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乡镇地区幼儿普通话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1-03-24杨红
杨红
【摘要】 少数民族乡镇地区往往具有根深蒂固的方言文化,幼儿身处方言语言环境下,对其接 受普通话教育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探究黄板镇幼儿普通话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影响 因素,得出黄板镇的幼儿普通话教育的困境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相对薄弱的师资力量和家 长观念的滞后等,建议通过加强普通话教育管理培训、密切家园联系及加大普通话宣传力度 来提升少数民族乡镇地区幼儿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 少数民族乡镇地区; 幼儿; 普通话教育; 黄板镇
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 56 个民族有上百种地方方言,而使得 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交流畅通的工具便是我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同 时,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中华文化逐步走出國门、走向世界,普通话作为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教育部 2020 年统计数据显示,截 至 2020 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为 80.72%,“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为 61.56%。“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了普通话的推广进程。2021 年 7 月,教育部 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下称 “通知”),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聚焦民族地区、农村 地区,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抓住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关键期, 着力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为夯实终身发展基础、帮助个人成长成才、助力 乡村振兴、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基础性作用”[1]。
黄板镇隶属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有苗、 汉、侗、土家、仡佬等 11 个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 70%以上。该地区少数 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方言文化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话推广的难度 相对较大。本文以黄板镇幼儿普通话教育为例,对该地区普通话教育存在的问题 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板镇幼儿普通话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 黄板镇幼儿普通话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幼儿普通话教育缺乏语言环境
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绝佳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普 通话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普通话思维习惯,为其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 学习打下基础。然而,黄板镇幼儿普通话教育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正是缺乏语言 环境。黄板镇属于少数民族混居的乡镇地区,有苗族、汉族、侗族、土家族和仡
佬族等多种民族,除了普遍使用的地方方言(汉语西南官话) 之外,各民族还有 自己的民族语言(苗语东部方言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只有在学校内会接触到有限的普通话交流语境。因而总体上来看,幼儿接触到的 是方言主导的语言环境,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普通话素养。
(二) 幼师普通话培训管理较为薄弱
根据《教师法》 的要求,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的人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 乙等以上(含二级乙等) 标准。普通话二级水平也就是可以进行较为标准的普通 话交流。然而,在少数民族乡镇地区,由于整个方言语言环境的影响,幼师的普 通话普遍带有较为浓重的本地口音,再加上缺乏规范的普通话培训,幼儿在园所 接受的普通话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规范性。此外,尽管教育部门要求幼师在园 时全程使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交流,但是在教学活动以外的时间,仍有部分幼师 未按照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与幼儿进行沟通。
(三) 家长欠缺幼儿普通话的培育意识
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幼儿普通话教育不可或缺的重 要一环。然而,在地处少数民族乡镇地区的黄板镇,多数幼儿家长比较欠缺培育 幼儿讲普通话的意识。一方面是因为多数幼儿家长本身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在整 个方言大环境的影响下更是怯于表达; 另一方面,囿于家庭经济状况和观念局限 等因素,当幼儿离校返家后,部分幼儿家长并未有意识地在家里延续幼儿的普通 话教育,比如购买专业的普通话有声读物、光碟等,而仅凭幼儿在电视上观看普 通话配音的动画片去延续幼儿的普通话教育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二、 黄板镇幼儿普通话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 少数民族乡镇地区的方言文化根深蒂固
在以苗族为主的黄板镇,人们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除了地方方言(汉语西南 官话) 之外,还有苗族自己的民族语言,即苗语东部方言。苗族是一个较为古老 的民族,迄今为止还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民俗等文化传统。苗 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尽管经历了与汉族、侗族、土家族等其他民族 的不断融合,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方言文化仍是根深蒂固。时代发展到今天,人 们日常通用的语言仍以地方方言为主,许多老一辈的少数民族群体甚至根本不会 说普通话,方言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 留守老人作为幼儿陪护家长的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黄板镇不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儿童 在家乡生活。黄板镇不乏这样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老人担任起幼儿陪护家长的角 色,对幼儿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留守老人常常需要从事繁重的体 力农活以及照顾幼儿的衣食生活,对幼儿普通话教育的关注有限; 另一方面,留 守老人的普通话基础相比幼儿父母更为薄弱,与幼儿进行普通话交流往往力不从 心。此外,由于老一辈少数民族群体对方言文化有着更为执着的坚守,在观念上 更为传统和保守,因而留守老人对孙辈的普通话教育效果甚微。
(三) 少数民族乡镇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般来说,城市的人才吸引力远大于乡镇地区,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 这一现象则更为突出。一方面,青年幼师扎堆涌入城市中,造成城市中的人才饱 和; 另一方面,乡镇地区则由于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面临人才匮乏的 困境。乡镇地区招聘到的幼师往往比城市中招聘到的幼师学历更低、经验更少, 甚至存在一些幼师并未通过普通话二级考试的情况。此外,乡镇地区的幼师多为 本地就近招聘,其普通话可能带有方言口音,也给幼儿的普通话教育带来一定的 不利影响。
三、 黄板镇幼儿普通话教育改进对策
(一) 加强对幼师团队的培训管理,提升幼师的普通话素养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普通话教育的前沿阵地,要贯彻落实教育部“童语同音” 计划,推进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就需要加强对幼师团队的培训管理,定期开展 对幼儿园教师、保育人员的普通话专项培训,做到应培尽培。黄板镇可以建立幼 师普通话培训班,请普通话教育专家对现有的幼师团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 规范幼师的教学用语,不断提高幼师的普通话教学水平和素养。此外,还可以“通 过教师工作坊的形式让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共同学习; 或是,利用 腾讯会议、钉钉等 APP 定期开展专家讲座,请高校教师对一线的幼儿教师进行 更有针对性的个案培训。”[2]
幼师自身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拥抱新事物,运用新的科学 技术改进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成长,比如利用碎片时间 学习移动设备上的普通话学习类软件,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适合幼儿学习的素材 并加入到幼儿普通话教学中,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教学手段,以便增强课 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 调动家长积极性,建立家园互通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不能仅在幼儿园里进行,家庭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教育 基地。在这方面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更多家长明确幼儿学习普通话的 积极影响: 在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普通话教育,不仅是为其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 习文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是影响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助力。對此需要引导 家长转变观念,让普通话教育不再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家长也应身体力行地 加入进来。比如,举办亲子配合的普通话诵读比赛、录制亲子使用普通话进行搞 笑对话的短视频等等。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为幼儿的普通话教育建 立家园互通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三) 强化幼儿普通话教育管理,加大普通话的推广力度
幼儿普通话教育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执教幼师达到国家 规定的二乙的普通话水平,强制要求在园期间所有教师使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交 流,甚至可将普通话纳入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普通话 水平; 除此之外,在少数民族乡镇地区加大普通话的推广力度也需提上日程。线 下通过幼儿园宣传栏、乡镇布告栏普及普通话教育的重要性,线上通过微信公众 号、视频号、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还可以延请专家开展普通话推广讲座、育儿科普等活动。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是一件需要集各方合力共同完成的事情, 需要幼儿园、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诚如“通知”所言,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在个人层面 上有利于幼儿个人的成长成才,在民族层面上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体的共同富裕, 在国家层面上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J].教育部办公厅. 2021 (07) [2] 赵寿梅,何会宁.民族地区幼儿普通话提升策略研究—— 以阿坝州的 J 幼儿园为例[J].才 智,2020 (33):119-121.