯的壶嘴与环形的把手, 二者在造型上依然延续着传统风范,不做创新处理,与壶身结合能够使壶的气质更加稳重。 手工艺人在壶嘴与把手上设计出立体的枝节装饰, 打造出银杏树的枝干,这两部分对自然进行了一种真实模仿,保留了枝节所具有的立体特点,剔除掉粗陋的部分,达到了艺术的高度又具有朴素真实的自然妙趣, 壶钮较之壶身则将银杏果的造型表现得更加真实。 壶盖中央用一颗倾斜的银杏果来充当壶钮, 倾斜的角度是手工艺人考虑到人们取用时的便捷有意设定的, 银杏果壶钮同样是一种真实的模仿, 使银杏的主题加以深化。

手工艺人在靠近把手的壶面上进行了装饰,在此壶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展现了壶的艺术主题与工艺水准,壶的内涵气质也由此更加具体。 壶面的装饰可以看作是把手处的一种延续, 两个部分结合得十分流畅,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美感。 两片银杏叶清晰地分布在壶面之上, 平整的叶片与突出的叶脉相互配合,为银杏叶注入生机活力,叶片的下部由叶梗与把手直接相连, 相接处还点缀着两颗小小的银杏果。 整个装饰部分连同把手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是对自然及银杏树整体的呈现,装饰细致的银杏叶体现出手工艺人贴塑技法的极高水准, 提升了壶的艺术高度。

全壶色彩保持一致, 紫砂泥的特点得到了全面体现,泥料有着细致柔美的光泽,使壶由内而外散发着温柔气质。 泥料的纹理并没有让位于艺术表现,充分保留在壶中彰显自然品质, 也可看作是对自然美的呈现。 银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和谐、纯洁、美好的祝福等,是人们美好情感的化身,此壶以银杏内涵为支撑,也就具有了一种温柔、纯然的自然气质。

此把“银杏壶”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尽可能地将自然艺术之美呈现出来, 它简约的结构造型与处理细致的银杏叶装饰配合准确, 不仅在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层面上达到一种和谐, 也在紫砂壶结构设计上完成了和谐表达,与当下所强调的和谐发展观相一致,于自然美、 温柔气质与美好内涵文化中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精神力量。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称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此壶也达到了这种艺术境界。 本文对此把“银杏壶”中自然美的多重表现进行了分析说明,体会到自然与紫砂壶艺术之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之上揭示作品的内涵气质, 这是促成紫砂壶艺术传承、传播的重要部分,即使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有着自然美与和谐气息的紫砂壶艺术仍应该得到肯定与重视。

猜你喜欢

银杏叶银杏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银杏
与银杏叶的约会
银杏叶离天空很近
腊月里的银杏果
书的怀抱
金色的银杏叶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